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現在掙錢根本不多。
商隊剛組建好。
那些人配合也不成。
而且,還需要領隊人物。
那樣的人,二蛋最合適了,只可惜二蛋在汴京城,生活穩定的很,而且汴京那邊的生意跟建設也離不開二蛋。
根本過不來。
得重新招募人。
吳氏決定自己尋找人,需要走南闖北,舌燦蓮花,武力值足夠的。
她找來找去,視線落在統統身上,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非統統莫屬啊!不行不行,這是她的女兒也是兒媳婦兒,不能讓人離家太遠。
那其他人誰合適呢?
吳氏開始在縣城裡尋人。
還是統統看不過去,說道:「哥哥認識好多戰場上退下來的人,他可厲害了,記得那些人籍貫姓名年紀,如果這邊也有,可以用的。」
「對啊!那些從戰場回來的人也可以。」在戰場上殺敵的人,定然不會害怕攔路的宵小。
兒子去戰場一躺,也不是一點兒好處也沒有。
吳氏再去尋找包勉。
忙碌一日的包勉,聽見吳氏的話,眼裡帶著思考。
需要商隊的領頭人他還真的有人選。
想了想說道:「我這兩日把手裡的工作抓緊一下,帶你一起去,需要幾個人?」
「暫時三個?」這樣的人,少了可不行。
若是商隊能做起來,日後還得添置人手。
吳氏想著這些,臉上終於露出笑來。
這般,三日時間一閃而過,包勉將手裡要緊的事情處理完,帶著吳氏去尋往日的戰友。
距離莒城不遠的,有五六個人呢
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想走南闖北。
尤其是上過戰場,深深明白思念家鄉有多苦,多難,如今回到了老家,靠著種地就能過日子,還有朝堂發現來的貼補,日子不是不能過
這樣一來自是拒絕包勉的邀請。
不過詢問幾個,總有那麼幾個答應的。
吳氏需要三個人,正好有三個人想要闖一闖。
有野心的人,自是不想在家一直平庸
若是商隊能做起來……
他們也會思考以後的日子。
定然是極為美好的。
至於做不起來?怎麼可能做不起來呢?
組建商隊的是小將軍的母親,換句話說,就是將軍。
能率兵打仗的人,還搞不定一個商隊?
他們跟著吳氏一同回到縣城。
看見吳氏招募的人,他們三個皺起眉頭,這些人在服從上沒問題,但是,在紀律上差一些。
得改變!
需要繼續訓練!:,w,
第238章 拼個事業
練兵對於從戰場上退下來的人講,並不艱難,只要有合適的制度,只要獎罰做好。
下面的人就會配合。
只是,想要有強壯的身體,那吃食必須得合格。
先前在戰場時,天天都吃的飽飽的,人不能餓,餓就會失去體力跟動力。
吳氏全權交給這些請來的老兵。
兒子請來的人手,大抵不會太難用。
懷著這樣的想法,吳氏更是提供了金錢飲食,甚至還在縣城裡修繕一些破舊的院子,分給這些戰場上退下來的。
有家才有力。
若是在這邊住的舒服,這些人還會將家人給帶來,那樣一來,莒城人也會跟著多,這都是政績。
起初,訓練並不順利。
大多數漁村的人都有力氣,也能吃苦。
但是從未被這般嚴格的管束過。
心理跟身體雙重壓力下來,多少有些叛逆想法。
然而……
一周期訓練結果下來。
服從性最高的三個人,得了實質興的獎勵。
第一名是二兩銀子。
第二名則是一兩銀子。
第三500文,加上一袋麵粉半袋大米。
在海邊生活的人,鮮少能吃到米麵。
更多時是海味,有了紅薯土豆後,稍稍豐富一些,菜籃子樣品多了,村里新生兒活下來的概率也增多了,但是能吃米麵的依舊少。
海邊小城不適合種植這些作物。
加上本身也沒有這樣的技能。
種出來也沒有二兩收穫,誰家能開出二畝地,寧願用來種植紅薯跟土豆,也不會去想種植麥子跟稻子,他們不會,而且這些作物產量也低。
所以得了米糧獎勵的第三名,也樂呵呵的回去。
至於銀子獎勵,在海邊生活,二兩銀子足夠改變人的一生,可以看病,可以拿出去當彩禮,也可以吃穿嚼用兩年。
海邊生活的人需要花錢的只有衣服。
吃的海里摸一下就有了,土豆自家院子種一些,至於鹽巴,挨著海怎麼可能缺少鹽。一年下來在吃的上花不了幾個錢。
衣服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日子過的非常貧瘠,但是也能過下去,
最怕的就是突然生病。
甭管大病小病,只要生病了就有可能把一個家拖垮。
有了二兩銀子,就有了抗風險的能力。
有獎勵也會有懲罰。
表現最差,服從上不達標的,直接開除了。
要知道,走南闖北,最怕的就是有人自作聰明,不服從管理,隨便招惹事情。
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平平安安的將路程走下去,將貨物送到,那才是正經目標,其他的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