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頁
前輩目光尖銳,分析問題經常是一針見血的洞察力。也對,以她平日的優異表現,杜海威是可以給她個更難的題目讓她嘗試挑戰。沒有這樣的安排,只能如曹二哥說的老師認為沒必要讓她試。既然她不留在婦產科專業,讓她試來做什麼,弄個簡單點的考試穩妥讓她出科用不著為難她。這是杜海威對學生的貼心了。
和女兒不同,孫蓉芳在現場聽著,接收到這樣的信息為女兒著急了。
曾經嘗試過醫學,孫蓉芳清楚女醫生想留外科工作爭取婦產科最容易。婦產科不像其它外科科室,對女醫生是特別的剛需。為此她帶女兒一開始去見表姐周若梅討好周若梅,是想著女兒再不濟可以讓表姐幫忙進到表姐的科室工作。只是周若梅完全不看好她女兒讀醫。
「她不適合婦產科嗎?」孫蓉芳憋不住了,請教在座的醫生們。
「阿姨。」常家偉搶先安慰謝媽媽說,「瑩瑩對婦產科不感興趣的。」
第2240章 心態不一樣
女兒對婦產科不感興趣。
這句話讓孫蓉芳恍然記起了幾年前。那時女兒在表姐家裡說了想當什麼科的外科醫生,好像不是婦產科,讓周若梅就此大發雷霆。
「她學習能力很好,不是技術問題能力問題。」曹昭緊跟上,給謝媽媽解釋清楚自己話里的含義,「醫學生選擇就業科室,更重要是要看準自己的性格適合在哪個科室工作。每個科面對的專科病種不同,面對病人的群體不太相同。像婦產科,瑩瑩去過後應該有體會婦產科這個科室對醫生的某些特殊要求。」
曹二哥說的,應是指她去婦產科前已經聽師姐們介紹過的情況。說到產科醫生要做到像患者的爸爸媽媽一樣照顧患者的心理。去到北都三後,她確實在臨床上親眼見到老師們像爸爸媽媽安撫心理脆弱的產婦們。
「是什麼心態?」孫蓉芳問。
「她跟的杜老師,被人叫做產科爸爸。」果然曹昭這樣說。
「你意思是像爸爸媽媽的心態?那完了。她像個孩子。」孫蓉芳果斷拍下大腿自認女兒這點不過關。
其他人被謝媽媽的話嚇了跳。
「古人說過,沒成家立業前的人像個孩子。」孫蓉芳道,自己女兒沒成家,沒結婚的。
「不是這樣。」曹昭不禁一樂,給謝媽媽繼續說,「不是說做婦產科醫生必須結過婚生孩子。我們國內有終身不婚的婦產科醫生,他們把自己獻給了醫學事業至死不渝,在學術上做出重大貢獻。」
「這樣說,你的話是指?」
「是說有做母親做父親情結的人。」
哪怕不婚,這樣的婦產科醫生在心裏面是懷有母愛和父愛的。懷有母愛父愛的人不一定需要結婚和生孩子的。最簡單的例子,如鄭醫生尚未結婚只有男朋友,可在幻想著結婚後生孩子了。像沈熙菲被人如何詬病都好,胡醫生能看出來她的夢想簡簡單單為工作結婚生孩子,早有當母親的念頭。彭醫生固然年輕,人家是兩歲孩子的媽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耿永哲同學一心想著怎麼給弟弟治腿。謝同學內心奔著心外事業。臨床上這類醫學生不止他們兩個,有很多,不太適合婦產科。做婦產科醫生的心是非常累的,要當好女患者的爸媽。婦產科不少病,說白了,需要一顆當爸媽的心來體諒寬容操心和管教的。
杜海威是名醫名師對學生高要求。一般單位沒要求到這個程度。這些均需要表達清楚的。
聽到這的人難免會產生一個疑問。婦產科醫生如爸媽,兒科醫生呢?不是兒科的小朋友更追求醫生像爸爸媽媽的感覺嗎?
不一定。可以參照現場兩位小朋友表現,他們追求醫生哥哥是追求爸媽的感覺嗎?
孫蓉芳悟道:「我兒子處於叛逆期,最不愛聽我的話。」
兒科的複雜性在這裡了。兒童在發育中,每年身心隨年齡增長發生不可預見的個體變化。可能去年的年齡還在依戀爸媽,明年忽然不要爸媽了。
第2241章 回來了
「兒科需要什麼樣的醫生?」在場非醫學人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問兒科醫生曹二哥。
「兒科缺人。」曹二哥這話意味太深。
國內的人只知道國內兒科缺人,很少知道全世界兒科均缺人。
一方面,兒科收入是低,全世界一樣。
其次,更要命的是,兒科是——曹昭道:「是最具挑戰性的科室。沒有挑戰精神的人是不能來兒科的,會崩潰。」
小兒外科和新生兒科不怎麼缺錢一樣缺人,說明缺錢不能完全解釋這個科的特點。
「兒科患者病情變化快,患者本身沒法溝通難以溝通,光這點比其它科室慘很多。兒科患者家屬更難溝通,因為能送來醫院救命的小孩子基本都是家裡的小寶貝。」曹昭道,「兒科醫生天天像走鋼絲的。如果沒有挑戰精神,直接被搞身心疲憊了,直接先投降了,向現實投降。」
在社會中,面對現實妥協的人群比例絕對遠高於不甘服輸的人群比例。後者是社會成功人群的集體特徵之一。有挑戰精神的人大多不會選擇兒科,會選擇神經外科心外這樣的專科,或是直奔領導崗位或搞科研去了。從總體利益上考慮的話,兒科收益不高。
「曹醫生,你為什麼當兒科醫生?」孫蓉芳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