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14頁

    李建成思索片刻,道:「元吉這個提議,聽上去確實有助於避免天策府抱團在一起,干擾練兵。不過,如此安排,秦王肯答應嗎?會不會顯得節外生枝了呢?」

    李元吉笑道:「我覺得皇兄多慮了。練兵,首先練的就是令行禁止,倘若連個把將領都調換不動,那軍隊豈不變成了秦王的私兵?」

    李淵聞言點點頭,又問裴寂和趙亮道:「兩位愛卿覺得怎麼樣?」

    裴寂回答:「嗯,齊王殿下的說法也不無道理。就算秦王沒有這個心思,而他的那幾個手下也僅僅是酒後胡言,但調換將校,未嘗不是一個防範之道。再說,讓各自手下是將領跟隨不同的統帥,也同樣有助於我大唐軍隊的協調。」

    趙亮知道李元吉絕對不是在亂放空炮,他這麼說,背後定然又有什麼陰謀詭計,只可惜現在讀心術也很難窺其全貌,所以無法得知這個換將的提議究竟意欲何為。

    趙亮不敢瞎猜,只好先選擇靜觀其變,於是說道:「微臣暫時沒有什麼意見。」

    李淵微微頷首,又看了看李建成,然後才開口:「嗯,朕也覺得,四郎的這個提議,試試倒也無妨。反正不管是天策府還是東宮,都是我大唐的將軍,在練兵期間輪換崗位,正好也檢驗一下每個人的能力虛實。」  

    說罷,他又轉向李元吉:「你心中可有換人的主意了?」

    李元吉連忙道:「兒臣大概想了個方略。正如方才所說,可達志和烏坦調給秦王,我這邊要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和秦瓊四人,李靖、殷開山則到柴紹帳下聽令。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聞聽此言,趙亮心中不禁一動:我靠!李靖、尉遲敬德、程咬金、秦叔寶、段志玄、殷開山,這些人全都是李世民手下的王牌主力,把他們一個個調走,等於拔了老虎的爪牙,頓時將李世民變成光杆司令啊!

    不過,趙亮同時還有個疑惑:這練兵之事,畢竟只是一個臨時性的任務,為期僅有短短兩個月而已,況且地點又是在長安城外,將軍們隨時還能見到秦王。所以李元吉無論是拉攏天策府將領,還是密謀對李世民發動什麼突然襲擊,都很難發揮作用。

    也就是說,這個傢伙很可能還藏著某些後手,可以在調換將領的基礎上產生奇效。

    那麼,究竟是什麼後手詭計呢?

    對於這個問題,趙亮從太極宮議事殿到常何府邸,整整想了一路,接著又從昨晚到今早,整整想了一宿,可仍然有種無從揣測的感覺。

    這種感覺令他非常難受。  

    自打識破李元吉之前的連環計開始,趙亮就越來越覺得這個齊王非同小可。上學時的歷史教科書中,對於唐初皇儲之爭和玄武門事變的內容,主要是側重描述李世民和李建成這對兄弟間的問題,所以他倆才是主角。至於其他人嘛,頂多也就是捎帶介紹一下李淵這個活動的人形背景板。

    而齊王李元吉給人們留下的傳統印象,往往只是太子身邊的小跟班而已。其核心作用,就是在玄武門之變中,陪著李建成一起領盒飯的龍套。

    但是,在親歷了不到半個月的大唐時光之後,趙亮已經徹底改變了自己之前對李元吉的刻板印象和固化思維。

    這位齊王殿下,或許才是那場名傳千古的「宮斗劇」中,真正的王者玩家。

    按道理說,趙亮本來不應該去擔心李元吉的小動作,因為歷史已經非常明確了,大唐初期的皇位之爭,最終是以李世民的全面勝利而告終結的。換句話講,任憑你李元吉怎麼翻跟頭,哪怕是齊王變成齊天大聖,也翻不出李世民這尊如來佛的手掌心。

    不過,現在最要命的問題是,李建成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李建成了。由於穿越者的意外出現,很大程度上,歷史的既定軌道發成了改寫,同時也就等於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李世民的相應處境。  

    包括趙亮自己,也一樣在影響著局中的每一個人。

    事情究竟還會不會照著原先的設定去走?誰也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

    就比如說這次的練兵大賽吧。起先是由李建成這個穿越者提出來的,接著是由趙亮這個穿越者調整過的,最終,形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同時牽動皇帝、東宮、天策府、齊王府,甚至大唐駙馬、突厥武尊等人在內的大事件。

    而這個大事件,正非常明顯的在被李元吉加以利用。

    秦王李世民到底能不能妥善應對接踵而來的陰謀?或者說他到目前為止,究竟知不知道即將有陰謀發生?趙亮都不敢往下細想。

    我尼瑪,可能要壞事!趙亮不安的琢磨著:鬧了半天,自己反而成了正常歷史事件的變量之一,而真正要提防的,居然不是穿越者,卻是一直被人忽略的男三號——李元吉!

    第四百五十章 進退兩難

    隋末昏君當道,天下群雄並起,華夏大地再次陷入軍閥割據混戰的亂世之局。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李淵稱帝之後,在軍政方面繼續沿用隋朝一整套制度,即所謂的「唐承隋制」。他在關中地區十二道設置軍府,並且讓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也各自開府領兵。

    中央朝廷以尚書省的兵部負責處理軍務,而軍隊的領導權則由李淵親掌,所有征戰事宜多交給三個兒子處理。其中特別是次子秦王李世民,屢擔重任,指揮了多場決定性戰役,並取得最終的勝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1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