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7頁

    太子的這點小動作,當然瞞不了皇上的耳目。

    皇上聽說後,不由苦笑連連,嘆道:“吳氏啊,吳氏,你可知就因為你的短視,不僅會害得朕的兒子們為了皇位廝殺,只怕還會害了你唯一的兒子啊。”

    一時又嘆道:“唉,其實也不能全怪你。當年我父子幾人在外廝殺,全靠你在後面伺候長輩,照料孩子,眼光頭腦只局限在後宅,哪裡懂天下及朝廷局勢,那時春風得意的我,又如何會看到你的存在,故此你心中不安,只知拼命依靠娘家。在得知我要為太子聘沈氏女時,提前一步定下你娘家侄女,害得我失信沈侯,只得改成為賢王求娶。否則,太子娶了沈氏,將來沈氏做了皇后,哪裡還有這些爭端。是我虧欠了你,卻反報應到你的兒子身上,天理何在!”

    正文 第一七五章 終於禮成

    許是年紀大了,皇上最近總愛回憶往事,每每想到髮妻吳氏,再想到如今兒子們為了皇位勾心鬥角爭鬥不斷,心裡悔恨不已。

    從前他從大齊的長遠利益考慮,是願意立賢王,如今年歲大了,便有些反思自己年輕時所行之事,越想越覺得有些對不住吳氏,便傾向於太子一邊了。

    他年少時雖雄心勃勃,與吳氏少年夫妻,倒也恩愛過一段時間,後來,便嫌她目光短淺上不得台面,慢慢冷落了她,連後來關係到大齊皇位傳承的大事,都因顧忌她是個頭髮長見識短的,而沒有將沈氏女的重要性告訴她,以至於讓吳氏頻頻出昏招。  

    現在想想,如果當年能將此事利弊細細說與她,對於一個女人來說,萬事都比不得兒子重生,定不會造成今日的情況。

    也罷,如今自己出手打壓老六,希望太子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真正收伏了他,以為臂膀,不然太子的後果不容樂觀啊,因為他自己也總在立嫡長還是立賢能中搖擺不定,真不知道最終會偏向誰。

    如今不提皇上的糾結,只說因木已成舟,沈家只得倉促地準備嫁妝事宜。

    沈夫人本來心中還有疙瘩,幸得沈父從中勸解道:“這也算是奉旨成婚,咱們還能抗旨不成?再說六皇了已遭皇上厭棄,無權無勢,想摻和到奪位之爭都不行,將來新皇登基,總能混個王爺的位置,對於秋兒來說,也算是能平平安安一生了。”

    沈夫人的心結稍稍去了一些,又想到看目前的樣子,女兒嫁過去,是不能指望六皇子過日子。便更是積極地打點嫁妝。

    其實嫁妝早就準備了幾年,基本上都差不多了,只是因為不知新房尺寸,故一些大件的家具還沒有打。卻也都將木材準備好了。

    沈夫人便一打總地全折成金銀,又擔心自己百年後,大兒子不能照應沈秋君,便又多加了幾萬兩銀子壓箱。  

    沈昭英夫妻不在家。鞭長莫及,這侯府銀錢又都是握在沈夫人手中,故阻擋不得。

    沈昭寧夫妻則是心疼沈秋君的遭遇,沈夫人如此行事。倒也在情理之中,況且便是不拿給沈秋君,將來大部分也是沈昭英的。落到他們二房手中。還不知能分到幾兩銀子呢,倒是樂得做這個人情。

    另外,沈家兄弟姐妹也各有添妝,沈昭英的那份是沈夫人拿公中的先墊上,沈秋君收了,至於沈麗君的那份,沈秋君直接就著賢王府來人讓他們又原封不動地拿了回去。

    沈老太太倒是讓大家吃了一驚。本以為以她與沈秋君的僵持局面,定是裝作不知情,哪裡想到她竟然讓人捧了一萬兩銀子來,沈秋君吃驚過後,倒是痛快地收了下來,又在春暉園外謝了賞。

    沈夫人也點頭贊同道:“這樣很好,不管她如何對你,長輩賜不可辭,若是不收,又是忤逆之罪了。你只管收了,也不必心中不自在,這僅僅是她做為長輩的一片心意而已,想來不會因此就命令你做這做那的。”

    沈老太太聽說了兒媳的一番話,只是冷笑,將來她真有什麼事命令沈秋君,如果沈秋君敢不照做,她就能拉下臉來治沈秋君的不孝之罪。

    沈秋君聽到母親說了這些話,也笑道:“女兒自有分寸。女兒是從沈家出去的,沈家的事自然就是女兒的事,不敢在一邊旁觀,但女兒也不會忘記自己以後將是莊沈氏的。”  

    沈夫人滿意地點頭,沈秋君卻不由得發起了愁。

    這門親事是她自己選的,所以不管六皇子如何不得皇上歡心,她都不在意,她發愁的是嫁衣的事情。

    現在趕製嫁衣時間是緊了些,不過因為皇上已經明說了要簡辦,那嫁衣做得簡樸些也說得過去。

    但是沈秋君內心仍是對大紅色有所恐懼,尤其是不久前剛經歷了與蕭將軍的生死搏鬥。

    沈秋君當然不會後悔那日的舉動,只是那日她躺臥在被蕭將軍鮮血浸紅的地上,不可避免地引起對當年之事的回憶,這不由得讓她對紅色又重生了極度的恐懼感。

    想到自己成親當日不僅要穿一身紅衣,更是兜臉蒙上紅蓋頭,怎能不令她心慌?

    沈秋君便對母親說道:既然皇上提出要簡辦,嫁衣也一時不能做成,倒不如就將新做的那件秋裳趕著做些紅色裝飾,就充當嫁衣好了。

    沈夫人聞言,滿心裡不樂意。那件秋裳用料雖好,只是顏色卻不是紅色,而是青色,當日不過是玩笑著做了那套衣物,做成後沈秋君只試穿了一下,發現有些使人顯老,便暫且擱置在那裡,沒想到沈秋君此時竟將其拿了出來。

    沈秋君笑道:“現在做也來不及了,慌慌張張的,還不如就這件呢,這件可是我一針一線做出來的,又從沒上過身。”  

    “成親乃是終身大事,哪裡能夠如此隨便兒戲。”沈夫人不由斥道,她本想勸勸女兒將一切事都放下,只專心做嫁衣,可想到女兒的心病,卻又一時不知說什麼好了。

    沈秋君忙笑道:“皇上都說要簡辦了,咱們怎能違了聖意?就我那十幾萬的嫁妝,想低調都不能,再風光張揚,倒是與聖意想違背了。那樣嫁衣就挺好的,不張揚,而且自有一種端莊貴重。”

    哪個做母親的不想女兒一身火紅嫁衣風光出嫁,沈夫人初時也是如此想,可現在看到女兒仍是對紅色極為忌憚,她的心痛極了,只得嘆道:“這事也不只是沈家說了算了,還要顧及六皇子的想法。”

    於是派人去向六皇子委婉地說了嫁衣之事。

    只要沈秋君能嫁過來,六皇子自然是千依百順,更何況是涉及到當年之事的,他在痛快答應之下,心裡不免也疼痛愧疚。

    很快成親的日子就到了。

    成親的前一天,沈家將嫁妝送到六皇子府。其實嫁妝抬數也是包括家具的,沈府陪嫁的雖沒有家具,但是抬數與相似人家嫁姑娘的一樣多,完全稱得上十里紅妝,而且那滿登登的一抬抬的嫁妝箱子直晃花了人眼。  

    初時沈家人還擔心皇上會不高興,幸好皇上表示他是看不慣六皇子的小算計,在此事中沈家也算受害者,故此沈家只管按自己的意思行事就可。

    京城眾人見沈府如此大手筆地嫁一個註定要成為棄子的女兒,皆都嘖舌不已,尤其是那些待字閨中的小姐們聽了下人的描述,個個羨慕的不得了,不過後來想到沈秋君嫁的是不得皇上喜歡性子又古怪的六皇子,心裡倒是都平衡了很多。

    與前一天沈家送嫁妝的風光不同,成親那日六皇子府整個婚禮寒磣得要命。

    先是上門賀禮的眾親友發現六皇子府的擺設布置實在樸素的不成樣子,後來前去迎親的隊伍稀稀落落幾個人,如今是什麼年頭,還按著太祖爺時的老皇曆辦事,也太寒酸了些,生生將喜氣減了幾分去。

    再就是別人做新娘子都一衣喜慶紅嫁衣,鑲珠嵌寶,銀絲金線,沈秋君倒好,直接一身青衣,雖然料子是上好的,衣服上也鑲嵌了不少珠寶玉石,便始終不是紅嫁衣。

    一身青綠色,倒象是在預示她自己將來的悲苦命運似的,以至於還沒拜完堂,眾人就開始為沈秋君擔心了,這明顯在掃六皇子的臉面嘛,也不知接下來的洞房花燭夜會發生什麼血腥事呢。

    其實這門親事,怎麼看沈家都是白賠了嫁妝再折進去個女兒,也怨不得新娘子不情不願的,幸好六皇子倒是一衣紅衣,映襯的人比花俏,這才勉強算是個新婚樣。  

    不過總算是將婚禮進行下去,參加婚禮的人個個唏噓不已,倒是北蠻太子見到六皇子慘成這個樣子,心中竊喜,在婚宴上就數他笑得最開心,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在娶親呢。

    然而在心中可憐沈秋君的眾人如何會想到,若干年後,這個讓人同情的女子會擁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大婚禮,此時那件在眾人眼中不合時宜的青綠衣衫,也因之成為新娘子們最愛的嫁衣!

    好容易將人都送走,六皇子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新房。

    看到沈秋君端端正正地坐在新房裡,六皇子的心便安定了下來。

    挑了蓋頭,喝了合巹酒,六皇子又陪著沈秋君吃了點東西,趁著眾人撤去席面,六皇子握著沈秋君的手愧疚地說道:“玉姐姐,委屈你了。”

    沈秋君當然覺得自己委屈。雖然她心裡早有準備,可是真到了成親這日,看到簡樸得不成樣子的婚禮,心裡便忍不住有了幾分委屈。前世因為是姐姐的百日忌內,所以不曾大辦,如今重生一回,明媒正娶的元配嫡妻,仍是不得風光,這對於每個女子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生的缺憾。

    不過沈秋君知道前世賢王本就不想大辦,今生如果不是因為皇上在那裡壓著,六皇子定會盡其最大的努力來辦的,所以也就有些釋瞭然,搖頭道:“世上有多少人連這樣的婚禮都不敢奢望,又有多少人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夫妻二人卻過得貌合神離,現在就說委屈還為時過早。”  

    正文 第一七六章 三人洞房

    見到沈秋君如此明理體貼,六皇子心裡越發的愧疚,更是緊緊握著沈秋君的手,暗在心裡發誓:日後必要好好補償她今日所受的委屈。

    事情總是有好壞兩個面,雖然不能風光地嫁人,是沈秋君心中的缺憾,但是也算是沈秋君的幸事。

    因為是二人人生中的第一大重事之事,故心裡都會深刻記住,六皇子便總覺得對不起沈秋君,此後便處處想著給她做臉,以至於最終大家都明白一件事實:得罪六皇子或許是死路一條,但是得罪沈秋君絕對是生不如死。

    看時辰不早,沈秋君終是下了決心,對六皇子說道:“我有一事想與你商量。”邊說著邊準備把手抽出來。

    六皇子覺察到沈秋君的動作,忙重新將沈秋君的手捉了回來,笑道:“有什麼事,儘管說。”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