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07頁

    但不管大家怎麼罵,直播還是照常開始了。

    「我們可以看到孟先生前不久在社交媒體上提到說,歐洲是被世界低估的科技中心,不知道孟先生當時為什麼會發這樣一條狀態?」主持人問出了今天的第一個問題。

    「因為我當時看到了網上一些對我來說比較不能接受的說法,前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大家也都知道,我們大風集團也在歐洲遭受了一定的網絡暴力。

    那個時候其實不僅僅是歐洲,整個世界似乎都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的歐洲到底應該更多去依賴米國還是我們華夏。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極其可笑的問題,因為歐洲根本不需要依賴任何人,歐洲為什麼不能靠自己呢?」

    孟謙的回答一出,正在敲鍵盤罵的他歐洲人中有一半人都停下動作,一瞬間甚至是愣住的。

    孟謙,問出了他們內心最大的一個問題,歐洲不能靠自己麼?

    主持人馬上問道,「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不管是世界百強科技公司還是世界百強網際網路公司的名單上已經鮮有我們歐洲企業的名字了。

    我相信很多人更多的也是因為看到這些數據,看到了這些問題,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不知道孟先生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對於那些給歐洲科技判死刑的網友,我只能說,他們可能不太了解科技這東西。

    我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年計算機發展的如此之快,但火箭技術幾乎沒有發展,1969年人類就去了月球,四十多年過去了,前往月球這個技術都沒能普及。」

    「這是為什麼呢?」主持人非常配合的往下順。

    「兩點關鍵因素,第一是商業性,計算機發展的爆發事實上是在商業上爆發的,是因為個人筆記本能賺錢,個人手機能賺錢。

    火箭呢?能從老百姓那賺到錢麼?商業公司的前期投入和後期回報能算出一筆合適的帳來麼?

    第二個問題在於,我們必須明白一個真相,基礎研究決定工程技術發展的上限。

    現在很多人都忘記了馬克思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螺旋式旋進的,並不是一條直線,現在隨便一個科技博主都可以告訴世人,我們現在的科技發展方向是可控核聚變,是生命科學,是量子力學,是人工智慧。

    但卻很少有人告訴大眾,我們更應該關注統一場論,粒子物理理論,質能轉換,宇宙學,高能天體物理,遺傳學等基礎研究。」

    「孟先生的意思是,我們對基礎研究的關注太少了。」  

    「是的,太少了,以至於基礎研究的發展遲緩了。

    我看到不少人都在說諾基亞被收購之後歐洲就拿不出一個像樣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了,是歐洲科技徹底落敗的象徵。

    但智慧型手機跟科技是兩回事啊,如果智慧型手機就能代表科技,我可以把諾基亞賣給芬蘭官府,我相信芬蘭官府肯定也願意花高價買,可問題它真的代表不了科技。

    當真正的下一次科技大爆發來臨的時候,一場類似工業革命這樣的大革命來臨的時候,智慧型手機可能根本算不了什麼。

    而歐洲擁有的恰恰就是通往未來科技最重要的鑰匙,最豐富的基礎研究經驗。」

    孟謙的話說到這,網上罵他的歐洲人基本都已經停下了手裡的動作,認真的聽孟謙說下去。

    「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就跟歐洲很多國家做過深入的溝通,包括法國,我一直在提一個一點,歐洲有沒有問題,當然有,在當下的創新和商業化道路上,歐洲確實走的有點慢了。

    但歐洲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遍布著基礎研究的寶藏,這些寶藏,我們應該好好去挖掘它們,它們會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那在孟先生看來,對於基礎研究這個寶藏,我們具體該怎麼做?」  

    「加深合作,尤其是在這個階段,因為我認為我們可以很好的幫助到彼此。

    首先,為什麼我們這麼注重人工智慧的發展,因為人工智慧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輔助學習。

    基礎研究發展的遲緩除了不重視也確實是因為研究的難度越來越高,我們需要藉助一些外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人工智慧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

    其次,工程技術的實現一般會滯後幾十年,因為涉及到成本,運營,市場化等諸多問題,但我們華夏用我們的努力和智慧開發出了越來越多加速工程技術實現的模式。

    這是一種創新能力,也是一種思變能力,可以說這是我們華夏的寶藏,如果說我們華夏的寶藏可以和歐洲的寶藏放在一起的話,我相信這一定是一加一大於二的事情。

    還有一點,我們華夏這些年在基礎科學領域的人才爆發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去年加州伯克利大學物理學畢業典禮上,45個畢業生中44個是我們華夏人。

    再多的資料,也需要人才去挖掘其中的價值,我們擁有一大批人才。」

    「所以在孟總看來歐洲和華夏之間擁有極大的互補性。」

    「沒錯,這種互補的契合度會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因為我們在歐洲已經做過很多實驗了。」

    孟謙接下去就是舉例說明這些年跟歐洲一些企業乃至國家通過合作如何實現雙贏的結果。

    「可以說大風集團進入歐洲的時間並不久,但是我們現在在歐洲建立了18個研發中心,26個實驗室,52個科研站。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0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