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可是他聽了之後,竟然也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因為皇上的這番話說得實在很貼切。
作為多年來,常與蠻族打交道的人,胡慶元深知這些話非常精確地概括了蠻族人的性格特點與習慣。
可是皇上常居深宮,如何能知道這些呢?在此之前,他與夷北軍的將士們,也只是在心中對此存在一些印象,不曾總結出這些經驗,當然也不可能告訴宮裡。
“陛下高見,對待那些蠻族人,確實需要這樣做。”
知道京中因西月那邊傳回的消息,人心躁動,大駙馬與二駙馬甚至被逼得不敢待在家中,躲到的三日閒居的包間中不見外人的消息,何殊不禁失笑。
對於這二位的乖覺,她還是相當滿意的,雖然對她而言,這兩人就算有心搞小動作,也翻不出她的手掌心,可她還是希望這世上能多一些簡單而又純粹的人與事,她的兩位姐姐也值得。
吃著煎得鮮嫩多汁牛排,正寧帝滿意地感慨道。
“這牛肉的味道是真好,不管是用來涮鍋,還是像這般煎著吃,味道都非常好,此前卻因考慮到耕牛的問題而禁殺,真是可惜了,像這般多餵養些肉牛不就可以了。”
何殊笑著解釋道,“養殖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有相應的養殖技術,還要擁有可以滿足餵養的環境條件,要不然,相關的瘟疫與飼料,都能將養殖戶給為難死,即便是現在,大安也尚處摸索階段。”
飼料這塊,隨著苜宿之類的優質牧草種植,在各地得到推廣,解決了牛羊之類的食草類牲畜的主要食物來源,才有條件發展養殖。
“也是,難怪皇兒會那麼重視農務司,那些司農官員確實都有一手啊,這些年為大安立下的功勞可不少,完全超出朕的預料。”
說起這些,正寧帝的心中著實很感慨,畢竟在他的認知中,農事就如他在春耕中做得那些,耕地、播種,還有就是施肥與澆水之類的,至於收成如何,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
可是隨著太子讓他對農務司表現出高度重視的態度,提高司農官員的福利待遇,廣招天下擅長農事的人才,鼓勵司農官員培育各種農作物的優質新種,鑽研各種種植與養殖,以及研發各種新式農具。
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之大,成果之多,為大安帶來的種種改變,都是讓正寧帝當初怎麼都沒想到的。
何殊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沾沾自喜,“不管是農業,還是養殖業的發展空間都很大,我們目前尚處初級階段而已,想要取得更大的進步,還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正寧帝不滿地說道,“皇兒真是太難滿足了,這才十餘年,就能做到現在的地步,已經相當可以了。”
次日的大朝會上,正如何殊所料,所有對即將正式納入大安版圖的西月國有想法的人,都在摩拳擦掌地準備著。
胡慶元和楊衛不約而同的選擇用身體不適當藉口,拒絕出席這場大朝會,他們倒不是怕得罪人,而是不耐煩應付那些人的糾纏。
都知道皇上很疼愛自己的女兒,兩位公主在京里時,大多數時間都呆在宮裡,很少會出席京里的社交場合,連早些年還算常去的蔣家都不去。
那些人就想走通駙馬的門道,托駙馬幫忙在皇上面前說情,尤其是這次的西月國,對許多人而言,說是改命換運的機會都不為過。
比照去安寧島的那些官吏與工匠們的待遇,原地就能升個一兩品,任期到後,回來肯定還能再升,誰不眼紅?
就算去西月不用出海,不用冒生命風險,只要能升個一級,去鍍鍍金,對許多人而言,也是一場莫大的機緣,更何況這背後還存在許多不宜宣之於口的好處。
就算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們,大多都不舍捨棄自己在京中的位置,也想推薦一下自己同窗故友,或是子侄門生之類的晚輩。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正寧帝已經提前做過心理準備, 所以此刻聽到下方一眾王公大臣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要如何處理西月國,他沒有絲毫的不耐。
直到這些議論告一段落後,他才開口道。
“朕已決定, 將西月國劃為三省, 朝廷雖會派遣部分官員, 但是考慮到西月是主動歸入大安,朝廷會考慮當地百姓的意見,儘量留任當地原有的官員。”
此話一出, 頓讓朝堂上的大臣們都有些急眼,大安少派官員, 豈不意味著少了很多可以升官發財, 發展自家勢力的機會?
“陛下,西月已歸附我們大安,朝廷應當讓西月百姓儘快認識到這個事實,收籠民心, 需要朝廷多派些大安官員前往西月, 教化當地百姓才可,怎能繼續留任當地原本的官員?這其中肯定有許多人都存異心, 仍念舊主,需要警惕啊。”
“是啊,陛下,那西月雖是主動歸附, 但西月那些舊臣,心中肯定只有舊朝, 對大安懷有不臣之心, 讓他們繼續留任, 恐留隱患啊。”
……
聽到這些人大臣的勸誡,正寧帝十分確定,若非有太子拿主意,他一定會被這些人給說動,因為這些大臣說的這些危言聳聽的話,相當的有理有據,也確實都是當下存在的問題。
“有道是日久見人心,只要那些官員是能明辨是非,真心為民做事的好官,就算他們初期會對大安存有警惕與防備之心,時間久後,也會真心歸附大安,西月近些年來,接連遭遇過太多的變故,正是民心浮躁不安之際,操之過急,反倒容易使當地百姓受有心人唆使,敵視大安,不利於新三省順利融入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