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頁
醫生教育病人不能亂來,要避免把病人嚇跑了。潘世華努力地在腦子裡找詞,先關心下病人:「你這段日子身體覺得怎樣?」
「挺好,非常好。」胡志凡昂起頭,端著副隨時就義的英勇姿態。
柳靜雲翻翻眼皮兒。
「陶醫生說你很久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回到醫院複查。」潘世華告訴病人,「這樣不行的。你的病需要複診的。醫生需要知道你有沒有好好吃藥,有沒有糾正過往錯誤的飲食習慣,以免疾病復發。」
「有有有,藥我有吃的,哪敢不吃。」胡志凡再三保證自己是個遵從醫囑的優等生病號。
「聽說你下午剛好有空,來醫院做個複查吧。」潘世華趁機提議。
第1958章 別怕
聽見說要去醫院,胡志凡改變態度:「實際上我下午我還有點事情需要回市局。」
一群醫生坐在這裡是全看明白旳。
這個病人屬於典型的諱疾忌醫。
想要管理治理這種病人是最難的。像胡志凡身為警察,你說他怕死是不可能的,人家跟歹徒搏鬥時一點都不畏懼。可是,真的怕看醫生。
病魔對人類來說有多可怕,可以形容為敵在自己身體內部,你發不上力,但是對方可以直接摧毀掉你的身心。
「小時候胡大哥怕看醫生嗎?」謝婉瑩插了句聲音問。
啊?胡志凡聽見她這的提問愣了愣。
很多成人的行為是與小時候的教育息息相關的。像她謝婉瑩不怕,和小時候媽媽對自己的教育很有關係。
很多小朋友只要走過醫院能聞到醫院刺激的消毒水味,能望見觸目所及的刺眼白色。這些外部刺激給人不舒服的感覺,可以說是在小朋友的心底里埋下了對醫院醫生恐懼的種子。
孫蓉芳對女兒的教育是,這個醫院的白和家裡的白牆一樣白。醫生穿的白大褂女兒同樣可以穿。醫生拿的聽診器由於孫蓉芳下鄉學醫買過一個,家裡存有這玩意兒給女兒玩。至於醫院的消毒水,孫蓉芳在外面買來差不多的消毒水灑自己家的廁所定期消毒。
讓女兒習慣這些後,讓女兒體會到醫院和家裡一樣,不能讓女兒產生一個觀點醫院醫生是另一個世界的人。大多數人之所以怕醫院醫生,是潛意識裡把醫院醫生和病魔畫上等號了。
如果見到醫院只想到會被病魔折磨死,沒有不會怕的。
「胡大哥,你自己可以認真思考下這個問題,你心裡究竟怕的是什麼。」謝婉瑩說,「或許,你也可以說說你小時候上醫院看病的過程,把情緒釋放出來。」
小時候自己看醫生的經歷。胡志凡的臉上呈現出了呆滯狀。或許太久遠記不起來,也或許是太恐怖,總之說不出個所以然。
國內的兒科發展是較為落伍的,只注重治療疾病,忘記尊重關注小朋友的心理狀態。在兒童教育上這方面的教育更是完全缺位。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國內引用國外實驗數據居多,自身做的調查項目過於表淺不深入,一句話:沒有資金研究這些除了治病以外好像和性命不太相關的東西。另外一個深層次原因,國家國民沒錢,只能把錢花在刀刃上。
家長只著急治好孩子的病,無法顧及自家小朋友的感受。小朋友表達能力不行,也沒法把自己深層次的恐懼感向大人述說。
國內兒科醫生和兒科護士忙成條狗,不可能有時間單獨照顧每個患兒的心理需求。
謝婉瑩想到了聶老師。聶老師從國外來是不一樣,認為給小朋友看病是影響小朋友一生長遠的事情。不管如何,不會因為看不完病人非把看病的速度加上去。
醫學雖說不是批量生產的商品,但是受限於資金人口等因素。想享受以人為本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在國內是不可能的。
第1959章 算你牛
醫療服務機構對病人心理照顧上旳缺位唯有靠病人家屬自己來彌補。不止是小朋友,成人患者是一樣的。可家屬到底不是專業人士,能做到的有限度。
受到謝同學這番對病人問話的啟迪,潘世華靈機一動,對患者說:「下午你過來,我陪你一起去做檢查。有什麼問題你可以當場問我,我給你仔細講,教你怎麼看超聲報告書。」
恐懼的原因部分存在於人類對未知無法掌控的心理。知識授予改變認知是消除恐懼的有效手段之一。潘世華同學這一說,患者似乎有了些興趣。
胡志凡眨眨眼在心裡考慮了。自己女朋友陪他去做檢查不會給他講解的,反而是拿到結果喜歡動不動批評他。說白了,臨床的醫生們全是大佬樣,搞到他每次去做檢查心裡上有著等著挨批的感覺,不舒服。
如果真有個醫生能親自陪伴他並全程給他講病情是很好的事情,相當於給他心裡餵顆定心丸。只是這種醫生幾乎不見。大醫院的醫生太忙了。
眼前這個醫生真有可能陪他做這些瑣事嗎?胡志凡望過去。
潘世華溫柔的表情像聖母瑪利亞,對患者要像對小朋友一樣諄諄誘導。因為謝同學說了,這患者如同小朋友。
胡志凡點了頭:「麻煩你了,潘醫生。」
其他人見他改變了態度,莞爾。
點好的菜上桌了。
一邊吃飯,一邊任崇達問起學生謝婉瑩同學:「你今天頭一次參加骨科的手術感覺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