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按照室友對畫家的評價,她是一個情緒敏感,略有些神經質的藝術家,這種人,向來對美極其的敏感。
比如繪畫,雕塑,或者音樂,都可以成為她靈感的來源,尤其在她眼裡越美越有趣的東西,也就越容易爆發出新的想法。
畫室里開始大聲的放著那些她其實根本聽不懂的東方音樂,年輕的女畫家則在紙上揮舞著畫筆,開始進行新的創作。
她覺得,這肯定能成為一副超級棒的作品!
就像那些雖然無法理解,但是美妙無比的音樂一樣!
兩個月以後的藝術展上,畫家的新作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甚至還有幾個非常出名的畫廊,想要高價收購她的作品。
雖然經過了連續兩個月的高強度工作,畫家的神情卻反而沒有之前那麼萎靡,她臉上施著淡妝,看起來精神很好,甚至這個向來以脾氣古怪著稱的人,甚至還有足夠多的耐心,和那些畫商們談笑風生,叫所有熟悉她的人都大跌眼鏡。
「因為我喜歡上了一個很棒的音樂家,聽著她的歌,我覺得非常平靜,」畫家熱情的向其他人推薦道,「最重要的是,聽著這些歌,我的睡眠質量都高了很多。」
藝術展上不單單只有藝術家和商人,還有不少的參觀者以及記者。
而某個同樣受到失眠問題困擾的記者,自然而然就注意到了畫家的推薦,順便還從畫家那裡得到了一個有些古怪的東方名字。
她回到家,開始搜索那些歌。
被畫家最激情安利的,就是那首小動物之歌。
只不過對記者來說,這首歌實在有點無聊,而且毫無用處。
果然,就不應該太輕信藝術家的話,這些人永遠神神叨叨,時時刻刻都像在嗑藥。
記者原本準備直接關了這些歌曲的頁面,卻又突然看見下方的評論區里,同樣有人激情安利這首歌的神奇之處。
「這是一首……能讓人長頭髮的歌?」記者小姐一臉莫名其妙,覺得這些人顯然都被來自東方的神話騙得夠嗆。
不過,她或許能寫一篇關於奇怪東方傳說的新聞稿,畢竟她所在報社的讀者們,向來喜歡這些獵奇的東西。
記者小姐迅速就從一個被安利的聽眾,變成了調查者,開始以更加學術的方式,研究這些絕大多數本國人聽都聽不懂的歌,是怎麼成功忽悠到那些無知聽眾的。
可是越研究,她越覺得不對勁。
尤其當她的確靠一首非常優美的樂曲,享受到了一夜安眠之後。
還有她男朋友不太靠譜的髮際線,跟著她做了半個月調查以後,竟然也真的有了慢慢往前移動的跡象。
所以,這真是一個來自東方的奇蹟?
那就更加要好好寫一篇稿子了,因為她的讀者向來最愛看這個。
報社的主編也是同樣的態度:他才不在乎是不是真有效果,只要讀者們喜歡看就行。
又過了一周,這篇報導被成功的刊登到了報紙的第三版,又過了一段時間,還斷斷續續的被另外幾家小報轉載。
然後,就發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某位東方歌手用華語演唱的歌,忽然就被某些按道理跟華國這個國家完全扯不上關係的社區民眾追捧,尤其在中年人群體,非常受歡迎。
這個華語專輯的點擊和下載量也瞬間飆升,而專輯的評論區,如今幾乎成了很多康復病人的感謝專區。
有些是改善了嚴重的睡眠問題,有些是解決了髮際線後移的煩惱,甚至還有在這首歌的幫助下克服抑鬱症的人,發表了大段大段的感激發言。
反正看著不太像是歌曲的評論區,倒更像是某家著名私人醫院的康復患者感謝區。
而且每個人看起來都非常真情實感,從他們的頭像點進去,也都是一個個活人,年紀多半40往上,屬於那種非常溫和保守的社區居民,在網上的存在感不強,但在社區內部,卻擁有很強大的連接能力。
要不然,關於這個專輯的效果,也不會像病毒一樣,在社區迅速流傳開來了。
而這樣一群人的深情發言,也終於引起了某些網絡紅人的注意。
一些聽都聽不懂的華語歌,一群中了邪一樣的社區居民,這兩者湊在一起,怎麼看怎麼像一部恐怖片的開頭。
或者,是一部搞笑片?
這些留言被某個網紅截圖,發在自己的推特上開始大肆嘲笑起來。
剛開始,不明真相的粉絲也覺得這確實像一樁笑話。
直到某些無聊又有閒的人,根據截圖上的名字,去搜索研究了一番。
然後,就徹底拔不出來了。
他們自己也想不明白,為什麼這些明明聽都聽不懂的音樂,卻好像有一種令人著魔的吸引力,一聽起來,就捨不得關掉。
甚至還有行動力特別強的人,考慮要不要自學華語,只是為了聽懂這些歌究竟在唱什麼。
明明語言不通,兩邊流行的風格也有差異,但是當這些歌真正被人注意到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能輕而易舉的感受到它們的魅力。
這就是超越人種,超越語言,單純來自於藝術的魅力。
那個發帖的網紅自己都沒想到,本來是想嘲笑人家,結果到頭來,被打臉的反而變成了他自己。<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