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6頁

    陳皎哪來的姐姐, 謝仙卿眯起了眼, 下一秒便想到了『死去』的陳鏡瑤。

    今日是陳皎、或者說是陳鏡瑤的忌日。

    這還真不是陳皎騙太子殿下。

    永安侯府的其他人十分避諱這個日期。按照常理,永安侯府為了掩人耳目,也應當在今日祭祀陳鏡瑤,但怡和郡主他們非常忌諱給活人祭祀, 擔心這樣會影響陳皎的命運, 所以從不許任何人提及。

    所以就連陳皎都快忘記今天了, 方才從夢中的景象才恍惚窺見真相。

    陳皎一本正經,搖頭感嘆說:「死者為大,今日實在不是什麼好日子。」

    她滿嘴毫無忌諱,謝仙卿剛剛生出那一絲怒意來不及動作便消散。

    他微微蹙眉,上前捂住陳皎那胡說八道的嘴,鄭重道:「切勿胡言亂語。」

    太子不信鬼神,但涉及心愛之人,卻難免有所忌諱。

    陳鏡瑤假死已是大忌,如今她更是沒將生死放在心上,將死掛在嘴邊。

    入秋的季節,太子穿著單薄的寢衣站在床榻外許久,此刻指尖微涼。

    陳皎對上他關切的目光,心中忽然一動。  

    這世上除了她父母祖父祖母,恐怕只有太子殿下才會如此關懷她了。

    對陳皎而言,最特別的日期恐怕便是這今日。因為是從這個時刻開始,宣布她下定決心,沒有退路地變成陳皎。

    然後才有了她截然不同,精彩又混亂的後半生,最終遇見眼前的太子殿下。

    陳皎一眨不眨地盯著謝仙卿,舌尖輕輕舔了一下對方掩住自己唇的指尖。

    陳皎杏眼圓潤,眼眸清澈,指尖傳來的動靜和溫度燙人。謝仙卿一時不妨,下意識收回手,目光震驚又不敢置信地看向她。

    陳皎於是笑了起來,眼眸中藏著得意。

    她從床上跳下來,伸了個攔腰,喜洋洋地說:「好啦,我要回家了!」

    既然吃不著,她就不在這裡呆著了。

    否則等太子殿下回過神,說不定又要追究剛才成婚的事情了。所以她還是早早回家睡覺好了。

    謝仙卿還來不及反應,陳皎便飛快地跑了。

    嘿嘿,現在太子殿下肯定開始後悔剛才不同意她的提議了。

    陳皎開開心心地跑掉了。她態度多變,有時令人疼愛有時令人頭疼,像一隻抓不著的貓。  

    謝仙卿站在原地,看著她歡快離去的背影,指尖微微摩挲,怔然的眼眸緩緩流露出笑意。

    ……

    幾日後,別宮的陛下終於啟程回京了。

    回宮第二日,聖上在朝上宣布了一件事。

    他將下旨成立錦衣衛,只聽令於皇帝,職責查抄諸位大臣,負責保護聖駕。

    朝中上下,譁然一片。

    當朝只設有十二衛,兩軍保護皇宮,另十衛駐守國都。經過五皇子舅父謀逆一案,如今太子黨掌控近半數,原本以為胸有成足。老皇帝此舉無疑釜底抽薪。

    這一舉措,使得沉寂許久的皇帝,再次回到與太子博弈的棋盤。

    聖上一意孤行,保皇派和其餘幾位皇子的立場紛紛贊成,太子黨的勸阻沒有立場,根本無法挽回大局。

    朝中的動靜瞞不過眾人,陳皎聽聞此事後,臉色也難看起來。她只是稍稍一想,便能明白錦衣衛的成立代表著什麼。

    真正歷史上,錦衣衛出現於明朝,其職責和十二衛衝突。

    錦衣衛出現便是皇帝為了加重鞏固皇權,打擊臣子的勢力和話語權,老皇帝這個辦法前所未有,就連陳皎乍然聽後都忍不住說一聲妙。  

    誰都沒想到,老皇帝為了跟太子博弈,居然廢除了流傳了數百年的十二衛府兵制,啟用另一套班底。此舉無異於釜底抽薪。

    眾所周知,在皇權中兵權的重要性。

    自古成王敗寇,掌握兵權的人便掌握著主動權,也掌握著話語權。

    此前老皇帝心灰意冷移居別宮,除了他身體緣由,更重要的便是因為五皇子謀逆一案,使得原本掌控在他手中的兵權被太子奪去了大半,讓他鬥志消沉許久。

    老皇帝對太子早有不滿,若是兵權回到他手中,太子的處境可想而知。

    ……歷史上,有多少太子是被皇帝派兵圈禁關押至死。

    想到這,陳皎的心沉了下去。

    皇帝令人看不清,太子的處境因此變得危險。

    年邁的皇帝破釜沉舟,太子殿下卻不能跟著他一起掀桌子。

    相反皇帝越瘋,太子殿下的每一步便更要慎重小心,謹防被抓住把柄。因為不到萬不得已,太子絕不能輕易謀反。

    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儲君正統又得文臣心意,即位是理所應當。

    一旦太子反了,便會被史書上載入史冊,原本的好名聲蒙上污點,甚至臭名昭著。  

    更重要的是,謀逆代表皇位不正,縱使太子成功坐上皇位,其他封地的宗親王室見此也會蠢蠢欲動,從而找到藉口謀反。

    所以太子謀反絕對是下下策,不但為日後留下隱患,長此以往也不利於民生社稷安穩。

    更何況,太子謀逆不一定能成功,但謀逆的太子絕不會有好下場。

    陳皎蹙眉,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老皇帝是從哪裡聽取的建議?」

    問出這句話的人不止陳皎,事實上長安城中,不知多少人和她抱有同樣的想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