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9頁
糟糕的是右冠正好是放過支架的屬支架內再狹窄。
說到這裡,可見這個病人算是走投無路了。
張大佬發出聲了,勸下方理事:「你要不和他本人再商量商量。像他這樣的情況,順利做完開胸手術再恢復好的病例也有。過度追求微創手術並不是好事。」
醫學首先是要講求安全第一的,這同樣是為什麼很多醫生談到新技術時總是強調慎重再慎重。
方理事自然是理解這點的,道:「他固執。要不你們醫生自己再和他說說。」
「你和他說過什麼了嗎?」任哲倫轉過身,問。
不然怎會特意來找他和謝醫生是不是?
方理事尷尬地笑一下,承認:「上次醫學會舉辦的研討會上,我聽了謝醫生對手術機器人的想法,對任醫生您的手術機器人非常感興趣。」
這方理事明顯是誤會了,把他的機器人和謝女超人提早綁定在一塊,渾然不知今早上他的機器人剛被女超人狠批一頓。
這種病例全世界最厲害的B公司的機器人都做不了,他的機器人能?
對了,女超人說過他的機器人能超越B公司的。
任哲倫的眼皮開始猛跳了。
看出他表情上是不太願意之後,方理事自然而然地轉頭趕緊去詢問下謝醫生的意見:「你認為這個病人能做微創嗎,謝醫生?」
手已經拿過病人病歷在仔細閱讀的謝婉瑩,聽到病人朋友這個問話之後,抬起頭答:「我個人認為可以再討論討厭研判研判。」
謝女超人果然沒有直接說不行!任哲倫差點兒一口氣不知道是不是要抽到底或是窒息掉。
張大佬聽到這話同樣大表震驚:「你說什麼,能行嗎?」
人家B公司或是胸腔鏡做不了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不是說只有是不是要看清心臟血管角度刁鑽難以看清令醫生操作難的問題。
是手工縫血管的問題。冠脈的血管太細了,幾毫米粗,這是增加難度值的重點。
謝謝親們的支持!!!晚安親們~
(本章完)
第3750章 技術工具
「是什麼樣的問題不行?」只聽張大佬的口氣很叫人擔心,方理事細問起幾位心外科醫生。
說來她或許看過此類手術但是非心外科專家,沒有在手術裡頭親手做過此類操作,所以肯定沒有外科醫生那種這方面的經驗感覺。現場有醫生說行有大佬質疑不行,究竟是不是行,可能需要心外科同行再進一步做解釋說明了。
在此情形下,謝婉瑩不意外收到張大佬和任師兄兩位頂尖心外科專家意味深長的一瞥:你說行,你給病人朋友解釋吧。反正我們覺得是不行。
足以說明這個難點是眾所周知而且心外科資深專家都認為是沒法解決的。她謝婉瑩不可能迴避這樣的現實技術問題,因為在客觀上確實存在。
「方老師,如張主任說的,人體的有些地方讓醫生去做手工縫合是很非常難縫好的,這是人體組織某些部位的特殊解剖結構所決定的。」謝婉瑩道,「張主任想說的是,正因為這個原因胸腔鏡難以做到全胸腔鏡下四支病變的手術。」
「用手術機器人做是不是好些?我聽說它對手術視野的放大倍數比胸腔鏡能大許多。」方理事再問,顯然是要極力為病人爭取最後的希望。
「這個問題,不是說能不能看不看清楚手術視野單方面的問題。」謝婉瑩道。
確切地說是手感。醫生的手拿長距離工具去做縫合的操作比拿短工具縫難多,如前面講過的,長距離工具傳導感覺的信息慢或是缺失會導致醫生操作的手感嚴重缺乏。更何況,這地方在有充分手感下醫生都難以縫好,更別說是缺失醫生手感下來做縫合。
「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方理事聽完是跟著犯難了,不明白的是她剛說的是可以考慮的話,按現在這個說法豈不是毫無希望的事兒。
「方老師您知道的,您看過很多外科手術,清楚醫學技術的進展是多方面綜合的結果,僅靠一個技術發展是難以達到總體手術目標。內鏡手術除要能把醫生的手術視野擴大,必須同時解決醫生其它操作的技術難點不然是一無是處。」
「我明白了。」不愧是大佬,方理事一點即通,「你說的是吻合器。」
醫生手工難以縫好的地方用吻合器來協助。不要說內鏡手術裡頭,傳統手術裡頭用吻合器來解決這類難點的手術案例一樣有許多。
腔鏡手術的話由於手感缺失問題,用吻合器來協助是比傳統手術更多些,可以說部分地方必然是更需要吻合器來解決難題。如現在在討論的胸腔鏡治療單支病變手術,之所以能手術成功率大大提升也是因用了吻合器。B公司演示的TECAB同用了吻合器。
這裡再說到另一問題。吻合器型號各式各樣,不是通用的。單支病變所用的血管吻合器肯定專門為這類腔鏡手術開發的,專門用來銜接乳內動脈和左前降支的特殊型號。言外之意想做四支病變的手術如需要血管吻合器協助尚未發明出來。
(本章完)
第3751章 是否為冒進
聽到這裡,張華耀和任哲倫互相對視一眼,兩位大佬腦子裡是均想著:她不是他們所想的可能不太懂,是真懂,一五一十講技術難點沒有錯。
奇怪的地方是,明知道沒法解決這個技術難點,她怎說能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