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頁
趙不息先前也就是隨口一問,也沒想過張良會同意。
可如今張良的這番話,這是同意了?看出了趙不息的詫異,張良突兀一笑,不慌不忙道:「昔日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依靠秦國秦穆公的勢力繼位,自此以後晉國和秦國結為秦晉之好,我的主君韓成雖然沒有重耳那樣的本事,自認為沒有本事與黑石子結為秦晉之好,卻也願意和您結盟,請您像秦穆公幫助公子重耳一樣幫助我們吧。」
張良並不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他很能認清自己現在的處境,他的目的不是讓韓國在六國之中稱霸,而是讓韓國復國,韓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被其餘諸國欺負了上百年了,也沒什麼傲氣,依附誰不是依附呢?
就如在歷史上,張良也是一邊做著韓王成的臣子一邊又時常寫信給劉邦出謀劃策,一遇到自己和韓王成打不過的仗就向劉邦求援一樣。
張良如今對趙不息就是這個態度,我名義上不做你的臣子,但是可以代表韓國勢力依附你,你可以事實上在韓地發展勢力,但是名義上,韓地還是韓王室的地盤。
「我明白子房的意思了。」趙不息輕笑一聲,「能和子房共事,是不息之幸也。」
管他名義上屬於誰呢,反正事實上屬於她就好了,到了她手中的地盤就是她的。
聽到趙不息的話,張良也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淺笑:「良,亦求之不得。」
大前提確定好了,兩個人的談話就順利了許多。
「潁川郡的郡守孫嚴與我家有舊,我欲將他引薦給你。」張良輕描淡寫地拋出了這麼一件大事。
仿佛只是在說今天中午吃什麼一樣平靜。
趙不息忍不住嘴角抽抽。
她就說為什麼歷史上張良博浪沙襲擊完秦始皇以後能安然逃走呢,其實上一次張良搶先一步接到始皇帝將要搜查大鐵錐的消息時趙不息就知道張良肯定是在秦朝廷有熟人了,只是沒想到這個熟人竟然會是潁川郡的郡守。
合著秦三十六郡的郡守之中早就混進去六國餘孽了啊。
有郡守作為靠山,秦軍能搜查到張良的蹤跡才怪呢。
見到趙不息吃驚,張良輕笑一聲解釋:「我的大父和父親五代相韓,故舊無數,現在的潁川郡郡守孫嚴曾受過我父親的活命之恩,所以他雖是秦臣,卻一直站在我這一邊,就連潁川郡郡守一職,也是孫公為了報恩而主動向秦朝廷求取的。「
只是孫嚴雖說是郡守,可潁川郡貧困,郡內倉庫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可以拿出來提供給征夫,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張良才向趙不息求助。
黑石的勢力進駐潁川的速度比趙不息想像中還要快上數倍不止,有著張良在趙不息和韓地貴族之間周旋,雙方維持著一個暫時和平的狀態,趙不息以為自己這一股外來勢力貿然進入韓地會收到本地貴族的激烈抵抗呢,可看在張良的面子上那些韓地貴族竟然都選擇了視而不見。
難怪秦始皇這麼在意這些六國舊貴族,一直計劃把他們全族遷移走呢。
只花費了不到一月時間就已經初步入駐了潁川郡的趙不息在內心感慨,有張良這麼一個家中五代相韓的韓地大貴族領頭,黑石在潁川郡的擴張無比順利,甚至比在趙不息出生的河內郡更加順利。
張良,真是自帶地盤的寶貝大才啊!
不過被她看上了就是她的了!
張良也在和黑石的交接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暢快,負責和他交接的主要是陳平和范增,只是短短几天的接觸,就讓張良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如魚得水。
聰明人和聰明人共事往往只需要心照不宣的一個眼神就能理解對方的意思,張良和陳平范增混在一起別提有多愉快了。
對比自己在韓成手底下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親力親為的痛苦經歷,和趙不息手底下的門客們一起做事也太愉快了吧,張良幾乎要感動到落淚。
——原來在真正能造反成功的團伙中打工是一件如此愉悅的事情嗎?!
第125章
趙不息的勢力進入潁川郡的好處迅速就顯現了出來,陳平和張良一同去和當地的貴族的溝通,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和當地貴族一起合作沿著馳道兩側修建大棚。
再給潁川郡的征夫們提供全程的糧食肯定是不現實的,黑石的糧食儘管寬裕,可也沒到能再多供給兩萬青壯半年吃喝的地步,更何況若是無緣無故給潁川的黔首供給糧食,那讓河內郡的黔首怎麼想呢,供給河內郡的征夫那沒什麼,稅賦他們也繳納了,可潁川郡的黔首又沒有繳納稅賦,憑什麼把河內郡的糧免費送給他們?
這時候可不講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自己都吃不飽飯,憑什麼把自己種出來的糧食給別人送去?
儘管趙不息若是真想送肯定是能送出去的,可是她深知「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在自己的治下百姓都沒有吃飽的時候擅自拿自己治下百姓繳納的稅賦送給別人肯定會讓自己失去民心。
不過雖說給潁川的征夫全部供給糧食是不可能的,不過給他們提供一部分還是可以的,黑石領頭拿出五千石糧草在潁川馳道兩側的大棚中施粥,再從潁川郡的大小貴族家中「募捐」五千石糧食,一共一百二十萬斤,多加一些野菜糟糠混著吃,起碼能保證去服役和回來的路上餓不死人。<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