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陳招娣留在家裡曬穀子,同樣不讓劉欣雨插手,無所事事的劉欣雨站在堂屋裡發了會兒呆,決定動手組裝縫紉機。
院子裡能利用的地方都用來曬穀子了,劉欣雨能用的地方只有葡萄架下差不多七八個平方的面積,不過差不多也夠她施展的了。
從京城拖回來的零部件和配件,按種類堆放在雜物間不同的地方。
雜物間雖然比較大,但是通風不太好,顯然十分悶熱。
劉欣雨才找了幾件,就已經滿頭大汗了。
只得先把找出來的零部件一樣一樣搬到葡萄架下,稍稍休息片刻再去雜物間找需要的零部件。
如此往返幾次,差不多花了一個小時才將零部件找齊。
找齊了零部件,組裝起來就快了。
很快一台縫紉機就組裝好了,雖然看著舊了些,待劉欣雨往各處上好潤滑油,裝上線試著踩了踩,感覺還不錯。
「這機子看著舊,聽聲音似乎還不錯。」正在翻穀子的陳招娣被劉欣雨踩縫紉機的聲音勾了過來,把縫紉機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道。
劉欣雨點頭笑道:「確實還不錯,仔細點用,再用五年沒問題。」
這些零部件運回來,陳招娣還沒時間問過,這會兒正好有時間,就向劉欣雨問起這事來。
劉欣雨從京城拖回來的零部件數量可不少,就算只是賣廢鐵也能賣個幾百塊錢,不可能是人家廠裏白送的。
雖然都是舊的,卻可以直接組裝成縫紉機,花費的錢只會更多,絕不可能白送的。
當張招娣得知這些零部件可以組裝不下於五十輛機器,而劉欣雨總共花了不足一千元,真正是又驚又喜。
當然她也不想到劉欣雨計劃用這些舊縫紉機和鎖邊機在村里辦廠,雖然現在的政策鬆了許多,卻也沒聽說哪裡有私人辦廠的。
她以為劉欣雨打算出售用這些廢鐵價買回來的零部件組裝出來的舊縫紉機。
五十台,就算一台只賣五十塊,也能賣二千五,收益不止翻倍!
第210章 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本來劉欣雨打算過完「雙搶」等方靜有空再一起商量辦廠的事,但是家裡的事不需要她幫忙,而她又不是個能閒得住的性子,乾脆先去公社和縣裡諮詢可否允許私人辦廠,如果允許又有些什麼樣的政策。
當然在往公社和縣裡跑之前,劉欣雨先了解一些村里對自家與方家私下做小本生意的反應。
「眼紅的人多了,特別是大房那一家,不止一次找支書反應,要求支書割了咱們家的尾巴。」一提起這事,陳招娣就一肚子的氣。
通過陳招娣的講述,劉欣雨對在村里辦廠有了些信心。
雖然眼紅的人,只要村幹部對此執保護和支持態度,就不怕村民反對。
辦廠光靠自家有限的人手肯定是不夠的,那麼就需要招人。
辦在村裡的小廠,當然要從村里招人。
隨著進廠子做工鄉親人數的增加,支持的聲音必定蓋過反對的聲音。
再說了之後幾年國家的改革力度越來越大,關於個體經濟的相關政策相繼出台,會有越來越多個體手工業、個體建築業、個體商業出現。
劉欣雨之所以敢買那麼多的零部件回來,是因為四月召開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會議,明確提出各地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個體勞動。
為了吃透這個政策,她曾經諮詢過相關部門,甚至私下裡與王司長進行過這方面的討論,結果都有些模稜兩可,主要還要是看當地的政策。
幾十年以後的烏縣是出了名的經濟發達,位列百強縣前列。
劉欣雨覺得烏縣能在幾十年之後位列百強縣前列,改革之初的步伐應該比別人快比別人大。
當然陳招娣這裡能了解的只是村里鄉親的反應,劉欣雨更想知道的是當地領導層的反應,為此特地去了趟張支書家。
劉欣雨到張支書家的時候,張支書並不在家,張海生倒是在。
於是與張海生聊了些北湖省那邊的情況。
劉欣雨覺得失望的是張海生對功課十分上心,對學業以外的事卻關心不足,提供不了有用的信息。
倒是從張支書那裡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縣裡今年已經給一些從事修理、餐飲和手工業的個人發放了營業執照,不過基本只局限在縣城,還沒聽說哪個村有鄉親去縣裡辦執照的。
「你問這些,是不是想給家裡辦執照?」張支書畢竟是幹了幾十年村支書的人,很快就猜到了劉欣雨的目的。
劉欣雨也沒打算隱瞞,將自己從京城買了些廢舊的縫紉機,計劃在村里辦個制包廠的打算一一道出。
張支書默默地抽著一口煙,一臉沉思,良久才道:「我可以陪你去縣裡問問看,要是能成,我有個條件,就是希望招人的時候優先考慮咱們民勤大隊的鄉親。」
劉欣雨心裡一陣欣喜,如果張支書能親自陪自己去縣城,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不過她沒有一口應承下來,畢竟這個廠要辦好,離不開方靜和方明這對能幹的姐弟,因此如果能拿到辦廠的執照,既要考慮本村的鄉親也好考慮方家所在村的鄉親。
既然張支書開了口,劉欣雨覺得還是要把事情說明白。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