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要分清一點,學術討論是學術討論。學術上的東西本來就是誰都可以質疑的,不管是同事或是上級或是下級,實習生一樣。只是一般實習生被人認為是臨床菜鳥,剛進臨床啥都不太懂,大多數隻聽老師的,要反駁也反駁不到點上。
其實國協老師很歡迎學生提出有建設性的先進學術觀念。國協不是老八股醫院,是與國際接軌的先進大學醫院。在教學理念上更接近國外鼓勵師生間暢所欲言。老師吸收年輕人一些有活力有創新理念的東西有利於老師自身的發展。
再說這學生第一天來科室很有質量對他兩個病人的手術方案提出了意見,顯示出了一定的實力。
謝婉瑩學術質疑歸學術質疑,對老師的質疑只限於病例上的學術討論,其它方方面面對老師十分敬重。
分寸把握到恰恰好,在老師心裡只能說是個前所未見的聰明學生。
她有這個本事可以提出讓他完全另眼相看的質疑聲,他幹嘛不參考她任何對他有益的意見。譚克林對此想都不用想。
眾人瞧了瞧,見譚克淡定地手插白大褂,悟到了什麼:在譚克林心裡是認可這個學生的能力。
同事們陷入思考了:譚克林在他們科和全院算公認的技術大牛了,譚克林認可的人不能掉以輕心對待。
「你繼續說。」劉副主任對謝婉瑩道,語氣不像剛開始那會兒帶了點對實習生的調侃,是正正經經的了。
謝婉瑩點頭:「兒童醫院病人多,全國重病患兒往那裡跑。那裡的醫生每個病大概看個人幾分鐘,哪有時間仔細思考她這個病例。比她更重的患兒多的是,因此掃一眼基本判斷是多發惡性腫瘤後給予了患者家屬常規方案,化療再說。想想這患者從第一次做完ct,所有醫生給她判了死刑,對她很不公平。胃鏡腸鏡沒做,沒取過標本去做病理,先認為她沒救了。」
這是全國三甲醫院的實際情況了。醫生們沉默是知道她說的是實情。
「要不然,先做個病理瞧瞧?」高釗誠翻了翻病歷紙提議。
「只能先送消化內科,做個胃鏡切個標本去做病理。」李教授扶著老花眼鏡研究。
「不是不可以這樣做,但是你切出來後是惡性的話,她這個情況也只能說做手術。」劉副主任說到點子上。
第350章 醫生的同情與理智在拔河
「患者現在的情況怎樣?」
其他人見是沈景暉在過問,先停下了討論,聽謝婉瑩怎麼回答。
「我這兩天有叫她爸爸帶她過來。這孩子雖瘦但血氧不低,和一般腫瘤晚期患者不太一樣。」謝婉瑩分析。
臨床醫生對病人的直覺很重要。只是一個實習生不可能有臨床醫生的精準經驗直覺。
「你們有其它建議嗎?」沈景暉問其他人。
「可以先收,如果到時候病理結果出來還是必須先做化療,病人家屬能同意嗎?」有醫生提出了新的質疑聲。
「化療後你必須保證她可以做這個手術,否則的話,家屬的配合度是個問題。」李教授再敲重點。
「要論這個病的預判是誰比較專業,肯定是兒童醫院的醫生。」其他醫生不知不覺中繞回去了開初的想法。
「你怎麼想的,謝醫生?」高釗誠問回小師妹自己本人。
謝婉瑩想了想,說:「前輩和老師的顧慮在於認為我的直覺沒經驗可能是不太對的,所以這個病人開刀的風險太高,有可能治了沒好過不治。」
要是一個老教授如李教授代替她說話,定沒人說老教授的感覺不對,收了病人開刀了。無論如何,實習生的話需要打多幾個問號的,因為實習生剛起步沒臨床經驗,哪裡來的準確預感。
這個病現階段證據不太足,只能看醫生的某些臨床預判支持不支持冒險了。有把握的可以冒,沒把握的不願意嘗試。普外二的醫生做這種小兒病例少,自覺對這個病的預判沒有把握,因而會更加尊重兒童醫院醫生的想法不願意冒這個險。
說小雅智的手術和老太太的手術爭執點還不一樣。老太太的手術大家擔心的是不能做下來。小雅智的手術是做了有沒有用。
醫生對手術思考很多,不是把病人當豬一樣能做手術就給做,要考慮做完和不做的對比。不然怎麼很多晚期病人手術可以做下來但醫生不建議做,因為做了沒意義。
謝婉瑩自己前世研究病理的可以用病理經驗支持小雅智動這個手術。臨床老師們沒法和她共情這個點,因為臨床老師們不知道她前世做什麼的。上次兩個病人她能說服譚老師,是因兩病人本身要手術了而且譚老師自身有這方面的臨床經驗可以預判她的提議,先嘗試她的想法若不行在術中調整無關大礙。
小雅智的手術辯論暫到一段落。醫生們認為可以再想想再做決定。謝婉瑩聽了鬆口氣,好在前輩們沒有就此放棄,可見所有醫生心裡可憐小雅智。同情與理智在拉扯。
會議室門咚咚兩聲,有個護士開門鑽進個半身問:「謝醫生在嗎?」
「找她什麼事?」
「我們找她有點私事。」護士說。
私事?
「我們在開會,有私事開完會再說。」劉副主任道。
「也不算是私事吧,想讓她看一下檢查報告。」護士說。
「哪一床的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