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在忠勤伯的洗腦下,大伙兒看著這拳頭大的馬鈴薯,想像著帶回去,一畝能長出多少斤來。
袁文杰他們身上的翻譯擔子更重了,每天都抓著驛館裡的人瘋狂的對話。
不久後,他們還見到了印加帝國的另一種主食,玉米!
區別於馬鈴薯糊糊,他們的慣常做法是:在玉米顆粒里加水,拿到石磨上去輾,輾成微黃的玉米漿。
把玉米漿用大樹葉子包起來,放到小火上去烤,直到烤得香味四溢,再剝開樹葉,便是金燦燦的玉米餅了。
玉米不但能做成餅,磨成粉後也能煮成糊糊,比馬鈴薯的糊糊好吃。
這種有些甜味的食物,讓大夏朝所有人都喜歡,他們現在被忠勤伯打開了思路,吃到好吃的就想往大夏帶回去。
於是他們這二十人不再在城裡晃悠了,天天往人家艾柳(村莊)跑。
帝國艾柳的土地分為三種形式:一、「印加田」,收穫歸印加國王所有;二、「太陽田」,收穫歸祭司所有;三、「公社田」,收穫歸村成員所有。
他們這來的也正是好時候,秋季,印加人豐收的季節。
馬鈴薯當地人被稱為「豐收之神」,是一種被視為有靈性的食材,印加人對它的喜愛超越了甘薯、木薯等其它根莖類糧食。
豐收的糧食和其他貨物,很快就被儲存到倉庫中了。
這些倉庫在帝國各地建有數千個,排列整齊,建在靠近人口密集的中心、大莊園和路邊。
帝國的官員使用「曲布」,一種用繩索和繩結組成的記錄裝置,仔細記錄他們的庫存。
倉庫是單間的石頭建築,有圓形的,也有長方形的,建造方式非常統一。
而且他們還懂得,利用山頂的涼爽微風,來最大限度地延長易腐貨物的儲存時間。
還有排水渠、碎石地板和屋頂都有通風設施,以使內部儘可能地保持涼爽和乾燥。
馬鈴薯和玉米是帝國倉庫中,占比重最大的儲存食品。普通貨物可以存放兩年,凍乾食品甚至可以存放四年甚至更久。
新鮮馬鈴薯含水分足,很難長久存儲,印加人為此做出了濃縮凍干馬鈴薯。
他們利用晝夜溫差,反覆踩踏馬鈴薯,析出大量水分,改變其質地,它們能在倉庫中存儲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
凍干馬鈴薯煮熟後,綿密緊緻,牙感豐富,還有穀物清香和微酸。
印加官員不但不阻止,大夏使團參觀帝國倉庫,還很是自豪的給他們展示,印加人倉庫的富足和這些倉庫建築的巧思。
其實阿塔華巴國王,對黃尚書他們贈送的禮物,不是那麼的無動於衷。不過,印加帝國經歷過幾輪外來入侵者的血洗,對陌生人的戒心很強。
他們本質上是一個不愛爭鬥的名族,喜愛農耕。
對於絲綢這種面料,又輕薄又絲滑,阿塔華巴國王都恨不得,立馬做成衣裳穿上身。
有花紋的瓷器用來吃飯喝水,實在是又好用又好看。這比他們的銅器輕便太多了,彩色的陶器也比不上這種瓷器的美。
但是,最讓阿塔華巴國王喜愛的,還是有著蒼鷹和駿馬圖的宮廷刺繡屏風。
駿馬啊,他可聽說不但能拉車,騎上去走得也很快,他們馴化的大羊駝可沒有這麼大的力氣。
大羊駝是印加帝國唯一的交通工具,似鹿大小,高一米二左右,可馱物一百斤左右。是他們的主要載運工具,其肉可食,毛用於紡織。
而且這些刺繡手藝,也不是印加帝國的匠人能做出來的。他看了這麼多天,越看越喜歡,兩座屏風都搬進了他的寢殿,他最心愛的兒子索要了幾次他都沒捨得給。
繼續觀察了這群人半個月,等小子們終於能能磕磕巴巴的,同印加人交流的時候,阿塔華巴國王再次接見了忠勤伯、黃尚書與高總兵幾人。
在幾個二把刀翻譯下,印加帝國和這個東方來的大夏國,成為了友好邦交國,相互交換了蓋有皇帝與阿塔華巴國王印章的國書。
第一百九十一章 首次商貿
國書交換後,阿塔華巴國王在城堡里,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招待大夏來使。
印加帝國皇室主要成員,祭司、包括王后庶妃等都參加了該宴會。
黑娃他們之前被阿塔華巴國王的黃金牆壁震撼過,見到印加帝國王室成員後,更被他們的衣著打扮閃瞎了眼。
貴族們全身上下都佩戴著,用大量金片和寶石製成的飾品,如頭飾、耳環、手鐲等。
而且無論男女,都會穿戴項鍊,這些項鍊是用黃金與礦石,如:祖母綠、綠松石、方鈉石、天河石、石英、紫水晶、琥珀等,製成珠子串聯起來。
大夏人不知道的是,皇室成員們見過阿塔華巴國王的屏風和其他禮物後,對大夏的富裕先入為主了。把自家最貴氣的飾品全都披掛到了身上,也不想輸了氣勢。
「土豪啊,土豪!」袁文武和秦柯嘀咕,大夏貴族和人家印加帝國的貴族比起來,真能稱得上簡樸了,他們被安排坐在了羊駝毛編制的地毯上。
宴會一開始,先上來了一輪二十幾人的排簫鼓樂合奏表演,排簫在神秘的鼓聲中吹響。
聲音似乎從遠古而來,自帶神秘的淨化能量,讓人寧靜,讓人恬淡,就像酣眠在母親的懷抱。
與大夏的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響,是那麼明顯的不同,一曲完畢,二十人都久久沒有回過神來,還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