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24頁

    高祖興笑道:「這個我就不懂了,我是搞外貿的,我只看到錢多,就認為是高端了。好傢夥,一個項目就2.5個億,一年如果搞上十幾個這樣的項目,那我們根本就不用出口石油了。你們知道嗎,咱們國家一年出口石油才掙回來40個億呢。」

    「這都是咱們子孫後代的財富啊。」林振華痛心地說道,「高部長,真希望咱們國家有朝一日能夠不賣石油了,咱們連採都不採,把大慶的油封存著,咱們用別人的油。」

    高祖興道:「好啊,我也是這樣想的。這就需要你們這些搞工業的人多努力了。什麼時候咱們的機電產品能夠出口200個億,咱們就不需要賣石油了。」

    林振華對韋東齊說道:「老韋,聽到沒有,高部長給咱們下任務了。咱們抓緊時間把80萬噸乙烯裝置搞出來。那東西出口一套,200個億就回來了。」

    正說得熱鬧的時候,朱晉文滿面春風地進來了。他一進來就衝著高祖興喊道:「高部長,大獲豐收啊!大獲豐收啊!」

    「怎麼啦?」林振華和韋東齊一齊問道。

    朱晉文看看林振華,笑道:「小林,這一回全虧了你出的主意了。回去以後,我給你請功,別的不敢說,一個機械系統的全國勞模肯定是跑不掉的。」  

    「好,那我就先謝過朱司長了。」林振華喜滋滋地應道。

    給林振華許完諾,朱晉文又轉回頭對高祖興說道:「高部長,你猜猜看,就剛才這一會,我們談了多少合作意向?」

    「多少?過億了嗎?」高祖興呵呵笑著道。他現在心理預期已經大大地提高了,他知道,這一次的展銷會,肯定是一個大豐收的結果,唯一的懸念,只是收穫的數量而已。

    朱晉文裝出一副不滿的樣子,說道:「高部長,你太沒自信了。有你高部長在這坐陣,區區一個億哪能打得住?我告訴你吧,就剛才那一會,我們整整談下2.4個億。」

    「2.4個億?」饒是高祖興有了心理準備,也還是被朱晉文報出來的數字震住了,「不會吧,你們就那麼點破銅爛鐵,居然賣出這麼好的價錢?」

    朱晉文哈哈大笑起來:「什麼叫破銅爛鐵,這好歹也是咱們機械系統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成果。我跟你說,咱們中國的東西,別的特點沒有,就是兩個,一是便宜,二是皮實。你可別小看這個皮實,在發展中國家,各種條件都比較惡劣,人家還就需要這種特別皮實的設備。像那些歐洲的設備,怕潮怕灰,對電網穩定性要求又高,人家還真侍候不起呢。」

    高祖興道:「太好了,這2.4個億的意向,就算是最終能夠成功一半,也是1個多億,不枉咱們跑一趟法蘭克福了。尤其難得的是,它充分證明了咱們中國的裝備產品是有出口能力的。未來,我們還要組織更多的企業,去參加更多類似的展會,徹底改變咱們創匯嚴重依賴資源出口的局面。」  

    第233章 採購

    初戰告捷,整個中國展團都歡欣鼓舞。兩個多億的合作意向,攤到十幾家參展的廠商頭上,每家也有近2000萬的額度。而且,按照林振華提出的定價原則,各家的報價都是在國內市場價的基礎上乘2再把單位換成美元,相當於6倍定價,利潤幾乎要賺瘋了。

    朱晉文一掃此前的沮喪神情,又開始眉飛色舞地站在展台前向過往客商介紹產品了。他不愧是販馬出身,吆喝起來有板有眼:「哎,來一來,看一看,正宗中國工業裝備,物美價廉,童叟無欺,是發展中國家強國富民、超英趕美的最佳選擇……」

    撇開朱晉文和其他中國出口商們的狂歡,林振華帶著自己的手下,正在展廳里四處遊蕩。他們現在已經進行了角色的轉換,由供貨商變成了採購商,他們需要在這次展會上採購一批裝備,用於漢華重工的技術升級。

    「你好,請問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們的焊機產品嗎?」

    在日本西乎公司的展區,韋東齊指著一台焊機向銷售代表問道。

    銷售代表是位形容猥瑣的中年大叔,聽到韋東齊的問話,他滿臉堆笑地一邊鞠躬一邊答道:「尊敬的先生,我叫河野芩生,非常榮幸能夠為你們服務,請問你們有什麼需要?」  

    「哦,你好,我叫韋東齊,來自中國。」韋東齊自我介紹道,「我想了解一下焊機的情況。」

    「請跟我來吧。」河野芩生說道。他把林振華一行帶到焊機的展台前,開始逐項地介紹著焊機的型號、參數等。

    與對非洲客商的態度不同,日本廠商對於中國採購商是非常熱情的。這幾年來,中國開始搞經濟建設,需要在國際市場上採購大量的先進裝備,而日本的裝備價格遠低於歐美列強,因此成為中國企業採購的首選。日本在經過20年的經濟起飛階段之後,目前國內工業發展已經進入平緩期,裝備市場萎縮,正急於拓展海外市場。這樣一來,中日之間的經貿聯繫便異常火熱起來了。

    「林經理,咱們需要這幾個型號的焊機,還有,咱們需要同步引進這幾套焊接工藝。」韋東齊一邊聽著,一邊小聲地向林振華說道。

    林振華是一個介於外行與內行的管理者。說他內行,是因為他本身有機械專業的背景,又在漢華廠當了一任技術科副科長,對於化工設備有一些了解;說他外行,是因為他在具體技術細節上掌握得不夠,遠不及像韋東齊這種在化工設備領域浸淫多年的老工程師。他這次到法蘭克福來,一方面要銷售產品,另一方面要採購自用的裝備,這兩項都需要韋東齊這種專業人士來提供支持。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2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