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頁
接過隨病人轉過來的病歷翻開查閱,於學賢兩片金絲眼鏡片上滿滿是嚴肅考究的光。
隨病人來的家屬見到他這副面孔,被嚇到不敢說話。
比較肅穆的老師是像沒什麼親和力,很能嚇唬人。謝婉瑩心想要是辛老師接診,家屬可以拉著辛老師的手先吐一番苦水了,但是對著於師兄是萬萬不敢這樣做的。
沒什麼親切感,並不代表這個醫生不是個好醫生。醫生好不好,最重要是要看技術水平。老百姓不過只要求醫生能看好病。現在看,於師兄是很用心地在研究病人的情況了。
醫生對病例的用心程度其實和醫生的技術水平正相關。哪怕一個技術大佬,如果不對眼前這個病例上心,技術水平在這個病例上的體現可能比一般醫生還不如。
再次說明,醫生的專業態度決定一切。
在師兄看病歷時,謝婉瑩和馮同學一起協助護士給病人做量血壓體溫等初步診療措施。整理病人身上衣物時,見到了患者腹腔的一條引流管接著引流袋。
第1329章 莫名其妙的病
看來是外科手術後的病人。
引流袋裡的液體有些渾濁,顏色黃白黑點,恐怕是裡頭有化膿和漏液加少許糞便的跡象。病人的體溫測出來是較高,三十八度九。
「這個病人是腫瘤病人嗎?」看不到病歷的情況下,馮一聰和謝同學先自個兒討論著。病人年紀太輕,推測其是腫瘤患者的可能性比較小。
謝婉瑩贊成同學的觀點。並不是只有腫瘤病人會做外科手術。在她看來,這個病例轉到國協來治,說明有它的一些特點是國協擅長的治療範圍,因此她大膽推斷道:「可能是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腸道炎症。說它莫名其妙,是由於其發病機理至今醫學界都摸不著頭腦。說它可能是感染,可能是免疫性疾病,總之可能的病因很多。
不知病因的病,只能讓醫生束手無策。因此,臨床上治療克羅恩病,一是對症治療,二是根據現有的一些和免疫學有關的依據,對其進行免疫療法。這個是國協擅長的,因為國協的免疫學科在國內赫赫有名,排第一沒人敢排第二。如果這個年輕人患了這個病是到了做手術的階段,說明病情發展進入嚴峻期。有可能是腸梗阻或是腸瘺或是急性穿孔出血。
克羅恩病一個很典型的臨床特徵即是瘺管形成。炎性病變穿透腸壁,到了腸外等其它組織和器官,形成瘺管。這些瘺管讓各器官和組織之間發生粘連,裹成包塊性膿腫。腹腔膿腫有多可怕,這點去過普外科學習的都體會過了。
真正是形成膿腫了,反而是不適合立馬開刀去切除病變腸段的,要先做腹腔內膿腫的切開引流。腹腔膿腫切開引流是要開腹了,不是普通的床邊用針具進行的穿刺術,要行全麻或是腰麻或是硬膜外麻醉,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膜,打開腹腔,找到炎性包塊,用紗布隔離包塊防止感染擴散,切開膿腫排膿,最終放入引流管後關腔。
患者現在進入到外科手術階段卻轉院到國協,是要繼續外科治療,或是轉入內科治療?
研究完病歷,於學賢找家屬過去談話。馮一聰再問謝同學:「是不是要到內科治療?在外科術後繼續出現膿液增多的跡象。外科都處理不乾淨,是要考慮內科保守治療,因為我們消化內科對於克羅恩病有研究比較擅長。」
聽聽馮同學這話,充分顯現出是十分了解內科的內科生。
患者引流袋裡是積了不少膿液,說明這個外科手術若是沒有做好,對患者的病情緩解不太有效。就此轉內科,應該是通常的推理了。
沒有急速下結論,謝婉瑩注視起患者的腹腔引流管,開始進一步思考。
作為外科生有外科醫生的思維,不同馮同學的內科生思維,因此考慮問題的方向不太一致。
在兩個外科呆過,除了跟老師師兄上台做手術,謝婉瑩學到最多的是術前術後如何處理病患的問題。
第1330章 病例蹊蹺之處
這些問題同樣在臨床上是個大大的難點,一點都不簡單于做手術。有些術後問題是需要手術醫生在患者的手術中預先全盤考慮。譬如如何放這條術後的引流管,在外科中屬於五花八門的學術議題,甚至可以比肩到手術方式的討論熱度。
按照常規,腹腔膿腫切開術後一般放置菸捲式引流管,不超過72小時拔管。菸捲式引流管,即外形像菸捲,實際上肯定不是香菸,是把紗布捲成菸捲一樣,利用紗布可以吸膿的特性把膿液引出患者體外。
這種方式只適用於膿液少的時候。切開膿腫的時候,手術中主刀醫生進行過一次排膿了,剩餘的膿液必定不多而且位於腹腔比較深的地方,使得這種菸捲式引流成為一種很有效的引流方式。
今看,患者轉院帶來的引流管不是通常的菸捲式引流管,說明是二次手術換過引流管,要麼是第一次手術已經發現不行,只能用引流管加引流袋。
腹腔內積液較多的時候,臨床常用另一種引流方式是雙套管引流,要接負壓瓶來引流,增加外部壓力把腹腔內深處過多膿液吸出來。這個患者沒有進行負壓引流,之前的主治醫生必然是可能考慮到什麼因素。
所有臨床上呈現出來的蹊蹺,可能需要更全面的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