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這兩天事情多,我分心了。」項明章不喜歡羊毛大衣的手感,滑下去包裹住楚識琛細膩的手背,「別生我的氣。」
平常霸道慣了,溫柔一下就會讓人心軟,楚識琛說:「沒有。」
項明章道:「那就好,代我問候伯母,晚上早點休息。」
鬆開手,項明章目送楚識琛下車,等人進去大門關上,他拿出手機打開了郵箱。
歐麗大街歷史悠久,那幢四角洋樓的土地產權從私有到國有,幾經變遷,七年前市里重新規劃整條街,允許商用經營,成了如今的琴行和咖啡館。
項明章人脈廣大,白天輾轉聯繫到一位研究本地近現代歷史的老教授,希望能拿到一些相關資料。
郵件附屬的文件很長,有幾十頁,包含了那塊舊址近兩百年的變更和介紹。
中國第一家銀行創辦於1897年,項明章記得楚識琛說過,那間銀行成立的時間比歷信更早。
確定了前後的時間範圍,項明章滑動屏幕,他發覺心臟跳得很快,如同在窺探某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終於,他找到了。
白底黑字,標註著銀行及創辦人的姓名。
陡地,手機收到一條信息。
楚識琛沒聽見引擎聲響,發來問:你還沒走嗎?
屏幕的光在黑暗中亮得刺眼,項明章微皺著眉,眼中錯雜和躊躇參半,他手指僵硬,刪刪減減地編輯了一條理由。
接了通電話,耽誤了。
按下發送,項明章按滅手機,在一片漆黑中,將心底真正想說的話宣之於口。
「楚識琛,是不是叫復華銀行?」
你又知不知道沈作潤?
作者有話要說:
楚識琛:知道,我爹。
第64章
將近凌晨,波曼嘉公寓四十層的窗戶依然亮著,項明章回來後直奔書房,打開電腦對著資料邊看邊查。
那間復華銀行於1915年創辦,當時沈作潤年僅二十歲,祖籍是浙江寧波。
項明章查閱了一下,清朝末年,寧波口岸貿易發達,為方便資金的交易和流通,當地開設了大量錢莊。
錢莊背後基本以家族為單位,這些巨賈積累大量財富,形成了實力雄厚的「寧波商幫」。
後來列強入侵,外國資本湧入國門,寧波商幫為了與之抗衡,並順應現代化的潮流,開始創辦中國人獨資的銀行。
曾經這座城市的銀行中,寧波資本占據了四分之三。
沈作潤就是寧波商幫中的一員,他二十歲舉家來到這裡,創辦復華銀行,可見沈家資本雄厚,此人膽略不凡。
沈作潤除了是復華銀行的行長,在1935年,他又進入了市銀行工會擔任要職。
到1941年,沈作潤正式辭去復華銀行行長一職,專注於工會的職務。
然而遺憾的是,這樣一個能力出眾的銀行家,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了。
沈作潤去世的第二年,復華銀行正式關閉。
項明章倒是不意外,戰亂時期,沒有什麼能夠長久,國家尚且風雨飄搖,一間銀行屹立三十年,當中的艱辛不是幾張資料就能論述清楚的。
項明章內心感慨,握著筆不自覺地在紙上輕描,寫下數字「三十」。
他忽然察覺到一個問題。
復華銀行存在了三十年,在1945年關閉,但沈作潤在1941年就不再擔任行長。
那最後的四年裡,銀行行長是誰?
項明章把資料又看了一遍,確實沒有交代相關的內容,他上網搜索,也沒有查到更多的信息。
亂世中的四年,時局和戰況最緊張的四年,經商談何容易,一間銀行不可能沒有掌握大權的最高級。
就算資料保存不完整,拼湊不出詳情,那隻言片語總該有吧?
哪怕只是一個名字。
可項明章找不到絲毫殘痕,時間太晚了,他卻等不及,失禮地撥通了那位老教授的電話。
詢問之後,老教授答覆了四個字,無所考證。
項明章不理解:「這個人的身份無足輕重?」
老教授的猜想恰恰相反,說:「這個人反而很關鍵,也很特殊,他存在過的信息應該是被刻意抹去了。」
項明章問:「為什麼?」
老教授隱晦地回答:「在那個時期,這個人很可能參加過秘密活動,抹除信息是組織對他的一種保護。」
掛斷電話,項明章怔了一會兒,作為一個現代人,他無法想像那個時代真實上演的許多事情。
這個未知的人物,無論經歷過磨難、輝煌、悲痛乃至生死,在當今時空,只是一片搜尋不到的空白。
項明章有些受挫,他處理過很多難題,解決過無數麻煩,第一次感到這樣束手無策。
今天的會議上,楚識琛說「當局者迷」。
項明章跳出當下的思維圈,站得遠一點來看待這些信息,復華銀行,沈作潤,寧波沈家……
他調查的初衷是因為楚識琛,但以上種種和楚識琛有什麼關係?
楚識琛了解復華銀行多少,關於銀行業的學識又是從哪來的?
項明章找不到二者的關聯,思來想去,腦中閃過一個可笑的想法,楚家和沈家會不會是親戚?
這份資料主要記錄了那塊舊址的變遷歷程,對沈作潤的家族私事沒有多少筆墨,不確定沈家還有沒有後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