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45頁

    圍在朱隸身邊的一群軍官,聽說東胡人自己先服軟了,一個個露出鄙夷的神氣。

    東胡人說換就換?當他們護國公是傻的嗎?再說了,東胡人能拿出什麼,來換呼延毒?

    呼延部落,是東胡人三大部落之一。這個呼延毒做的了將軍,在烏揭單于身邊就職,不用說,在呼延部落里,八成也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朱隸只是換了個姿勢坐,深邃的黑眸,冷靜地看著岳東越手裡魏老發來的信,說:“除了這個,魏軍師沒有提及其它嗎?”

    公孫良生見狀,接過了岳東越手裡的書信,因為有些話,可能岳東越心裡有所顧忌不敢當面說。仔細掃了信件上的內容,公孫良生認為可以說,道:“東胡人提出,拿可以解毒的藥,來換取呼延毒。”

    這個解藥,當然是指的之前小魏將軍中的東胡人的陰毒。

    魏子昂的呼吸瞬間收緊了,那關係著自己兄弟的性命。當然,要看自己主子是什麼想法。拿呼延毒,換自己兄弟一命,是不是划算。

    “公孫怎麼想?”朱隸冷靜地問。

    公孫良生道:“依臣之見,首先,小魏將軍中的這個毒,究竟是什麼毒,東胡人,會不會是在這個解藥方面再設了套。哪怕只是為了小魏將軍的性命著想,都必須慎重考慮。想必,魏軍師基於此,才沒有在信中表達任何觀點,而是發了急信到王爺這裡。”  

    “嗯,魏老是慎重的。”朱隸對此表示贊同。

    “不如請王妃——”魏子昂實在忍不住了,出了一聲。

    其餘人看著他,看他攥緊了手裡的拳頭。

    李敏接到了從老公那裡派來的信使,說是有事情,想讓她發表一下意見。李敏不需要多想,指的肯定是為了老公之前說的那個小魏將軍的傷勢。正好,她想提前知道病人的情況,便於到了燕都的時候,可以順利開展治療。

    由於她懷孕的身體不便在雪地里行走,朱隸帶著病人的家屬,到她帳篷里取經。

    李敏靜靜地先聽燕都方面有關病人病情的匯報,這裡面包括了,之前,被她提前發到燕都的小分隊,抵達燕都以後,按照她命令,給病人用上了青黴素。只是這個青黴素產量低,小分隊能帶過去的青黴素,僅夠病人用上三日,現在是在趕緊製作之中。

    聽說青黴素用到病人身上,讓病人有所好轉,李敏的眉頭並沒有完全鬆開。這裡面,或許是傷口有細菌感染。但是,東胡人給病人用的什麼毒,還需要仔細研究。

    當公孫良生做完匯報以後,李敏本不想急於下結論的,但是,在看到老公帶來的那個魏將軍,所謂病人的家屬臉上露出很憂愁焦慮的神色時,李敏改變了想法,道:“公孫先生的話,本妃都聽明白了。王爺,病人的這個傷,說是刀傷,但不是普通的刀傷,你們說是中毒,可是,在妾身看來,這個毒,或許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毒藥,並不需要什麼解藥。”  

    不需要解藥的毒?

    眾人聽的很愣。

    李大夫只能再仔細解說一番:“造成人生病受傷的因素有許多,毒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時候,毒不是毒,只是誤以為是毒,因為,並不是毒可以致人生病受傷。最重要的是,必須先弄清楚病因。”

    “可王妃怎麼知道不是毒?”

    “病人的傷口,據你們傳給本妃的信息來看,說是腸道在受到刀傷的一刻馬上有糜爛的跡象,本妃可以當作這是腐蝕。”

    “腐蝕?”

    “對,腐蝕。強烈的外傷性腐蝕的話,不是服用解藥可以解決的。是需要外科來治療。這點,和本妃之前和王爺說的一樣,必須切除受污染的腸子,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燕都

    魏老背負雙手,在屋裡來回走動,信發出去了,主子會做何決定,他心裡沒有譜。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小兒子,已經倍受煎熬好多天了,身為父親的,怎能不心焦如焚。

    底下的人,把遠方即刻發回來的回信交給他的時候,魏老展開一看,良久沒有聲音。  

    ☆、【165】婆婆出手

    抵達燕都的那天,天氣依然不是很好,飄飄灑灑的雪花,好像棉絮一樣,覆蓋在車頂上。

    如此寒冷的天氣,卻依然抵擋不住百姓的熱情。

    未到燕都之前,經過燕郊的城鎮,沿途站滿了觀望的百姓。因為百姓們只要看軍隊的裝束,都知道這是護國公的軍隊。護國公是保護北燕的守護神,是這片土地的王。百姓們怎能不過來朝拜崇仰。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些百姓朝聖的場景,李敏可以把這樣的場景想像成現代的市民們看見了自己的市長省長乃至總統到達地方上巡查的那種盛況。所以,這些老百姓,不是說,因為被迫什麼的,而是,純粹出於好奇,以及中國人傳統的思想掛念作祟,想沾點喜氣貴氣。

    這樣一說,她真的是王妃了?

    李敏這一刻,方才意識到自己頭頂這個王妃的頭銜。可不比魯王妃恭王妃那些虛有其表的,只是掛著個王妃頭銜,實際上,除了拿點俸祿經營點鋪子農田,沒有什麼實權。誰讓她老公,是連皇帝都忌憚三分的護國公。魯王妃等那些王妃的老公,絕對沒有她老公有如此廣闊的封地以及人數眾多的子民。

    想到這裡,李敏不得不佩服起李家裡的老三媳婦馬氏。想當初她要嫁人之前,馬氏先趕緊來巴著她李敏,說王氏母女其實是鼠目寸光,三皇子王妃的頭銜,哪能和護國公夫人的頭銜相比,馬氏這個高瞻遠矚,可以說是在當時京師里是獨樹一幟,別具眼光。要知道,那個時候,連皇家都看衰她這個病癆鬼,哪能想到她李敏如今集榮耀富貴於一身,完全不比皇后娘娘的氣勢差。  

    不知道那個馬氏,如今帶著她那一家人如何了?

    李敏只知道反正自己給李老太太賣了個人情,提前告訴李老太太可能李家頭頂上會遇到人禍天災的事。具體,要看李老太太怎麼安排自己那幫子孫了。

    不過,說回來,以李老太太那個本事,絕對是在心裡盤算好了計劃,不會吃半點虧。只要看尚姑姑一路跟她逃過來,根本不提李老太太半點需要擔憂的話題。

    姜到底是老的辣。

    沿路,百姓圍觀瞻仰的人數不少,但是,一路都很安靜。可見,老公底下的百姓都很規矩。沒有什麼敲鑼打鼓,地方官阿諛奉承上級領導的場面出現。

    李敏心裡可以推測,這肯定都是因為自己老公的作風所註定的。其實,只要看護國公怎麼治理護國公府里,都可以知道護國公的性情。

    她老公,那是帶兵打仗慣了,人,有些粗野,但是,做事不是不細緻,更喜歡制定鐵面無私的規則,不太喜歡講究什麼賄賂人情之類的。正由於如此,護國公在京師里那種習慣了私下互賄的官場裡,吃不太開。

    好在她李敏,正好就是喜歡這樣的男人。太會說人情的,肯定是情場上也是油嘴滑舌,到處惹風流債的。男人,鐵面一點,有利於杜絕小三小四。  

    話是這樣說,沿路朝拜的百姓,可不單純都是百姓。官員即使不擺宴招待,肯定也要在旁列隊恭迎。

    據聞,她帶的這群丫鬟婆子裡頭,唯獨李嬤嬤,在護國公府里因為是老資格,算是很久以前,有幸到過北燕一回。對於這裡的風土人情,社會風俗,有些了解。

    李嬤嬤陪伴在李敏身邊,小聲地為李敏解說:“那些,站在地方衙門大人旁邊的,是當地的望族。”

    按理說,燕都有行政長官,北燕不止燕都一個城市,底下的其它城鎮,乃至鄉落,肯定是一樣要設立衙門和行政官員的。這些行政衙門,從大明王朝的行政系統過來劃分別類的話,通通是歸都督府管轄的。鑑於如今都督府,已經不是護國公掌控的了。所以,這些地方官員,是不是護國公的人,難說。

    李敏聽了李嬤嬤這句話,很快明白了這裡面的玄機。

    要說哪個人到地方上任官都好,要管得著這裡的百姓,一是要權,權從哪裡生出來,百姓能不能服你,可不是單純說你是官,人家必定服你。因此,全國最高的官員皇帝,都必須手裡緊握兩個東西,一個是兵,所謂軍權大於天,只有軍隊,可以控制天下。另一個是銀子。只有銀子能使鬼推磨,可以辦成任何自己想要的事情。  

    當地的軍隊,基本都是護國公控制的。使得皇帝設立在這裡的衙門在布兵上面,毫無建樹。掌控不了軍權,再加上富貴旁落。

    是的,當地的望族,由於之前一直都是乘蔭於護國公的庇護之下積累起來的財富,所以,這些望族,可以說,一方面不敢得罪護國公,要依靠護國公,另一方面,當然,又不太敢得罪現階段,皇帝新派來的地方官員。

    不管怎樣說,如果說部隊突然缺糧缺銀子,要靠的,當然首先是這些望族了。可以說,望族相當於北燕的富貴階級以及中產階級,對北燕這個地方,起了一定的穩定作用。

    作為這個地方的王的妃子,與當地的望族們打好關係,無疑也是一門必要的學問。

    前面的馬忽然停了下來,原來是到燕都的東門了。

    沉重的城門緩慢地打開。整齊排列在城門兩側的男女老少,都衣著華麗,盡顯雍容華貴。仔細看,這些人的裝飾,與京師里的達官貴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城門上,屬於護國公獨特的號角聲,吹響了起來,響徹藍天白雲。

    沒有什麼吾皇萬歲萬萬歲的聲音,可是,李敏能感受到,此次隨老公進入燕都,和那個時候陪老公回京師,感覺是兩碼事。只記得上一次,她是感覺,自己走入了他人設置好的局裡,不免會有些精神緊張,手心發汗。這一次,感覺很親切,很安心,這裡畢竟是他承諾給她的,他們的家了。  

    馬車向前行駛了一段距離,剛通過城門,再次停了下來。

    前面,一個身著藍袍的官員,雙手抱拱,站在了護國公面前。

    朱隸坐在高頭大馬上,俯瞰那年歲中年的大臣,只淡淡地一聲:“呂都督,不必多禮了。本王只不過是例行公事,回北燕履職而已。”

    呂博瑞,正是之前,剛被萬曆爺排到燕都都督府替代掉之前沒有辦好差事的都督的新任地方父母官,到職時間不到兩個月。

    可以說,連朱隸,對於這個剛被皇帝派來不到兩個月的地方大臣,都是不太熟悉的。畢竟,那兩個月,他都在京師里,沒有回北燕。當然,公孫良生這些謀士,肯定要提前做好收集情報的工作。

    呂博瑞並沒有抬頭,依舊恭敬地道了聲:“恭迎王爺回北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4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