第871頁
是啊!你不知道嗎?也不光皇室這樣,去外面瞧瞧就知道了,這種事在達官貴人中是雅事,在文人中很流行,有甚稀奇的!看你那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睡覺!睡覺!
四爺真累了,眨眼間就睡著了。可林雨桐睡不著了呀,她在這個宮裡,聞到了腐朽的味道。真的,住在這裡,她特別的不舒服!
早上一起來,她就問四爺:「咱什麼時候搬家?」
咱家這有什麼好搬的!窮成這樣。四爺要去宏德殿的,走的時候應承了,「肯定能要到王府,關鍵那麼大的王府,你怎麼填滿。」
桐桐真就去計算去了,按照規格,王府的周長是三里三百零九步五分,算一下面積,占地五百畝左右才算是大明合格的王府。
我的個天呀!雍王府占地才四十畝的樣子,五百畝相當於多少個雍王府呢?
就算是京城的王府沒有封地的王府那麼大,那估計規模也在雍王府之上。
還真對!那麼大的王府,就這小院裡三兩間裡的東西,能填滿嗎?
到哪都是一窮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點光榮的傳統丟不了是怎麼著呀!
四爺現在是走到哪,來來去去的,說的都是銀子的事。
這不,到宏德殿的時間本就不早了,原想著,避開候見的朝臣,私下說點事。結果一來,好傢夥,夾道里等著的都是候見的大臣。
這次賑災的事,總體還不錯。這些大臣別管心裡怎麼想,這會子還算是客氣。起來見禮之後就在這裡等著了。這一等就是小半個時辰,然后里面宣了,叫都進去。
四爺就不急著說話了,坐在他的位子上,聽聽朝上的事,也觀察觀察這些大人。
方從哲說的還是銀子的是,「遼東一直催著要銀子,銀子陸續押解了,可兵部連著催促,楊鎬也不見用兵!這半個月,已經發了三道命令了,可迄今一道都沒有答覆。」
四爺皺眉,這說的是什麼話!朝中催著那邊用兵,是因為怕屯兵在遼東,日日花用的都是銀錢。只想著趕緊打贏這一場仗,大家都安生。只要那邊不開戰,把撫順搶不回來,這邊就得一直籌錢。他們考慮他們籌錢的困難,可用兵不是這麼一回事。天時地利人和,天時的把握是極其要緊的。哪裡能因為怕餉銀沒法支付,催著邊關用兵的道理!半月發了三道令催促,也是見了鬼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隔著那麼遠指揮打仗,找死呢!
楊鎬此人雖不怎麼樣,帶兵的能力也有限,但要是看看中樞這些老爺們的做派,好似他敗了也絕非他一人之過。
這邊四爺心裡思量他的,方從哲就又道:「若是這麼拖下去,銀錢依舊是個問題。需得想個長久的法子才成。」
萬曆帝坐在上首,「你們商量出什麼辦法來了?」
方從哲就忙道:「嘉靖爺時期,就有餉銀外派的法子。當時在南直隸,在浙江,在閩南,都加派過。根據所需銀錢的去處,加派別名。當時剿滅海寇,所需龐大的軍餉,便是加派來的。因此,臣等商議,是不是能加派餉銀!因著是平定遼東之戰,不如就叫遼餉。如果按照每畝加派九厘銀算的話,朝廷一年可增加賦稅五百二十萬兩左右。」
遼餉一年需三百多萬,這個一加,銀子就出來了。
四爺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若姓愛新覺羅,他真得笑!感覺這天下就是這伙子他娘的硬塞過去的。可要是姓朱,他差點都要放棄抵抗,乾脆洗乾淨脖子等著亡國後被砍頭就算了。
加派餉銀,哪怕看史書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但真的遇到的時候,衝擊還是挺大的!怎麼能想出這麼一個臭主意來呢!
遇到天災,皇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賑災,免賦稅。
他早起過來,也是給山陝兩省要旨意的,賦稅免了吧!活不下去了都,拿什麼交稅呀!
結果這還沒開口呢,首輔大人竟然說:加餉銀吧!
還特別說了,這是遼餉。他那個五百二十萬兩的賦稅是按照全國的耕地算的!
一畝地按照九厘算,折合成米的話,大概就是三斤米的樣子。一畝中等地,收米二百來斤。這有地的還罷了,可大部分是佃戶,這個餉銀地主不可能自己出,還得佃戶出。佃戶佃來的土地,五成租子的地主,都算是良心地主。也就是說,一半得拿去先給地主。剩下的,才是納稅的部分!
納稅這個事,如今朝廷本來就征很重的賦稅。種地要稅,下種要稅,你背著你的大米去換成雜糧,帶著貨上路,也一樣要納稅。這又把三成當成賦稅給朝廷了。剩下的肯定養活不了一家子,結果你還得再抽一層稅。
四爺了解了一下,有個師爺,讀書人,家裡五口人,二十畝地,依舊半飽的肚子餓不死。
小老百姓一畝地多收相當於三斤大米的銀錢,那二十畝地,就多收人家六十斤大米。六十斤大米換成雜糧,能有二三百斤吧!小戶人家,多出二三百斤糧食,弄個野菜之類的,糊弄著肚子,到了天災欠收的時候,這是可以暫時餓不死的。可你這麼一弄,百姓是一點騰挪的餘地都沒有了。
這道理需要說嗎?這筆帳誰都會算。
四爺也知道,他提出異議,八成沒啥作用!但是話還得說的,「百姓不堪重負,其結果比外患更加兇險。方閣老可出城看看,看看多少百姓奔著京城而來。來京城幹什麼的?找一口飯的,不想餓死的。民生多艱至此,方閣老依舊認為加派遼餉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