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93頁

    明德對那側邊佇立的一位僧人喊了聲:“蓮生,你過來。”

    被稱呼為蓮生的那個僧人,李敏想,倘若自己剛才沒有看走眼的話,一開始聞及動靜和明德幾乎同時趕來的僧人,但是明顯比明德更快一步的,正好是明德大師現在叫的那位。

    現在隨明德的聲音望過去,見是在左側的雪地里,一棵雪松之下,一位年輕的僧人,佇立在那兒,兩袖清風,很是俊秀養眼。

    年紀約不過二十出頭的模樣,一襲樸素的灰袍,像是與四周的太白寺僧人沒有兩樣。只有注意看,才能發現,灰袍的交衽上與其他僧人略有不同,是一條白邊。這意味什麼不得而知。

    其樣貌上,卻無疑是比在場所有僧人都要出眾,為一枝獨秀。見其是皮膚白淨,眉目清秀,飛長的睫毛宛如碟翼靈動,底下一雙堪比皓石的眸子,更是猶如兩汪清泉之中映著明月般的幽謐和清澈,身材頎長,長身玉立,俊美的容貌,讓人宛如是看的是山水畫中的人物。

    背著竹簍的蓮生,頭上包著條青布,左眉角有一顆宛如妖艷的紅痣,不細看沒能看出來。聽到明德的叫聲,在雪地里走了過來。

    李敏幾乎聽不見他腳踩在雪地里的聲音,只能是看見他一雙腳上的灰色棉鞋與白襪,便想,這人年紀輕輕,輕功已經是如此了得了,未來豈不是不可估量的一位。  

    僧人的丹藥,大都是由寺廟秘方製成,一般沒有必要,寺里規定,是不可以隨意帶寺廟裡的丹藥出外的。因此,蓮生是放下了肩頭背的竹簍,從竹簍裡面翻找,修長的指頭從竹簍里撿出了一株藥糙來。

    李敏一看,都不禁驚訝:“是勿忘我?”

    勿忘我,在中醫里叫做止血糙,紫珠糙。顧名思義,是一種可以止血的藥糙,用於外科傷科,內服內科止血,都有其廣泛的應用。不過這個東西,適合生長的溫度是在十五到二十度,地理位置的話,海拔兩千到四千米的高山都會有。

    太白寺這個地理位置合適,只是這個溫度?

    僧人們一聽她說出勿忘我的名字,臉上不禁都略閃過了一抹詫異。

    一般貴婦人,在宅子裡養尊處優,出門坐車的,哪有可能進山挖糙采糙,混的一身泥巴。說是聽人道聽途說,懂得幾個藥名是有可能,但是,說到看見不知名的藥糙能一眼要辨認出藥糙並說出名字,那幾乎是極少有的事兒。

    明德緊接問:“莫非隸王妃認得糙藥?”

    那還用說嗎?咱隸王妃首先是李大夫,然後才是隸王妃。蘭燕這句話忍著沒有出口,是因為李敏不喜歡聲張。可那位孫婆子剛被李敏罵過一頓之後,急於將功補過,又管不住自己嘴巴里,脫口就出:“放肆!我們王妃是普天下獨一無二的神醫,宮裡皇上太后病了,都得求著我們王妃。王妃剛到燕都,就把大家都認為沒有救了的魏府四少爺治好了。”  

    魏子裘那個傷,明德等僧人在太白寺上,都是略有聽說的。雖然魏府沒有直接求助於太白寺,但是,魏府保家衛國,為一代忠臣,倍受世人尊敬。所以魏府沒有必要求助,太白寺都會主動派人把廟中的傷科聖藥送到魏府,希望能助其一臂之力。

    可很顯然,他們的藥,是治不好需要手術和抗生素的魏子裘的傷。

    孫婆子得意洋洋說完了這番話,挨了李敏一記不客氣的冷光,頭頂上全冒虛汗了,立馬跪下來,左右開弓賞了自己兩個嘴巴:“奴婢該死!”

    李敏涼涼地從她頭頂上收回了目光,回身,對僧人們一番解釋:“請師父們見諒,家奴呱噪,是府里管教不力。本妃對於藥糙,也是略有所聞罷了,不能和常年在山中採藥尋藥的師傅們相比。本妃說的勿忘我,是指紫珠糙。不過,本妃記得,這個紫珠糙,一般生於春夏秋,冬季應該鮮有所見。本妃實在欽佩這位師父,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還能尋找到紫珠糙。”

    剛孫婆子夸李敏的話是不是虛張聲勢,其實,只要聽李敏這樣三言兩語說出紫珠糙這個事物來,都知道李敏絕對是在醫學造詣上有豐富的學識。

    明德當即表態,歉意道:“是老衲記性不好,隸王妃醫術早已名揚天下,老衲一時給忘了,請隸王妃見諒。”  

    李敏對此只是淡淡然一笑。人家哪裡是忘了,不可能是忘了,只是道聽途說的,遠不如眼見為實。如果沒有親眼所見,想要這些僧人光聽他人說就承認她李敏,那是萬萬不可能的。這也是為什麼她來到燕都以後,無論趙氏林氏,各方各派都爭著來討好她李敏,可這個太白寺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要不是婆婆突然提起——對了,她老公都從來不提太白寺。是不必要提,還是說其它緣故?

    尤氏的左膝蓋頭上,磕絆的一個傷口比較大,還是流了比較多的血的,有這株紫珠糙,可以稍微幫著先給尤氏止點血。奉了李敏命令走過來的尚姑姑,拿了紫珠糙,走進轎子,與孫婆子等人一塊,給尤氏敷藥。

    轎子裡,由此傳出尤氏哎呦,哎呦,好像那藥糙敷下去更疼了。這點當然不是因為藥糙敷下去更痛,只是尤氏之前暈著沒有動,現在動一動,全身筋骨都想疼,傷口一碰,那更是有些疼痛了。

    心煩意亂的尤氏,加上不善於忍痛,一巴掌忽掃在給她敷藥的尚姑姑和孫婆子頭上:“沒用的東西!粗手粗腳的,不會讓個手腳靈巧點的過來給本妃敷藥嗎?對了,那個誰——”

    誰?  

    尤氏這刻想起自己兒媳婦了。兒媳婦為一代名醫,給她敷點藥有什麼難的。

    李敏未曾反應,明德卻忽然間先站在了她面前,像是擋住她說:“隸王妃,此等小事,不需要由王妃親力親為。待老衲帶徒弟過去指導下就可。”

    只見明德幾步過去到尤氏那轎子以後,沒多久,尤氏那頭不發聲了。

    之後,為不耽誤行程,李敏坐上了竹轎,讓太白寺的僧人把自己抬上了山。

    話先說回之前堵住了山路,最終導致讓李敏和尤氏不得不繞道而走的那幾戶人家,說起這幾戶人家的身份和來歷,名頭卻都是不小的呢。

    吵架的其中一方,是寧遠侯府里的。以寧遠侯府大少奶奶袁氏為首,袁氏帶了平日裡與自己關係不錯的小姑朱湘怡同行,至於府里三少奶奶赫氏為何突然和她們湊一塊來了,那是不得而知。

    另一方,雖然身份不如寧遠侯府為王府親戚來的顯貴,卻也是燕都里數一數二的最有錢的有錢人,靠著賣鹽賣酒發跡的商戶柏家。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商人,雖然這些人以商起家,可是一旦賺足了銀兩,培養子弟讀書通過科考和捐官、聯姻等途徑,躋身貴族之列,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做起來絕對不是很難。  

    柏家很有錢,做生意的,難免與一些達官貴族都扯上關係。只是這個柏家,貌似近來比較巴結新來的都督府大人,與都督府里的夫人晉氏關係良好,有可能因此與寧遠侯府走的疏忽了一些。

    口角一起,不一定真的是柏家的人,必得讓著那有名無實的寧遠侯府。

    柏家夫人潘氏,今天帶的是自己小女兒柏喜惠。兩人見著今日天氣甚好,也是趕著到太白寺搶香位牌。哪知道,今天來的人特別多,大概是因為今天太白寺第一天開放香位牌牌位,所以,一個個都怕晚了沒有位置了。

    後來聽說,有些人家,是趕著提前一天晚上就到太白寺門前排隊了。但是,對她們這些太有錢有勢的人來說,親自晚上來排隊,好像有緣分,等到這會兒來,明顯,又是與他人撞上堵上了。

    吵架始因於朱湘怡的轎子,要超前面的轎子時,與柏喜惠的轎子不小心碰在了一塊兒。這是由於山路只有一條,而且,面積狹窄,一般,是沒有辦法兩頂轎子並排在一起走的。

    柏喜惠本人呢,是對顛簸的山路比較敏感,哪怕坐在轎子裡爬山都覺得顛簸辛苦,所以讓轎夫慢慢走,因此導致排在她後面的人,都不得不陪著她放慢了上山的速度。

    有些人天生的急性子,那絕對是忍受不起這些耽誤的,一如剛好排在柏家小姐後面的朱湘怡。這位寧遠侯府的小姐心裡早就等的著急,眼看前面的轎子磨磨蹭蹭的,始終不肯讓路,決定超過去。哪知剛要趕超,柏喜惠竟然不給她超,擋著路不說,還當場鬧了起來。  

    兩家小姐都是嬌貴的,底下的奴才為了自家主子,更是大打出手,一同過來的嫂子、母親,都是不在話下,落力幫自己人。

    這樣一團,本來由兩家引起的爭吵,到了後面,越擴越大,後面被堵著路的人,都一塊兒跟著吵。

    一路吵到了山底下。真正驚動到太白寺,卻是因為尤氏為了繞道出的那個意外。在送李敏尤氏上山以後,從李敏口裡得知了山道因為有人吵架導致被堵,明德率著幾個院裡的僧人,趕著下山維持秩序去了。離開前,吩咐徒兒蓮生,好好招待李敏她們。

    太白寺算是個寺規嚴苛的地方,寺廟裡,各個院子之間的僧人,如果沒有必要,並不互相往來,並不插手各自的事務,為各奉其職。有事如果需要互相幫忙,要稟告到上面去,由上面領導的僧人協調發令。可以說,一個寺院,相當於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了。

    按照太白寺的規矩,由於太白寺是為護國公府的祖廟為中心而建的,因此,像護國公府自身府里的人來,相當於第一級貴客,理應由方丈親自接待。

    方丈如果不便接客,可由方丈指令,如廟內有一定身份和等級的高僧代替方丈主持先代為接見。

    明德走之前,已經命人先趕緊通知方丈屋裡的人了。可是,李敏在這個寺院的屋子裡坐了有一會兒,都明顯不見有人來見。  

    反而是隔壁,自己婆婆到了舒服的地方了,越發厲害地喊疼喊痛的。

    猶如孫婆子之前所說漏嘴的,尤氏要是不趁機給這些僧人一些下馬威,那就怪了。

    李敏想,要是她是太白寺里的僧人,這會兒肯定也是用力躲著尤氏不可,所以那些僧人為什麼遲遲不出現,可想而知。

    兩個小比丘,可能年紀都只是在七八歲左右,挑著熱水的桶進了院子。

    李敏透過窗戶,可以看見那些僧人們忙碌,雖然有些年紀很小,但是做起活來,都是有很有秩序,明顯都是因為那個叫蓮生的僧人指揮得力的緣故。

    那些猶如孩子年紀的小和尚們,對於她們的到來,明顯也是很好奇的,一個個,對叫喊叫疼的尤氏窗口眺望,接著,又偷偷地往李敏的屋子裡瞟眼。

    “那是誰?聽說是護國公夫人。”

    “靖王妃嗎?懷聖公的夫人?靖王妃蓮生都沒有見過吧?不過,我聽師兄說過,說靖王妃很麻煩的,從以前都很麻煩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9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