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何殊邊將另外一雙筷子遞給沈卓二人,一邊回道。
“正式算產量肯定要去掉芯,老了以後,它的芯會變得很輕。”
何殊率先啃了一口,濃郁的玉米香味頓時溢滿口腔,雖然既沒水果玉米的甜味,也糯玉米的軟糯,味道也很不錯。
見沈卓二人都有些拘謹和遲疑,“都不必有負擔,汪大伴,你們一起吧,都嘗嘗味,這東西是粗糧,本身並不精貴,等到過兩年,就能隨便吃了。”
已經吃了一口正寧帝不贊成的回道。
“這東西口感不錯啊,皇兒為何說它是粗糧?”
何殊不好解釋它的膳食纖維成分,不宜消化等弊端,只得簡單粗暴的回道。
“人家海外的觀賞植物,產量這麼高,被我們用來當食物,不是粗糧,還能是細糧?”
正寧帝隱約覺得應該不是這麼回事,但是聽何殊這話,又覺得好像是這麼個道理。
“嗯,有道理,不過不管它是什麼糧,只要它能讓人飽腹,還能高產,就是好糧。”
有汪林帶頭,沈卓與何昌逸才學著何殊的樣子,每人用筷子紮起一塊玉米嘗了嘗,發現這種此前從未見過,也未聽說過的東西,味道確實還不錯,
吃完放下筷子後,沈卓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這似乎是微臣此前從不曾聽聞過的東西,聽陛下與殿下的意思,它似乎是一種高產糧食,不知它能畝產多少?”
何殊此前還沒公開過這個消息,沒有得到她的允許,不管是農務司,還是東宮那邊,都沒敢對外隨便走漏口風。
如今都已經公開嘗鮮了,何殊也沒瞞著的意思,直接回道。
“正常情況下,肥力足,精心伺弄,可達七到八百斤,差點應該也能有個二三百斤吧。”
在這個正常畝產只有一二百斤左右的時代,不管是沈卓,還是何昌逸,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兩人欣喜的恭喜朝廷又得一種高產作物。
何殊卻嘆了口氣,邊為他們解釋,邊擦擦手,坐回自己的案桌。
“土地的肥力不足,所有農作物的產量都低,就算有了稍高產一些的作物,還要考慮土地肥力下降的問題,農業生產乃是大安的根本,做任何事情,都必需要考慮周全。”
看得出何殊的不甘與煩惱,沈卓與何昌逸卻都有些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在他們的印象中,土地產量只有一兩百斤,甚至是只有幾十斤,都是常態。
據他們所知,因朝廷近些年不僅鼓勵農耕,還在農務司廣招天下英才,一起鑽研產量更高,能減少蟲害的種植方式,研製可以提高勞動效率的農具。
甚至還研究如何積肥的方式,隨著一些切實有效的研究成果被推廣,許多重要產量區域的產量,都已得到不小的提升。
如今又得到如此高產的糧食作物,應該是件值得恭喜的大喜事才對,也是皇上與太子的功績。
何況大安除了這個他們剛聽說的玉米,還有一種叫做土豆的,產量比玉米更高。
可是太子提及這些的時候,不僅沒有絲毫的喜悅,還發自內心的感到煩惱與遺憾,實在讓人看不懂。
不過何殊也只是隨口感慨一下,隨後便收拾好情緒,指了下自己桌前的椅子。
“好了,你們都過來,坐下吧,我們辦正事。”
沈卓與何昌逸還有些沒反應過來,何殊卻已將之前的那點情緒拋到腦後,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兩人見狀,只得趕緊收拾好情緒,將自己抱過來的資料放到何殊桌上,汪林見狀,就知道接下來的工作安排,迅速安排手下為兩人送來筆墨紙硯。
其他人都吃了一塊,只有正寧帝坐在那不緊不慢的吃了三塊,吃完之後,坐回自己的御案前,一手端起茶杯悠閒的喝著,一手漫不經心的翻閱奏摺,不時拿硃筆勾一下。
隨著太子逐漸長大,他連在人前做樣子的時候,都變得越來越不嚴謹了。
船隊第一次出海,帶回的一些有記錄阿拉伯數字後,何殊就在大安推行阿拉伯數字,府學與書院開設的算術課,也會專門教授阿拉伯數字。
而官方的一些數據統計,現在也已逐步改用阿拉伯數字,只是在一些重要數據上,會再用繁體漢字複寫一遍。
門下省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將一些歷史記錄中的數據,全都翻譯為阿拉伯數字,整理成可以讓人一目了然的表格數據。
對於負責做這些工作的人而言,它很枯燥與繁瑣,但在完成後,不僅方便需要用到那些歷史數據的上面人,也能方便其他想要查閱相關資料的官員。
首次做這種工作的沈卓與何昌逸還有些懵,但是隨著太子開始提問,他們也隨即進入狀態,也知道了汪大監給他們準備紙筆的原因。
因為太子會不時的隨口做出安排,都是要求哪部需要做什麼、提供什麼等,這些隨後都將形成諭令下發出去,以皇上的名義。
看到自家表哥再次滿臉疲倦的回家,左書意實在有些擔憂。
“表哥,是不是你們門下省的人都欺負你和沈狀元是新來的,把活都推給你們兩個做?”
之所以會這麼說,因為左書意看得出來,隔壁的沈卓每次下職時,也是腳步沉重,很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