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6頁

    在聶謹言很恭敬地向龍嘯行禮,口稱「聶謹言參見順王千歲」時,溫小婉也跟著行了全禮。

    溫小婉可沒有聶謹言的資本,見著王爺仍行半禮。她雙手托著紅木漆盤,全禮行下去時,用紅木漆盒做遮擋,悄悄地向前面看去。

    龍嘯穿著一身淺青色的四爪蟒蛇袍,腰間扎著寸寬的青色暖玉串成的鑲金玉帶,頭上戴著束髮嵌寶紫金冠,腳下登著同色系錦緞白底朝靴。

    順王龍嘯長得與晉安帝龍耀並不太像。龍耀周身透出一股子霸氣側漏來,雖說只遠遠地看過這人一眼,但溫小婉從內心承認龍耀很有帝王相。俊是俊,卻一股英武的俊朗,渾然天成。

    眼前這位王爺,穿著一身最正統的王爺級別的朝服,卻也沒有王爺的氣勢,很平易近人。

    一張斯文雅致的臉孔,笑得溫和有禮,帶出一股書卷淡香,瞧著很是無害。

    溫小婉要是不知道書中劇情,大體也被眼前這人的表象,迷惑住了,但那句話是怎麼說來的——人不可貌像。內有一顆禽獸的心,披上斯文的皮,也頂多是衣冠禽獸。

    「本王沒想到能在這裡遇到聶司公,還以為聶司公已經在慈安宮裡面侍候了。」

    順王龍嘯這人說話,與他的名字『嘯』沒有半點關係,與他臉上的笑一樣,平和溫順。老皇帝給他的封號『順』,還真是沒有白白用錯。  

    他明明是與聶謹言說話,溫小婉卻覺得他的眼神一直在自己的身上轉悠,弄得溫小婉很是誠惶誠恐。

    龍嘯這話問的綿里針,聶謹言頂針尖上,不緊不慢地說:「想必順王爺也知道,嘉嬪娘娘被聖上禁足有一段日子……」

    聶謹言提到黃沛鶯時,溫小婉很清楚地看到龍嘯的眼角快速地跳動了一下。

    也是,的青澀初戀,想必在當時是極美好的。在這古代里,難得有一段自由戀愛,不管結局怎麼樣,過程總是讓人留連忘返,難出歸途的。

    溫小婉能看到的,自然也逃不過聶謹言的眼睛,但聶謹言就像沒有看到一樣,繼續說:「嘉嬪娘娘有孝心,在太后千歲壽辰之日,特意繡了整幅的金剛經給太后千歲祝壽,她自己來不了,派了貼身侍候的大宮女過來,在下怕這宮女不懂事,從這裡迎一迎周全周全,沒想到遇見順王千歲。」

    聶謹言滴水不漏,淡淡帶過去。

    龍嘯挑不出毛病來,心事也被聶謹言提到嘉嬪黃沛鶯時,帶得有些散亂,否則也不會當著聶謹言的面,問了溫小婉一句,「你家小……你家主子,近來如何?」

    溫小婉早想到龍嘯會與她直接對話的,早做了思量,在龍嘯問完後,緩緩開口,「回順王爺,我家主子近來還好,已可念些新詞,聊慰傷痛了。」  

    龍嘯嘴裡發苦,新詞?沛鶯最是懂詞的,以前,他們兩個在一起時,也常常談詞。

    「噢,哪一句啊?」龍嘯輕飄飄地問出口,又覺得不該問的,但說出口的話,又怎能收回。

    溫小婉從紅漆木盒後面,抬起一雙清亮的眸子,答道:「奴婢也記不太清,好像有一句是,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文人真是愛感傷的物種,溫小婉還不覺得這句有什麼,順王龍嘯的雙眸中,好像閃出什麼晶瑩明亮的東西了,到是達到了溫小婉想要的目的了。

    為了以後,溫小婉當然不能看著龍嘯失態,還未等龍嘯回味,她又說:「若順王爺無事,奴婢先行告退了。」

    龍嘯也反應過來了,點點頭,「你去忙吧。」本還想叮囑溫小婉幾句,叫她捎話給黃沛鶯,看到聶謹言在旁邊,只得做罷。

    溫小婉起身,繞過聶謹言。下意識地望了聶謹言一眼,瞥見聶謹言也在看她,還不著痕跡地向她示意了一下前面。

    ——直著向前走就是慈安宮了,別說路痴,瞎子有根棍都能摸到。溫小婉雙手托著紅木漆盒,行走的姿勢比之前更規矩了。

    前後少了聶謹言,總覺得刮來的風,都陰冷了許多。哎,該死的,明明還是暑伏盛夏啊。  

    作者有話要說:呵呵,關於辛未親親,提的曆法問題,本人在這裡說一句,因為本文一是架空時代,從未明確用過任何歷史上出現過的朝代,二是本文本身就在一個無良作者的小說里——女主是穿到書樓小說中的,是以,本文出現的任何無節操的東西,請都不太軟真。至於我國歷史上的曆法,更不能較真。詩經有云,七月流火,這是按周曆來的,與現在,可是差一個節氣呢。本人比較懶,就沒有把陰曆陽曆這種叫法,轉成小說里晉安國的晉安歷這種,實在是做得不對,請親親們見諒,下次會小心的,免得誤導小朋友什麼的,就不好了。雖然我不太建議十六歲以下的小朋友來看這種影響三觀的文,哈哈……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這句出自於宋·李清照 《鳳凰台上憶吹簫》。借用一下,頭髮都抓掉了,也想不出精彩絕艷的詞來。悲啊……

    謝謝小四,連續的地雷,好感動啊!

    ☆、各色人等

    壽宴這種場面,溫小婉前一時空,也曾見識過。

    溫小婉雖是孤女,父母離世得早,但撫養她的祖父,在當時當地也是有一號的。振臂一呼,千人響應的那種老祖宗。

    她祖父八十大壽那天,她老家那套挺大的套院裡,里外來得全是人,徒子徒孫、姑表親戚,得有個千八百人的。一天吃掉的豬肉,可以用火車皮計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