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頁
第2155章 安靜聽診
也只有聶加敏有這種特權,一次特別專家門診只看五到六個病人。
在場的同醫院醫生清楚他這位兒科大佬愛犯兒科職業病,也沒把他警告的話放在心頭上介意。
事實上沒有一個醫生敢怠慢謝佑天小朋友。哪怕是譚克林這樣好似對小朋友都很冰冷的人,此刻拿個聽診器戴上耳塞,特意體貼地捂熱冰涼的聽頭再貼近小朋友的肚皮聽。
是要聽聽小朋友肚子裡頭的腸鳴音。
腸鳴音,有時候醫生不用聽診器聽,老百姓自己都能聽見的。譬如大家餓肚子時通常說餓到的肚子咕咕咕叫,可以說是腸鳴音亢進的一種表現。
這個聲音如何發出來的。我們知道人體的胃腸是消化系統,要吃東西,吃的固體食物喝的液體,胃腸裡頭本身不吃東西都有消化液。同時,胃腸里存在氣體。
胃腸蠕動時,氣體和胃腸內液體混雜時發出物理現象,氣過水聲,形象點說,氣體在水面冒泡,發出咕嚕咕嚕的冒泡聲。
平日裡,人體胃腸蠕動屬於健健康康的狀態,氣體在液體裡頭冒泡的聲響相對溫和,如溫水煮青蛙不慍不火,低調沉穩。表現為正常的腸鳴音,咕嚕聲一分鐘不到四五次,藏在肚皮下,不特別留心沒人能注意到。
不健康的時候,胃腸蠕動發生異常了,腸鳴音會跟著表現異常。這種異常可以為腸鳴音亢進,即咕嚕咕嚕聲加快;也可以表現為腸鳴音減弱或是消失,即咕嚕咕嚕聲變弱或是沒了。
基於以上道理,醫生通過聽腸鳴音能循證患者胃腸是否存在蠕動問題,進一步來推斷患者胃腸道裡頭可能出了什麼毛病。
聽診,是需要特別集中注意力的。戴著聽診器的醫生好比音樂家,通過辨別聲音的性質敏銳判斷出人體內發出的異常信號,遠不只最簡單的數次數。
譚克林長劉海下他那雙單眼皮眼,早就宛如凝固在了某點上動也不動了,注意力除了自己的耳朵上沒有其它。
小朋友的腸鳴音,一分鐘次數多少,聲音是怎樣的,音調高嗎?金屬音嗎?或是為比較正常的氣泡聲?
站在他四周的人,沒人敢說話。爭執的邱瑞雲和孫玉波果斷閉住自己的嘴巴。再敢吵,等會兒被大佬一聲吼趕出門去。
醫生聽診的時候,需要的是安靜,最好四周絕對的安靜。
其他有經驗的醫生在譚克林聽的時候不會浪費時間,一塊豎起雙耳仿佛同時化身為聽診器。腸鳴音很響的時候,不需要聽診器,光這樣聽都能聽出一二了。
現在聽來,這孩子的小肚皮里:咕咕,咕嚕,咕嚕嚕……有點兒大聲了。
這聲音,一分鐘絕對超過六次,屬於腸鳴音活躍亢進。這個亢進基本上不可能是孩子肚子餓了的咕咕叫。這孩子的既往病史是吃的多。肚子餓發出的亢進腸鳴音是腸道緊張性收縮的結果。除此之外,像急性胃腸炎腸道內部分機械性梗阻,同樣會刺激胃腸蠕動變相加快發出亢進的腸鳴音。
第2156章 不如謝媽媽
在醫生聽來,腸鳴音亢進總比腸鳴音減弱乃至消失會好一些。因為腸鳴音減弱消失可以說明胃腸道不蠕動,有可能胃腸道舉行了大罷工。想也知道,人體組織罷工的性質遠比人體組織在危難關頭努力自救的後果可怕多,最可怕的當屬胃腸道穿孔腹膜炎。
現在小朋友肚皮內的腸道在拼命蠕動,好比脫韁的野馬試圖想擺脫什麼束縛。
「大便這兩天應該是沒有的。」聶加敏道。
兒科大佬的判斷不意外,在不需要問其他人的情況下,都能又准又快。
拔下耳塞收起聽診器,譚克林的目光再掃視了下孩子那張恐懼到發白的臉,沒把手放在小肚皮上按摸了。
有兩個專科專家在場了。陶智傑可不會像底下那幫小年輕的糊裡糊塗,回頭先客客氣氣和聶加敏打了聲招呼:「聶教授來了。」再徵詢各方的意見:「你們覺得孩子這個情況怎樣?要如何處理?」
叫專家先來看病人,摸准病人情況有個初步判斷,避免到醫院再慌手慌腳。這孩子情況較為特殊,對醫院醫生恐慌。需要儘可能縮短檢查和治療時間,所以提前計劃好診療方案十分重要。
陶智傑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不是小年輕醫生們亂猜測的以為不送醫院前叫專家來是不做檢查不送醫院了,不可能的。
之前急吼吼那堆在電話里質疑的人是要汗顏了。
陶智傑掠了眼那頭坐著的孫蓉芳:說實話,這幫年輕醫生還不如謝媽媽坐的穩。
闌尾炎早期的話是有保守治療的希望的。不像外面傳說的闌尾炎不做手術絕對好不了,早期保守治療成功率高。用百分比計算,一百多例僅有數例會復發導致保守治療失敗。
最最重要的是要早期發現,果斷診斷鑑別是否為早期,及時用藥,千萬不能誤診了。治療後,同時需要對患者進行一段後續的跟蹤病情觀察。
大佬們再進一步思考時,其他人商量著:「上醫院做個闌尾b超,驗個血。這樣看是看不什麼的。」
醫院檢查是必須的,具體要看做什麼檢查合適且快。
聶加敏的手伸過去,摸摸小朋友的手心。小朋友的手有點兒汗,熱不算很熱。但不可掉以輕心。闌尾炎除非穿孔腹膜炎,不會是三十八度以上的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