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11頁

    顧夫人一嗆,撇了撇嘴,怏怏的屈膝福了一禮,走了出去。

    她一走,宋大夫人就皺眉道:「娘,她這是有啥鬧心事?陰陽怪氣的。」

    顧太夫人嘆道:「還能有啥,你大哥前幾日接了個新人回府。」

    宋大夫人瞪眼:「大哥他怎麼……」

    「是去周王府做客時看上的,一個琴姬,長得極美,琴技一流,還挺知書達理。」顧太夫人淡淡地說。

    宋大夫人聽了,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道:「周王府?大哥怎麼去周王府做客了。」

    顧太夫人說道:「周王得了嫡子,大肆宴客,這次請的,都是京中的一些達官貴人,大概會在滿月的時候大排筵席吧。」

    宋大夫人眉頭皺起,想了想,道:「娘,朝中雖時有提立儲,但皇上正值春秋鼎盛,只怕一時半會還沒那意思,您還是勸一勸大哥,少去參加那些宴席,以免招皇上猜忌。」

    第864章 難得清醒的宋大夫人

    顧太夫人聽著女兒的話,心下一凜,抓住她的手。

    「難道你從姑爺那裡聽說了什麼?」

    宋大夫人搖頭,道:「娘您是知道的,您家姑爺是最忠實的保皇黨,他也很少與我說這些朝中政事,但閒談時亦是猜出一二,皇上若想立早就立了,不想,那自是沒看上。」  

    顧太夫人摩挲著手指,有些艱澀地道:「湘儀你也知道你大哥,這爵位也是你爹掙回來的,這些年,你大哥也沒領過兵,忠勇侯府雖說世襲,但沒有實權,那也只是得個好聽的名頭,怕是不比那手握實權的三四品要來得有用。」

    宋大夫人便道:「這就是我想說的,忠勇侯這個爵位是爹拿軍功拼下來的,說難聽的,忠勇侯這爵位為何偏偏就是忠勇二字,自是忠心勇猛,走的本來就是武將的路子。可大哥呢,卻偏偏從文了,他讀書有幾斤幾兩,娘您心中就沒幾個數?」

    顧太夫人有些訕訕,道:「我當時就想著你大哥是長子,從文也是好的,又有姑爺相助,這便是……」

    「娘您其實就是不捨得大哥上戰場,可是娘卻忘了,咱們家的爵位,就是爹跟著先帝打仗給掙下來的,本該世代從武,這……」宋大夫人說著,看老娘的臉色不好看,就道:「罷了,那個也不說了,大哥這年紀,也不好再上去,但是下一代呢?顧家眾多兒郎,就不能培養兩個出來?」

    顧太夫人抿著唇。

    宋大夫人看著她的臉色,道:「娘,我雖是宋家媳,卻也是顧家女,我自然是盼著娘家千好萬好的,那也是給我撐腰的後台不是?如您所言,忠勇侯是世襲,但沒有能撐得住家業的頂樑柱,總有一天爵位是要被摘下來的。」  

    顧太夫人臉色唰地一白,捏緊了她的手,道:「所以湘儀,你這裡要是有什麼消息,可得提點著你大哥啊。你大哥這也不是站隊了,就是幾個王爺相比過,覺得周王更能擔事,他也是為了顧家的未來著想。」

    宋大夫人心中不屑,淡淡地道:「說到這個,我縱是從前覺得我婆婆是個農婦沒啥見識,但她有一點卻是很清醒的,就是認準一條路,走到底。」

    顧太夫人愣住。

    「她老人家,就只認準皇上,只看皇上的行事,旁的哪怕人家說得天花亂墜,她也不看,只保皇,然後就是教養子孫。」宋大夫人說了:「我聽相爺說過了,婆婆她說過,一棵大樹只有根子正,根子得力,那才不會輕易倒。把家裡的兒郎們教養好了,還愁拿不出幹大事的人?這人有才華,下一任帝皇才敢用不是?可啥都拿不出手,憑啥要用你,就不怕你壞事?」

    顧太夫人沉吟著。

    「依我看,爹那會兒還有些舊部是念著爹的情分的,顧家一心走武將路子,倒更容易些,畢竟資歷攢到,再有戰事,也容易攢到軍功啊。娘,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怕是孩子受傷,只養在溫室里,是要當姑娘不成?」

    顧太夫人被說得臉色有幾分熱,訕訕地道:「湘儀你倒是挺清醒的。」  

    都有點不太像從前了。

    第865章 私心

    被老母親一夸,宋大夫人有幾分怔愣,旋即自嘲地勾了勾嘴角。

    清醒麼,可能吧。

    她的父親雖是跟著先帝打仗才掙來一個忠勇侯,可顧家祖上世代做官,也算是出身名門,所以她一直自詡高門下嫁寒門,自詡清高。

    但嫁入宋家二十年,宋家能從寒門崛起至今成為新貴,且家族威勢蒸蒸日上,固然離不開聖上恩寵,但更離不開夫君的籌謀。

    而宋家崛起,做的是什麼,並沒有因為是皇帝跟前的大紅人而沾沾自喜,縱容家族子弟跋扈橫行,行事毫無規矩章程,反而處處抓教養。

    先不說頭頂那兩個老祖宗,且看下一代的孩子,哪個不是精心教養,包括二房的雙生子,就是三房庶子出身的宋致慶,他家的兩個孩子,同樣教養很得體。

    這都是以後接掌家族傳承的希望,是未來,他們若是沒有半點本事,那麼這掙下的偌大的家業也無法接掌傳承的話,下場還不是敗光?

    宋家出身寒門尚且如此重視孩子的培養,那麼忠勇侯府呢?

    雖不是都是廢物,但太出彩的,又有幾個?

    沒對比就沒傷害,這麼一對比,宋大夫人縱然出身顧家,自詡清高,也不得不承認,論培養教育孩子,宋家更勝一籌。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1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