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37頁

    正在埃德蒙多高興得大喊大叫的時候,「幸運號」那邊也閃出了一串火光——英國人在進入海灣的時候,每一門炮都已經裝好了炮彈。現在他們也反應過來,並且發起了反擊。

    「幸運號」的一側有20門炮,因為不知道法國的殖民地巡洋艦的防護水平如何,所以這些火炮用的都是在他們來說穿甲能力最強的實行球形炮彈。因為炮艙已經起火,而且火勢還在擴大,所以英國人的反擊相對倉促,齊射的次序也不夠整齊,命中率當然沒法和埃德蒙多的那門炮相比。但是因為雙方距離不過三百米左右,加上英國人射出的炮彈夠多,所以還是有不少炮彈擊中了「貿易風」號。

    「貿易風」號薄薄的外殼雖然是金屬的,但要說防禦能力,其實還不如英軍的風帆巡防艦,所以這些鐵球輕而易舉地就打穿了「貿易風」的船殼,並給正在準備給鍋爐生火的船員不小的殺傷。

    不過英國人的炮彈實在是太落後了,殺傷後效和法國人的曳光穿甲燃燒彈完全沒法比。所以雖然法國人只命中了英國人兩發炮彈,而英國人則命中了法國軍艦十多發炮彈,但是要論造成的損傷,法國人的炮彈造成的損傷卻明顯更大。如今「幸運號」上的火災已經明顯的擴大了。火焰從好幾個炮窗中冒了出來,將這條船一下子照亮了。

    隆隆的炮聲也驚動了其他的船隻。客貨混裝運輸船「大西洋運輸者」號首先做出了反應。「大西洋運輸者」是一條蒸汽動力的船隻,這時候她當然已經熄火了,再重新生火肯定是來不及了,不過新的蒸汽動力船隻,往往都有一樣老式的帆船沒有的東西——電弧探照燈。  

    蒸汽機沒有啟動,船上的小型發電機自然也無法運轉,不過船上是有蓄電池的,這些蓄電池還是可以支持探照燈亮一陣子的。

    船長阿奎羅是一個退役的法國海軍軍官,如今在「歐羅巴航運聯盟」當船長,他的這條船現在受到尼德蘭共和國政府的僱傭,掛著尼德蘭的旗幟,(這面旗和法國旗有點像)當炮聲響起的時候,他立刻就意識到了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他立刻敲響了警鐘,喚起了所有的船員,並且向他們下達了棄船的命令。

    這個命令很突然,似乎下得早了一些。不過船員們並不打算質疑船長的命令,反正他們距離海岸不遠,游泳都能游過去,而且,早點棄船,早點安全。不是嗎?

    水手們放下了小艇,有些性急一點的,乾脆直接抱了個木桶什麼的就跳了下去。而阿奎羅船長卻自己來到了探照燈的旁邊。

    探照燈亮了起來,雪白的燈柱就像一柄利劍一樣刺穿了黑暗。阿奎羅知道自己這邊的船隻都在什麼位置下的錨,他小心地操作著探照燈,讓光柱避開自己這邊的幾條船,掃過黑沉沉的海面,以便將另一條還隱藏在黑暗中的英國軍艦找出來。

    光柱掃過,一條戰船一下子從黑暗中顯露了出來。這是另一條英國軍艦,風帆巡防艦「奇蹟」號。這時候她正準備從另一個方向繞過去,然後在極近距離上用舷側炮給「貿易風」號一個大大的驚喜。  

    但一道光柱照亮了她,讓她的打算落了空。而且因為探照燈的亮度很高,「奇蹟」號上的英軍根本看不清點亮了探照燈的「大西洋運輸者號」是一條什麼船。但是哪怕用腳後跟想一想,也能明白,能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動作的,肯定是法國人的軍艦!

    英國人很明白法國人的軍艦配備的半穿甲燃燒彈幾乎就是木質戰艦的克星,這種武器的縱火效果原本是原來的那種燒紅了的鐵球能比的。一旦挨上一兩發,如果運氣不夠好,整條軍艦都可能交代在這裡了。於是「奇蹟」號立刻做了一個急轉,這不僅僅是為了擺脫探照燈的光柱,更是為了將舷側對準「大西洋運輸者」,雖然在強光的照射下,他們根本看不到「大西洋運輸者」的輪廓,甚至連準確定位都做不到。但是他們還是儘快地向著他們估算的位置猛烈地開火射擊。

    和「幸運」號一樣,「奇蹟」號用的也都是實心炮彈,而且因為他們完全看不清「敵艦」所以命中率比「幸運」號的那一輪齊射更低。

    但是「奇蹟」號的運氣卻更好,雖然只命中了幾發炮彈,但是有一發炮彈卻打進了煤艙,並且引燃了煤炭。

    如果船上還有船員,這種小火完全可以被撲滅,煤炭燒起來並不快,當然,一旦真的燒起來了,那就很難滅火了。不過為了減少船員的傷亡,阿奎羅船長將他們都趕下了船,所以,損管是沒法做了,不過,暫時煤艙中的火焰還不足以摧毀這條船。  

    就在「奇蹟」號瘋狂向「大西洋運輸者」號開火的時候,另外的兩條法國殖民地巡洋艦也開始將炮口指向了「奇蹟」號。

    第五百二十五章,夜襲(3)

    不過另外的兩條殖民地巡洋艦的停泊位置距離「奇蹟」號有點遠,薩爾達尼亞海灣雖然風平浪靜得像個大池塘,但是畢竟是海面,還是有明顯的晃動的。有傳言說科學院的傢伙正在研究火炮穩定系統,但是這些傳言到底可不可靠就只有天知道了。因為還有傳言說,真理部的一大任務就是在市面上散布這些真真假假的東西。很多研究方向,從原理上來看,的確是有實現的可能的,但是你真的投入資金一研究,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一頭撞在某個技術問題上,然後呢?自然就像後世的可控核聚變發電一樣,距離實用,永遠差五十年。據說當年英國人在科研方向上就不止一次地被法國人帶到了溝里,花了不少錢,卻得了不少進步,但是能用的成果卻幾乎一個都沒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3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