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第一百五十章
在正寧帝因身體原因無法上朝後, 年幼的太子奉命監國,皇后帶著她一起上朝,充當吉祥物,除了有需要的時候, 基本不具備什麼話語權。
再加上兩人本就對朝政一無所知, 就算到了需要他們表態的時候, 也只能選擇聽信他們覺得關係更親近,應當更可信的人的話,絲毫不具備自己的判斷力。
夢中, 或者說是書中的‘她’,也就是太子, 沒有因為小小年齡就上朝聽政的經歷, 被歷練出經驗與能力,還因此而變得愈發懦弱無能。
女兒身的真相是她的心病,給她帶來巨大的壓力,所以她雖是至少明面上過得很風光的太子, 也過得十分小心與辛苦, 長得十分瘦小,仿佛是因先天不足而生得病弱。
這樣一位對任何人都不到不威脅的太子, 在登基繼位後,皇位還沒坐熱,就毫無預兆的突然暴斃而亡,死得不明不白。
隨後就是京中殺得血流成河, 康王用其娘家蔣氏一族的性命,逼迫已經成為太后的皇后寫下讓他繼位的懿旨, 順利登基繼位。
卻因不是正統的皇位繼承人, 沒能接掌暗衛, 還受到部分禁衛軍的抵制,京中大半王公大臣也不承認他,還對外宣稱是他為奪位而害死新帝。
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安境內各地,有多個勢力率領百姓起義,還有多支官方的駐軍打著清君側,為新帝的名義起事,紛紛占地為王。
正寧帝還活著的時候,至少還能竭盡全力地維持住大安表面上的大局。
到了正寧帝與新帝相繼駕崩之際,大安算是走到了窮途末路,數十支武裝彼此交戰,不時會有老勢力消失,也會不時地出現新勢力。
整個大安百姓算是徹底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之前遇上各種災難時,只要能僥倖逃得生命,還能拼命前往相對較為安全的地方,求得一線生機。
在這種處處都起義軍,朝廷名存實亡,根本沒有能力控制局面的大環境中,底層老百姓可以說是過著生不如死,求告無門,求生無路的絕境。
當縣令的沈卓所治理的那座小縣城,倒成了這亂世中的一方淨土,吸引到聞訊趕來的大批百姓前來投靠。
他頂住來自上官的層層壓力,堅持要與民休養生息,鼓勵農耕,重用轄區內有能力的人,整頓治安,處理各種紛爭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從無偏私。
成功取得治下百姓的信服與敬重,聽到那些逃難而來的人,講起外面那種人間煉獄般的慘境,都非常慶幸自家在亂世真正到來前,能夠迎來一位願意庇護他們這些百姓的父母官。
只是事實證明,他們慶幸得有些早,沈卓畢竟只是一介縣令,權力有限。
上官見他不僅調遣,到了秋收之際,執意不肯給治下百姓增加賦稅,不僅打算治他的罪、要他的命,還直接送來一位新縣令。
好在緊要關頭,被柳平帶著衙吏與百姓們救下,在手下官吏與周圍百姓群情激憤的鼓動下,沈卓也明白自己已經走投無路的事實。
他有心護著治下百姓偏居一隅,盼著亂世早點結束,期待新朝建立的那一天。
可是差點被府城派來的兵勇當場殺掉的經歷,讓他明白,他的想法實屬天真,只要他還要受制於旁人,就註定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願望。
而他若不幸死去,這座在他費盡心力才打理得井然有序的縣城,依舊會被捲入戰亂。
縣城治下的這些百姓,也會在這亂世中淪落到朝不保夕的境地,所以他當場選擇答應柳平等人的請求。
通過那些只是簡單提到過的前奏情節,例如大安哪年哪個區域發生哪種災難等信息,何殊基本可以確定,那些內容應當不是無稽之談。
也就是說,‘夢’中的那些內容可能是這個世界另一個走向,一個沒有她的走向。
現實中的大安在她的干涉下,雖曾在相應的時間點,確實曾遭遇過那些災難,但因處置那些災難的方案與經過不同,最後的結局也大不相同。
也不知道可以操控她的夢中意識的神秘力量,到底是怎樣的存在,突然讓她知道‘書’中那些內容有何目的。
但是對於現清醒了的何殊而言,知道就知道了,對她目前的生活並沒有多大影響。
‘書’中那位拿到美強慘的大男主,一輩子過得跟個天煞孤星似的,身邊親近之人逐一離去。
更為苦逼的是,與他有大恩,讓他最為敬重的老師,在他成為亂世終結者後,一邊欣慰的囑咐他要做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一邊又因自己教出的學生推翻前朝一事想不開,選擇自盡。
給男主留下需要背負終身的責任的同時,還有終身都將難以釋懷的自責和愧疚。
那位讓人印象深刻的老師,何殊也不陌生,正是當年在青山書院時,曾教過她的那位恨鐵不成鋼,一心想將她導入‘正途’的柳先生。
在現實的這個命運走向中,沈卓雖然依舊沒能擺脫幼年失去雙親的悲慘命運,但是悉心撫養他長大的祖父母都健在。
大安現在正值政通人和的興盛狀態,率先露出獠牙的康王已被她給打發出海,此去生死難料。
被‘夢’的正寧帝和皇后持起來的蔣家與趙家,早已被她給打壓了下去。
唯一還剩下的一個有出息的趙晉仁,恨不得與京中趙家一刀兩斷,靠著功勞,就能名利雙收,與其外戚身份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