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頁
「哈哈。」
「學姐,我請問一下,挽尊是啥啊?」
姜琳:「哦,這是我們小寶哥的話,他每次見到別人說話冷場,就會幫忙活躍氣氛,說挽救對方的尊嚴。如果今天沒人來捧場,那學姐的尊嚴就會大大受挫。所以,多謝諸位前來挽尊。」
……
「那天我們大寶哥在路上,看到一個老大爺騎自行車平地摔了,他去扶老大爺的時候特別奇怪,又不是小孩子,怎麼好好地就摔了呢?那是新修的水泥路,平整得很呢。他發現輔路和主路由有三到六公分的高低差,看似平坦的路面,卻埋著隱患,讓人防不勝防。」
……
「我們學建築工程設計、做工程的建築人,首要目標不是追求設計流芳千古的建築來自己留名,而是人性化、為人服務,以人為本。哪怕紫禁城,它也不是為了流傳千古才修建的。更何況,社會在進步,建築行業也日新月異,你今天修建的,可能明天就拆掉了。如果設計的不符合人文需求,那它就是一個浪費資源的失敗品。」
……
「我們做建築的尤其要有大局觀,不單單是空間的大局,還要有時間的大局,走在時代的前列。不被眼下一年、十年局限自己的思想,更不被那些虛浮的東西蒙蔽雙眼。」
……
「質量是建築的第一生命,沒有質量,其他都是空話,一旦你為其他東西放棄質量,就等於放棄你自己的建築生命。」
「當我們的城市開始膨脹,人口爆炸,人心也跟著浮動,希望我們建築人能和自己的作品一樣,紮根大地,穩如磐石。」
……
姜琳的演講除了對過去現在城市建設進行分析,還對未來進行展望,做大膽的「預測」。
b r
當然她並沒有照搬前世的發展,畢竟前世城市發展的趨勢是越來越畸形的。她希望把自己和老師同學們的美好理想、祝願融入進去,哪怕能夠影響世人一分,那麼在日常學習、發展中,就能發揮十分,一級級的學生們影響下去,積少成多,也會對未來發生很大的影響。
他們是這個時代設計師、工程師的主力,以後的學生都會深受影響,如果他們行得正,以人為本,那後來的學弟學妹們,也會有樣學樣,共建美好明天。
隨著演講的展開,一開始沒坐滿的大禮堂,後來過道都站滿了人,不但有本校的師生,還有校外下班的工人們也來旁聽。
他們對這座城市要發展成什麼樣子十分好奇,那些破破爛爛的土路,那些低矮破舊的筒子樓,都會被高樓大廈取代?
與其說他們關注城市的未來,不如說關心自己的未來。
他們看著演講台上出示的那些建築繪圖,覺得簡直不可思議。
尤其姜琳還展出了一個理想型的生活區,住宅區、工作區、銀行、醫院、百貨商店、菜場、學校、娛樂區等等全都配套,生活在其中,簡直不可想像的舒服。
姜琳:「這是我和老師同學們考察各國最發達城市得出的結論。改革開放以後,世界各國的聯繫會逐漸加強,我們也會走向世界。以後不管是飲食、建築、工作、娛樂、服裝、學校乃至習俗文化等等都會越來越國際化。這是一個很超前的話題,但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們改革開放不停止,國際化的步伐就只會加快。今天我們把這句話記在這裡,等五年十年以後,大家再回頭來想,看看周圍的環境,是不是印證這句話。」
程如山坐在下面,看著台上的姜琳,神情專注而迷戀。
他們倆時常會聊一些憧憬未來的話題,程如山是心裡有想法很少說出來,畢竟不曾發生過,說出來別人不信沒意思,信了也不能立刻驗證。但是姜琳卻喜歡聽他講,經常問他覺得以後怎麼怎麼樣,她真誠,他就會毫無保留地把他的看法告訴她。
每一次,她都深表贊同。
這篇演講稿里,數次直接引用他的觀點,她每次說「我們家程如山說」下面的學生們就會掀起一陣浪潮,氣氛越發熱烈。
程如山很開心,她認同他,並且不是敷衍,這讓他有一種不但身心與她水乳交融,靈魂也會共鳴的感覺。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江靈站在門口,牙齒咬得發酸,她原本以為畫展和姜琳的演講放在一起,到時候大家肯定對演講不感興趣,更喜歡看她的畫展。哪裡知道,越來越多的人湧進去聽演講,連她自己都忍不住進來聽,有那麼一會兒,她聽得簡直入迷。
雖然孟依依也跟她描繪過未來的樣子,姜琳講得和孟依依的有出入,卻更加美好。
年輕人憧憬未來,年紀大的懷念過去,這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
姜琳給大家憧憬的那個未來太過美好,讓人不由得沉浸其中,尤其她最後說「城市只是一個載體,生活其中的人才是靈魂。未來的城市到底是一個發展的工具,汲汲營營機械死板沒有活力,還是充滿人文關懷,積極向上,熱情澎湃,這都取決於人,取決於你、我,我們大家的努力。」
這讓人覺得他們就是這城市的關鍵一份子,他們的言行、努力都關乎這座城市的體面和形象。
演講完畢姜琳本來想再見,結果觀眾們紛紛提問題,要求交流互動。
原本計劃四點半結束,甚至提前,畢竟一個演講,頂多一小時夠了。哪裡知道六點半大家還是意猶未盡不肯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