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從定城到H省大概要兩天兩夜, 中途還要在陽城換一次車。
跟韓小英同批下鄉的, 她一個也不認識,而且他們很多都是高中畢業生,感覺頂數她年齡小。
開始她獨來獨往的,直到第二天在陽城換車時,認識了一個川妹子周文靜,這才有了伴兒。
她們一起到慶陽縣已經是第三天上午了。
兩人大包小裹的下了火車,又匆匆忙忙的跟著上了汽車。
老舊的汽車在盤山道顛簸了近兩個小時,才到永安公社。
公社的幹事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了,等他們下了車,數了人頭對著名單,就開始往各個生產隊分派。
跟前世一樣,韓小英被分到宋家堡大隊,跟她一起的還有周文靜跟另外四個人。
宋家堡大隊這次一共分到六個知青,三男三女,韓小英認識其中兩個,
一個是女知青譚雅婷,人長得非常漂亮,小皮鞋連衣裙,看著不像下鄉的,像是來郊遊的。只是她前世分去了隔壁徐家窪子大隊,不知道這次為什麼變了。
還有一個男知青馬衛國,他前世就是宋家堡大隊的,不過這人人品可不咋地,特別愛占小便宜,還跟村子裡的幾個姑娘不清不楚的。
韓小英可是太知道他了,皆因前世沒少聽他的流言蜚語。
另外兩個男知青鄭家和跟李明偉,他們都是從京城來的,前世宋家堡並沒有出現過這兩個人,現在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
「都別愣著了,時間不早了,趕緊上車。」來接他們的人,是「老趕叔」。
老趕叔姓宋,五十多歲,是負責宋家堡生產隊車馬的,他皮膚黝黑臉上滿是皺紋,腰間別著個旱菸袋,說起話來嗓門很大。
老趕叔大名叫什麼,韓小英想不起來了,實在是村里人一直老趕叔老趕叔的叫著,從來不叫他的大名,時間長了就很少有人記得他大名了。
大家七手八腳的放好行李爬上馬車,棗紅大馬在老趕叔的吆喝下,顛顛的跑了起來。
開始都很興奮,畢竟都是第一次坐馬車,一時有些稀奇。
等走到一半兒,各個都跟澇秧的茄子似的,打蔫兒了。
一是山路崎嶇不平,馬車上顛簸,都做了兩三天火車了,身體本就疲倦,再一顛簸,骨頭都要散架子了;二是再好的山村景色一直看也看膩了,加上初夏的陽光也很熱,曬得人根本提不起精神來。
老趕叔揮著手裡的鞭子,回頭瞅了他們一眼,這城裡孩子就是嬌貴,這才顛簸幾下就受不了。
回頭上工怎麼整?還不都得趴窩。這幫小知青,以後肯定有他們受苦的。
一行人到宋家堡大隊時,已經晌午了。
黃土村道上除了幾個打鬧的孩童,並沒有什麼人,這個點兒大多數人都在家裡歇晌呢,村裡有些安靜。
宋家堡座落在山腳下,遠處可見的綿延幾十里的青松翠柏就是脊背山,灣灣的小河由南向北,嘩啦啦的流淌,一望無邊的田野里,入目的滿是新綠,勃勃生機。
老趕叔將他們送到知青點,有個女同志已經在門口等半天了。
她上前客氣道:「你們總算到了,麻煩你了老趕叔。」
老趕叔擺擺手,牽著馬韁繩調轉車頭去生產隊還車了。
「同志們好,我是點長肖蘭。」肖蘭一頭短髮很是幹練,皮膚是暴曬過後的小麥色。
她說話很爽利,「歡迎大家來到宋家堡,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現在男同志進左邊屋,女同志跟我來。」
幾句簡短的介紹之後,她就把新來的知青領進了院子。
知青點就是一座尋常的,土坯圍成的農家院,三間磚坯結構的平房,中間是廚房間飯廳,兩邊是住人的臥室。
男左女右。屋裡皆是南北兩鋪大炕,每一鋪炕都有三米長,兩米寬,一起能睡五六個人。
韓小英看著這樣的知青點還有幾分親切,畢竟前世在這裡住了三年多呢,肖蘭這個人她也記得,前世最後一批回城的,一直沒有嫁人。
南炕已經有三個人了,還能再加一個,北炕兩個人,閒著的地方比較寬,不過大家都在睡午覺,她們進來都沒人醒,有可能是醒了,也沒人吱聲。
肖蘭把炕上的東西收拾了一下,低聲道:「你們挨著她們把行李鋪上吧,有什麼事一會兒再說。」她得抓緊時間歇個晌,一會兒要上工了。
「我睡這邊。」譚雅婷把行李搶先放到南炕的炕尾。
周文靜撇撇嘴,指著北炕問道:「小英你睡哪兒,這處炕席破了個大洞。」
「我就睡這兒吧。」不就炕席破了,找張報紙鋪上就行了,再不濟,以後換張蓆子,也花不了多少錢。
炕席破洞的地方靠近炕尾,有洗臉盆那麼大,離炕沿很近,不過這個位置還不錯,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
見韓小英拿舊報紙鋪到炕上,譚雅婷哼了一聲,扭過身繼續收拾行李,不搭理她們。
韓小英打水先把炕席擦了擦,等風吹乾了,再鋪上被褥。
沒有柜子,每鋪炕稍倒是放著幾口箱子,應該是知青們自己找木匠打的。靠西牆擺著張長條桌子,上面放茶缸暖瓶,下面放臉盆。
行李袋子只能先放在腳下,韓小英的東西不多,除了一套鋪蓋就是一隻裝衣物的手提袋,還有就是放著臉盆飯盒的網兜,加上她隨身背著的軍綠色的書包,錢票什麼她身上只放了一點兒,其餘都在前世的家裡收著,沒拿出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