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可是聽到他拿自家祖父的為吏經歷說事,他們就知道這是人家的肺腑之言,並不存在什麼私心。
對於朝廷每年拿出大筆的真金白銀,為朝野上下的官吏承付醫藥費的事,誰都得說聲佩服,這絕對需要莫大的擔當與魄力,才敢實施這項國策。
而且這項國策實施以來,從沒聽說哪裡出現什麼拒付與推諉的現象。
“沈卓狀元說得對啊,就算我等只被分配八/九品的職位,也是為朝廷效力,且不說只要我們盡職盡責做得好,還能有機會升遷,就算一直在這個位職上,只要我們好好做,將來也差不了。”
只要不是那種一心盼著升官發財享榮華富貴的人,都知道按照朝廷給官吏提供的各種福利待遇,大家未來的生活都能過得去。
更何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其實都是家中很有些家底的人。
這場同科聚會結束後,何昌逸與沈卓一起踏上回去的路,與他們同行的還有一位李姓同科,是借住在秀林坊的親戚家,臨分之際,他突然說了句。
“咱們有幸遇得愛才重才的明君,以二位兄台的才華,肯定是不管去哪裡,都能擁有錦繡前程,不過二位能住在秀林坊,應該是在朝中有什麼門路,最好不要等著循舊例,而是爭取能去門下省。”
循舊例就是進翰林院,這話讓沈卓與何昌逸都有些聽不明白。
但是對方雖是有意交好這兩位前途無量的同科,卻沒有多做解釋的意思,說完之後,就與兩人匆匆道別。
留下沈卓與何昌逸站在原地面面相覷,何昌逸率先開口道。
“上京前,家父囑咐我一定要珍惜能進翰林院的機會,據說朝中大臣重出身,翰林院的出身很重要。”
沈卓點頭道,“上京趕考前,我們青山書院中的先生們,也是這麼囑咐我們,但是李兄會這麼說,應當是出於好意。”
正因感覺得到,對方應該是出於好意,才讓他們對自己此前的認知產生疑惑與不解。
對方根據他們能住在秀林坊,猜出他們可能在朝中有什麼關係,他們當然也能根據對方也住在秀林坊一事,判斷出他肯定也有關係,還知道些內幕。
想到殿試那日,投在自己身上的那道目光,以及傳臚大典上,那位看向的目光中所透露出的欣慰,何昌逸的心莫名踏實下來。
“我還是安心等著朝廷的安排吧,沈兄可以考慮一下,不過最好是要再找人打聽確認一下。”
想起傳臚大典上見到的那道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沈卓的心情也隨之平靜下來。
“不了,在下也安心的等消息便是,只要朝廷需要,不管去哪裡都行。”
第五十五章
新科進士中的前兩人有多優秀, 朝堂上大臣們心裡都有數,知道那兩人若無意外,將來一定能有機會成為重臣。
所以眾人也一直很重視那兩人的安置問題,得知一甲前兩人都被安排到門下省, 立刻引起許多非議。
有人是真心認為兩人去門下省有些屈才, 有人則是因為從中看出一些苗頭, 作為與翰林院的利益相關者,不希望看到翰林院一直以來的地位被撼動。
可是皇上絲毫沒有與他們商量的意思,直接定下這件事, 群臣就算有異議,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
吏部尚書拿到相關的任命清單文書時, 更是忍了又忍, 還是忍不住進宮覲見皇上。
“啟稟陛下,微臣有一事難明,還請陛下為臣解惑,不知為何此次新科進士的職位, 全都是副職, 竟連主政一縣的縣令都沒有,恐會引起爭議。”
擱以往, 被安排到一些縣鎮當個縣令主政一方,才是這些新科進士中大多數人的去處。
結果這次的新科進士不是在六部,就是大多都是安排到省府或縣衙,最多也是副職, 一個縣令都沒有。
作為吏部尚書,他很清楚那些新科進士對自己的期待, 這個結果一出, 肯定會引起不滿, 三五個不滿,朝廷可以無視,近兩百新進官員都不滿,那事可就大了。
即便親自做出這個決定的是皇上,他吏部除了給提供朝野上下的官吏職位缺員數據外,沒機會做半點主。
可是若在新進官員的職位安排上鬧出點什麼事,他吏部勢必要首當其衝的承擔這個責任。
面對吏部尚書這委婉的質問,正寧帝理所當然的回道。
“這些新科進士雖然都飽讀之士,卻都是初次步入仕途,此前只在書中,或是別人口中聽到一些做官處事的方式,本身毫無經驗,將一地交給毫無經驗的他們主政,是朕對那一地的百姓不負責。”
吏部尚書當然很清楚這其中的弊端,苦著臉回道。
“陛下,我們歷朝歷代都是這麼過來的,也沒出現什麼大問題,還因上而歷練出許多國之棟樑,何況他們自己不熟悉政務,自會請師爺幫忙輔助。”
聽到對方的回答果然如太子所料,正寧帝語氣嚴肅的回道。
“請師爺幫忙,朕不如乾脆直接讓那會辦事的師爺當官,何必要搞這麼麻煩?朕要的是自己有能力辦事的官員,不能滿足朕的要求,朕何必要讓他們占著位職位。”
見正寧帝已露不耐之色,吏部尚書也知道這件事不好再糾纏下去,可他還是忍不住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