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這辦法不是沒有效果,而是施行得太晚了。
再次有民眾撲倒在田間地頭,絕望大哭。
周如植望著一片狼藉的田野,憂心忡忡。
每年秋收前夕,本就是最青黃不接的時候,去年秦郡又是大旱,百姓家中本就沒多少存糧。
前頭很長一段日子,許多百姓便已經靠挖野菜樹根為食了,有些地方甚至連野菜也沒有了,只能吃觀音土。
大家都靠著今年豐收的希望撐著。
可如今這蝗災一來,便什麼也沒有了。
若是再不開倉放糧進行救濟,怕是要餓殍遍野,甚至引發民變。
回到府衙書房,周如植便開始寫奏摺,向朝廷申請開倉放糧,跨郡調撥救濟。
寫完摺子,便交給師爺,吩咐道:
“三百里加急,火速送到京城去!”
此時的驛站尚且沒那麼發達,軍馬晝夜不停,每天最快也只能行五百里。
但五百里加急的,只能是最緊急的邊關軍情。
各地天災能啟用三百里加急,已經算是一個郡守的最高權限。
師爺拿著摺子卻有些猶豫:
“東翁,還有七八天便是陛下聖壽,您此時上這種摺子上去,剛好在陛下聖壽前送到,會不會不太好?”
這個問題,早在寫摺子前周如植就考慮過了。
去年旱災,秦郡經過一番救濟,存糧本就不多,最多再撐幾天,長時間救濟必須依靠其他沒遭災的郡調撥。
可蝗災一般是從東往西來的,地處關西的秦郡若遭了災,附近幾個郡都不會好。
那必然要從更遠的地方調糧,再加上消息的一來一往送達,朝中討論,沒有兩個月,糧食是無法調過來的。
若要避諱聖壽,那至少聖壽前後的一個多月都不該上摺子。
可現在哪裡等得了,往後拖還不如索性及時上摺子,也能少死些百姓。
在周如植的堅持下,這封稟報蝗災,請求賑濟的摺子終究還是以三百里加急的速度,被呈送到了御前。
*
御書房裡,來送摺子的尚書台行走大氣都不敢出一下。
四百里加急,尚書台收到初步檢閱後,必須立刻送到御前,否則一個貽誤的罪名下來,誰也擔不起。
從打開這封四百里加急的摺子,嘉佑帝的臉色便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秦郡蝗災,請求開倉放糧,並從別郡調撥糧食救濟。其郡守在摺子里說,十萬火急,乞求陛下憐憫災民,從速裁決。
蝗災!
天罰!
從古至今,一有天災便是上天降罪,君王需下罪己詔並齋戒一月以求上天寬宥。
嘉佑帝覺得這簡直像是一個響亮的巴掌抽在臉上。
如今滿京都還在頌揚他的德行崇高,英明神武,得上天厚愛,是以才會在聖壽前夕,庇佑燎原邊軍大展神威,取得大捷。
他對這種神鬼之言向來是不信的,可這樣的名聲,無疑對穩固統治是極有好處的,他自然也不會拒絕。
但短短不到幾天時間,就傳來了秦郡蝗災的消息,這叫那些愚夫愚婦如何想他!
他是皇帝,九五之尊!
若在這關頭下罪己詔,承認是自己德行有失才招致天災,還有何威嚴在!
偏偏這是四百里加急的災情摺子,從尚書台送上來,已經好幾個官員看到了,就算他想先押著,容後再議都不行。
嘉佑帝捏著摺子的手暴起青筋,心中恨毒了這將自己置於如此難堪境地的秦郡郡守!
第23章
但秦郡災民到底不能放著不管。
嘉佑帝為皇前, 也是經手過下層的一些政務的,很明白餓殍遍野必然引發民變。他是一個精明的人,算帳還是不含糊的。
與其讓那麼多百姓被餓死, 還引發民變必須調兵去鎮壓,費錢費糧, 倒不如趁早就去賑災,少餓死些百姓,少損失一些兵, 還能獲得民心。
很快, 他便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招幾個心腹大臣前來點撥一番後,第二天的小朝會上,他就對朝臣們宣布了秦郡發生蝗災的事。
他讓人把這摺子一讀, 整個朝堂頓時鴉雀無聲。
前陣子還說皇帝受上天眷顧所以才有了燎原大捷, 雖然很多人心裡門清這不過是個馬屁, 但也得跟著拍。
可如今這天災卻是實打實的。
歷朝歷代發生這樣不祥的天災,無不預示著帝王德行有失, 必須罪己反省。
精明些的自然是不敢頭一個冒頭說話, 但總有些憂國憂民忠耿迂執的老頑固敢開這個口。
果然,一個御史清流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道:
“陛下,天降大災,必是有所警示, 還望陛下罪己思過,以熄天怒!”
他這話一出, 便有不少臣子跟著出來附和。
對於這些愚昧之言嘉佑帝向來厭惡, 在他看來, 自己這九五之尊便是普天之下至高無上的, 思過, 罪己?
就算確實是上天警示,那也不該是他這皇帝來認錯。
他是真龍天子,被天道眷顧的人,天又豈會降罪於他?
只是,歷代君王里少有不這麼做的,他也不好特立獨行。
不過,為表自己的度量,他並沒有說什麼,臉色如常地看著眾多朝臣的反應。
此時,他昨日安排的大臣便跳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