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就是這麼一瞬間,賴星忽然發現似乎一直以來他都小瞧了這位太子殿下,不,不只是他,還有別人也都小瞧了這位新上任的太子,或許大家只看到了他柔和的一面,但是……這位殿下也是有自己的原則,並且十分堅持。
賴星冷靜下來,直接問道:“殿下就不怕天后不虞?”
李顯對於賴星的直白有些詫異,他開口問道:“天后為何不虞?”
賴星被他問的一時說不出話來在心裡把李顯罵了個狗血淋頭,還能因為什麼啊?武后不喜歡賀蘭敏之這是明擺著的了,這麼簡單的事情還要說出口嗎?
然而就在他想著如何將這件事兒委婉的說出來的時候,李顯就笑了:“我覺得,阿娘應該高興才對。”
賴星有些愕然的看著李顯,李顯卻嘆了口氣:“哎,我這個表哥啊,從小就讓阿娘操碎了心,他的頑劣偌大長安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阿娘為了教育他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可是他卻一直沒有長進,後來阿娘對他實在是失望的不行,這才將他驅逐,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他居然也長進了,想來阿娘聽了必然是開心的,你說呢,賴御史?”
賴星,饒是賴星再怎麼舌燦如蓮他現在也說不出話來了,因為李顯這手顛倒黑白的功夫,他是自嘆弗如了。
武后真的對賀蘭敏之寄予厚望?那是不可能的,只不過當時武后沒有別的選擇而已,現在武后有了別的選擇,她對賀蘭敏之自然也就看不上眼了,再加上賀蘭敏之從來都不是一個乖乖聽話的傀儡,武后肯定不會喜歡他。
說實在的,武后從來不是一個心胸多麼寬廣的女人,的確,後來的史料記載都讓人舉得武后有著別的女人所沒有的大氣,然而在李顯跟他的接觸看來,武后並不是真的心胸寬廣,而是她的眼光比較長遠懂得隱忍。
如果你對她有用,那麼就算你一時不察冒犯了她,她也能容忍,相反,如果你拖她後腿,並且惹怒了她——參照一下王皇后和蕭淑妃以及她們兒女的下場吧。
李顯當初在決定對賀蘭敏之秉公辦理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可能會來自武后一系的阻攔,但是他也想好辦法了。
武后對自己的名聲真的不在意嗎?那是不可能的,人生在世誰能做到真正的無視他人言論?只不過武后內心強大,在認準了目標之後,哪怕再怎麼艱難她也不會動搖。
之前武后對付李賢的舉動讓她的名聲更加差勁了,雖然沒有證據證明是武后做的,可是大家心裡都有一本帳,李賢被坑到底是誰的手筆,大家心裡都是清楚的。
如今,李顯借賀蘭敏之給武后塑造了一個慈母形象——姨母也是母啊,那麼武后大概不會跟賀蘭敏之過不去了,當然這也跟如今的賀蘭敏之根本不能給武后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有關。
而李顯能為賀蘭敏之做的也就這樣了,如果這貨依舊那麼不靠譜,那就讓他一輩子在果毅都尉的位置上混吧,別禍害別人了。
正如李顯所料,武后並沒有繼續指使人給李顯下絆子,而投桃報李,李顯也將之前的那番說辭給宣傳了出去,這句話出自太子之口,聽起來可信度似乎很高,畢竟武后和李顯的關係比她跟前兩個兒子關係都要好一點。
然而李顯再天真也不會覺得武后是真的容忍了他,關係好?那要看什麼位置,當年武后跟李賢的關係更好,他們兩個甚至結成了統一戰線去收拾李弘,最後結果怎麼樣?
有這麼兩個前車之鑑擺著,李顯如果還相信武后會跟他母慈子孝他就是豬!而且,武后如今已經擺出了要倒太子的架勢了,當然也未必是想要廢了他,更多的大概是想要架空他吧,否則武后怎麼可能放任一個御史氣焰囂張的來質問太子?尤其是在他們的理由都站不住腳的時候?
在這種情況下李顯也實在是覺得有些煩惱,只不過如今他也只能見招拆招了。
裴行儉出馬自然是沒有後顧之憂的,阿史那伏念被俘,突厥殘兵死傷無數已經不可能再有餘力謀反了,薛延陀部落也再次歸順大唐,隨著裴行儉班師回朝,對戰俘的處理和對將士的封賞也提上了日程。
因為之前李顯做事雖然不夠銳意進取,稍顯溫吞卻大部分都無後顧之憂,所以李治也十分放心的將這次的事情交給了李顯,並且給了他十分大的權利——不用上書,協同三省隨行官員直接定下就行了。
這種破格的待遇處處都顯示著李顯雖然還是太子,但是手中的權利已經跟皇帝差不多了,而李治雖然還是皇帝,但是卻已經提前過上了太上皇的生活。
一開始李顯對這樣的待遇還誠惶誠恐,現在他已經完全淡定了,讓他干就干唄,哪兒那麼多廢話啊。
雖然裴行儉還沒有回來,但是對他的功勞評定程序已經開始了,結果就在這個時候,侍中裴炎卻過來跟李顯說:“阿史那伏念被程務挺、張虔曰助威脅追趕,又遭磧北回紇的逼迫,沒有辦法才投降的。”
李顯瞬間側目,程務挺和張虔的功勞裴行儉並沒有隱瞞,而是一五一十的都說了出來,裴行儉是個厚道人,從心理上講,李顯更相信裴行儉。
至於裴炎……這貨是武后黨羽啊,而裴行儉曾經反對廢王立武啊。李顯一瞬間就明白了武后這是在借著裴炎的手開始消弱裴行儉的影響力。裴行儉歷經兩朝,軍功卓越,想要滅掉他肯定是不容易的,那麼自然就要一點一點的開始消除他對朝廷的影響。
首先就是開始壓制他的功績,至於程務挺和張虔,這兩個人的本事是有的,只不過如今還不成氣候,而且裴炎將他們兩個推出來,李顯有理由認為這兩個人其實已經投靠了武后,或者說是跟武后那邊的人狼狽為jian。
武后的手已經開始往軍隊裡伸了嗎?李顯此時是猶豫的,作為知道歷史並且不怎麼打算大改歷史的人,他應該放任不管,但是他覺得自己的良心還沒有被狗吃了,裴行儉對他不錯,這麼坑人家也不太好。
倒是裴炎似乎看出了他的猶豫,加了把勁說道:“更何況裴行儉此行是戴罪立功,殿下怎麼能夠因為他打敗了阿史那伏念就忘記了他曾經犯下的過錯了呢?”
而李顯這個熊孩子,中二期還沒過,裴炎越是這樣說,他越是不想如他的願,在背後詆毀別人,這樣的人肯定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你要是能夠拿出真的證據來也行,拿不出來……我就特別想打你臉呢。
只不過這麼大的事情,李顯也不能倉促決定,他無奈給鄭玘寫了封信吐槽了一下現在的囧境,本來他是想要聽一下鄭玘的意見的,結果也不知道鄭玘抽了什麼風,這次居然沒有給他指導反而直接問了句:送你的東西喜歡嗎?
日啊!李顯當時就差點掀桌,這個坑爹貨!一瞬間李顯可以說是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於是他就幹了件十分掉節操的事情,他直接用木棉和松布,加上特質的框架給做了一個大唐版的飛/機/杯,然後給鄭玘送了過去,順便也附上了一句艷詩:昔歲夢遊春,夢遊何所遇。夢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
做你的春/夢去吧!王八蛋!
作者有話要說:小龍王和王傅的調/情開始往高端化發展了←_←
152、插pter.152 不如你好用……
李顯把東西寄過去之後就感覺深深的蛋疼,這節操已經掉的都沒邊了,不過掉節操歸掉節操,李顯還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他現在需要思考的是裴炎的行為到底是他自己做主,還是真的是武后指使的。
如果是武后指使的,那麼之前曹懷舜被任命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可能也有武后的手筆,可是為什麼呢?武后會打擊文臣,但是很少會去打擊武將,這跟她手上沒有兵權沒有任何關係,畢竟文臣武將的區分在如今的朝上並不是那麼明顯。
良將難得,武后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所以比起別的反對武后的大臣,裴行儉遭受到的打擊報復並不多,如今……武后是看他年紀大了沒有用了所以可以毫無顧忌的出手了嗎?
李顯思考來思考去,最終還是決定按照真正的功勳給他進爵,封聞喜郡公,裴炎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撓到底也被李顯無視了。
身份不同了行事就要有所不同,如果他還是英王,大概會覺得有些可惜然後就放到一邊了,然而如今他是儲君,行事要光明正大,公平公正,當然這一點有點難,不過李顯不介意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做到公平。
他也知道跟武后對著幹可能沒有好事兒,但是他需要有一個形象,一個剛正不阿的形象,跟武后玩陰謀詭計他肯定是玩不過的,甚至就連政治上他可能都不如武后有籌碼,不過他也不是要跟武后爭什麼,他只是想要保住太子之位,或者說是保住性命而已。
如果現在他屈服了,大家都覺得他是被武后操控的,那麼人心已失,想在武后手上保命太難了。他是武后的兒子,卻也不是他的兒子,他和武后心裡都很清楚,武后連李弘李賢都毫不猶豫的說廢就廢,他能討到好?
李顯抗住了壓力,而裴行儉卻在這個時候給李顯寫信說他自知生性駑鈍,且年事已高,更何況此次只是為了戴罪立功,當不得如此高位。
李顯心裡嘆了口氣,他知道裴行儉這是在告訴他不要硬抗,這次之後裴行儉大概是要退休了,所以寧願不要這個郡公之位也不想讓李顯為難,裴行儉活了這麼大,本朝換太子他全部都趕上了,也更加明白武后的能量,裴行儉是擔心李顯會成為下一個李賢。
李顯倒是很正直的寫了一封回信,上面說的特別簡單:若有功之士不能得應有之功,豈不令將士心寒?
李顯作為太子要傳播正能量啊,只不過武后那裡他要溝通一下,如果是下面人私自做主,他就要幫武后樹立正面形象,如果不是,他就不管了,至於會不會有流言,他也真的是管不了。
結果他這邊剛寫信給武后,那邊武后已經做了應急措施,直接以天后的名義賞賜了裴行儉的夫人庫狄氏,並且……還跟庫狄氏一見如故,武后信仰俯角,而庫狄氏也信仰佛教,兩個女人簡直就是找到了知己一樣,從那之後武后就經常召見庫狄氏進宮,也時有賞賜,不僅沒有再對裴行儉的進爵阻攔,反而還將庫狄氏封為了華陽夫人。
一時之間質疑武后的聲音少了很多,李顯不得不默默的給武后點了個贊。只不過,他倒是真的相信武后是看中了庫狄氏,要不然就算是做戲武后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招庫狄氏入宮。
既然武后不再針對裴行儉一系,想來賀蘭敏之出現在洛陽的時候或許能再給武后一個大驚喜吧。
賀蘭敏之的確是讓武后十分驚訝,武后怎麼也沒有想過昔年那個不成大器,也就是比較會讀書的外甥居然也成了大功臣,這次賀蘭敏之的爵位沒有提升,但是李顯看了一下下面的報告,發現賀蘭敏之居然有能力成為上府折衝都尉了。
說實話當時他的心情也是蠻複雜的,上府折衝都尉正四品上階,這個官職已經不低了,最主要的是這是個有實權的官職,他手底下是真的有兵馬的。
內心複雜歸複雜,李顯還是大手一揮直接就將賀蘭敏之封為玉京折衝都尉,這也算是照顧他了,玉京折衝府就在京兆周圍,也算是變相的把賀蘭敏之放到了李顯眼皮子底下。李顯這樣做似乎更能體現出了他的正直,誰都知道當初英王殿下跟前周國公簡直是做到了相愛相殺的一半,相殺,當初兩個人公然在國公府內大打出手,英王殿下都被打吐血了——一直到現在這件事兒還在被人津津樂道。
可以說這兩個人的關係十分不好,後來英王殿下還被關了禁閉,只不過大家都覺得武后當時是礙於她母親的請求不得不這麼做,沒看後來武后故意將宣城公主嫁給賀蘭敏之嗎?只可惜武后怎麼都沒想到宣城公主居然會氣死她的母親,武后一氣之下新仇舊恨這就將賀蘭敏之給趕出京啦。
以上,是李顯和賀蘭敏之相殺的理由,李顯覺得他有理由相信這是人民群眾加工的結果,說實話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跟賀蘭敏之已經劍拔弩張到了這個地步了,他們兩個關係說不上好也說不上那麼壞,說起來賀蘭敏之對李顯的態度一直都不錯,是李顯一直單方面的鄙視他而已。
現在李顯也不會那麼單純了,能夠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倒是不需要他們為自己做什麼,只要他們站在自己這邊就可以了。
賀蘭敏之既然浪子回頭了,那就考察一下好了。不過這一次賀蘭敏之是跟著大部隊回來的,因為李治和武后也要回長安了。
這些年李治和武后幾乎要將洛陽當成大本營,而這一次回來是為了太平公主的婚事。說實話在看到李治的詔書的時候,李顯有那麼一瞬間有些感慨,當年那個小蘿莉如今也到了可以結婚的年紀了。
當然公主的婚事沒有那麼倉促的,李治這才剛剛確定駙馬人選而已,最後選定結婚的地方還是長安,畢竟長安城經過那麼多年的建設十分宏偉,洛陽到底小了一點,李治和武后都不想委屈女兒,這是他們兩個唯一的女兒,婚禮怎麼也要十分盛大才行。
只不過李治作為皇帝,是沒辦法給女兒主婚的,這個主婚人選怎麼也要是德高望重的長輩才行,但是李治偏偏就選了李顯這個哥哥給女兒主婚,而且太平公主的婚事也交給他去操辦了。
李治和武后提起回來也不過就是想要監督李顯而已,李顯接到詔書的時候就陷入了沉思,今年雖然已經定下了駙馬人選就是薛紹,但是要結婚怎麼也要明年了,於是到時候他就要以二十六歲的“高齡”去主持妹妹的婚禮,這算不算是體驗了一把嫁女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