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頁
太子妃起初還真當這近侍在說胡話,但聽著聽著,竟然還真的覺出了幾分道理。她低頭靜靜思考著,腦子裡仿佛有兩個人在說話,一邊說的是太子登基,她便是六宮之主、正宮皇后,那是無上的榮耀,怎能輕易自行放棄?!一邊說的是太子做了皇帝,她也不可能跟著享什麼福,反倒有可能把性命送掉,連娘家人也落不得好結果,既然如此,她還替太子著想什麼?!他都要為了愛妾傷她性命了,又怎能怨得她為了自己的今後著想,背叛他這個丈夫?!
太子妃心中掙扎著,臉上表情變幻不定。
青衣近侍趁機提建議:「若是娘娘下了決心,咱們薛家裡頭,二房的四姑娘似乎要成為三皇子的側妃了,這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太子妃皺了皺眉,沒有說話。她與薛四姑娘這個堂妹不熟,也沒多少好感,更厭惡三皇子導致了薛老太師的重傷,只要有選擇,她才不想看到三皇子坐在皇位上呢!
倒是皇帝,平日裡多少露過些端倪。太子妃知道,四皇子才是那個最受皇帝青睞的儲君人選。這個小叔子年少溫和,對她這個長嫂更敬重些……
第1207章 報告
京城發生的事,很快就通過萬隆手下的情報人員,快馬加鞭送回了北平。
朱瑞拿到情報後,先仔細審閱了一番,整理過頭緒,方才帶著它們去尋父親燕王,向他稟報京中最新的消息。
燕王得知太子愛妾王湄如生了一個女兒,明明是足月的,卻聲稱是早產,還順道黑了太子妃一把時,忍不住搖了搖頭:「這個王氏與太子殿下並非一條心。眼下如此重要的時刻,還要為了爭風吃醋,故意給太子添亂,這不是存心讓外臣看太子的笑話麼?!即使她生的是男丁又如何?生母身分不明,又是庶長,朝臣們頂多覺得太子有了後嗣,卻不會覺得這個孩子會成為太子的繼承人的。
「薛氏再無用,好歹也是薛老太師的親孫女兒。即使薛老太師重傷致仕,已經無法在朝中給太子帶來任何助力,但他門下還有幾個追隨者,往日在朝中也算是有些威望。太子對待元配薛氏如此冷淡無情,朝臣們見了,斷不會有什麼好感的。三殿下固然有偷襲薛老太師的嫌疑,但好歹還有個蕭家與他一同背鍋,多少還能洗刷些名聲。太子如今明晃晃地寵妾滅妻,哪怕算不得什麼大過錯,在朝臣們眼裡,也遠非明君所為。此事之後,朝中反對易儲的聲音,只怕會小許多。」
朱瑞早就看到了萬隆發過來的相關情報:「確實有幾位翰林學士與御史參了太子一本,認為太子偏寵庶妾太過,有寵妾滅妻的嫌疑,還有人建議太子貶斥王氏,將新出生的女兒交給賢良的太子妃撫育,以免皇嗣日後被王氏給教壞了。太子在東宮不得擅出,但聞訊之後,曾經在人前大罵過那名臣子足足一個時辰之久,事後還給承恩侯府送信,要承恩侯教育那人。只是承恩侯府沒有動作罷了。」
因為這件事,御史台普遍都覺得十分不滿,認為太子被王氏迷惑,已經昏了頭了。王氏不但不能再留在東宮,最好直接處死,以免再惑亂君王。如果非要考慮她已為太子生下一女,誕育有功,那也必須把人送進皇家寺廟裡出家修行才可以。反正,人是絕對不能再留在太子身邊的!
皇帝雖然覺得御史們的話很有道理,無奈太子痴戀王湄如,堅決不肯把人送走,皇帝只得由得他去了。大概也是因為皇帝本來就有心要廢了太子,所以並不打算在這種「小事」上頭計較太多,反正等太子被廢,他要不要偏寵王湄如,都影響不大了。
御史台行動失敗,對太子的觀感差了不少。眼下似乎只缺了個廢太子的理由,他們就能直接上書皇帝,支持易儲了。所以朝中百官也並非個個都是死腦筋,利益攸關的時候,他們才不會管什麼「廢長立幼不祥」的規矩呢!
燕王聽著朱瑞的稟報,冷笑連連:「太子這就是自幼被曹後與曹家人寵壞了,自以為儲位穩固,無人可動搖,任誰都要圍著他轉呢!他未必不知道王氏有心機,太子妃冤枉,可他一心要寵著王氏,是非對錯在他心中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對太子妃又素來沒什麼情分可言。只要王氏高興,他只怕半點兒不會把原配正妻的性命放在心上。這回也就是皇上攔住了,若皇上來得遲些,東宮侍從無力阻止,天知道太子妃是不是就真的送了命?!太子大約還以為,薛家無人,就算太子妃死了,滿朝文武也依舊會保他這個儲君的吧?!」
朱瑞自幼出入宮闈,對太子的性情早有了解,並不意外燕王的評價。他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繼續對燕王說:「承恩侯夫婦入宮探望新出生的小郡主,不知道與太子談了些什麼,雙方不歡而散。出宮後承恩侯夫婦就直接回了承恩侯府,接下來幾日都派人從後門和側門出府辦事。萬隆派去監視曹家的人手不足,只跟蹤其中三人,發現他們去了兩個宮廷侍衛的家,以及一名內侍在宮外的私宅。萬隆設法打探過,發現這三人都在日前入了天牢,至今未有消息傳出,連他們的家人,也說不出他們到底犯了什麼事,只知道他們很可能是觸怒了龍顏……」
朱瑞抬頭看向燕王:「算算時間,這差不多是在父王你的密信傳進宮中之後,想必是皇上發現了曹後或是三殿下安插在御前的秘密人手,就命人把他們抓了起來,嚴加審問,只是不知道是否審出了結果。」<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