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1頁

    之所以不支持順義的阮潢,是因為安南長期內亂也不利於貿易,何況如果大明支持一個叛臣,這名聲委實不好,怎麼說忠君愛國可是我要提倡的。

    “好了,今天就談到這吧,幾位愛卿一路辛苦,朕特意讓光祿寺準備了午膳,你們用過飯再到各部報到。”

    “臣等謝皇上賜宴!”

    我滿意的看著他們的表現,安頓好南邊,我才有精力來對付北面的女真跟蒙古人。只要大明朝廷全力對付遼東,還怕女真人不亡國?

    第九十二章 結盟

    宋獻策出使察哈爾很快有了消息,大同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給我發來了宋獻策的奏摺。因為這次只是協商,也就沒有什麼國書之類的東西。在奏摺中,宋獻策詳細的敘述了此次跟林丹汗接觸的結果。

    林丹汗倒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纏,收了銀子之後,有模有樣的跟宋獻策開始商討關於結盟的事情。察哈爾方面也沒有提出什麼特別要求,都是按原先的舊例,要求開放大同,宣府互市,除了茶,鹽,布匹外還要一定數量的鐵器,察哈爾方面則以馬匹來交換;另外就是要大明方面把給其他三大部的賞銀,馬價銀都給察哈爾部;察哈爾部每年的賞銀為八萬一千兩白銀;聯合會戰中,蒙古兵每月糧餉一兩五錢,斬八旗兵丁一級,賞白銀五十兩。  

    這個結果恐怕是宋獻策費了不少心思才爭來的,畢竟在林丹汗看來,大明主動跟察哈爾結盟,就是為了聯合他對付女真人,大明是有求於他,他可以獅子大開口的向明朝要價,特別是其中提出要大明提供鐵器。蒙古自身產鐵甚少,鐵器又是軍備物資,大明至成祖開放馬市起,從沒有向周邊輸出過鐵器,大明煉鐵廠都是實行軍管,各處用鐵由兵工兩部調配。歷來蒙古從大明所得到的鐵器都是民間私自偷運,所得不多。林丹汗便是想乘此機會大撈一把,裝備他的蒙古騎兵。可以看得出他對此次結盟倒是心思不少,在打大明的主意了!

    因為跟蒙古人和談事關重大,即使我是皇帝也不能自專,更何況裡面的條款有違祖制。若是我私自答應,少不得幾個大臣要跪死在午門外。所以接到宋獻策奏摺的第二天早朝,我就這件事專門跟大臣們商議。但這次的朝議卻是上回的重演。以溫體仁,鄭以偉為首的一派堅決反對跟察哈爾結盟,以兵部尚書王永光為首的一派就支持和議,剩下的都是中間派,還在左右觀望。

    “皇上,察哈爾竟要求輸入鐵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皇上同意便是太阿倒持,最終便是要傷及大明啊。大明若重蹈覆轍,皇上亦無面去見大明列祖列宗啊!老臣今日口出不敬,皇上若能納諫,臣甘願受罪死而無憾!”講到後面,鄭以偉是老淚縱橫,伏地不起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這是鄭以偉第二次在朝堂上苦諫了,他的表現確實是讓人覺得是一個剛直的忠臣,不管他的見解是對是錯,無需太久,很快他敢於勸諫的名聲就會傳遍仕林,說不定後人寫史書也少不了一筆,這大概就是大明文臣們所重的名吧。名利總是誘人的,經鄭以偉這麼一來,以後大臣們會不會議事的時候不管對錯都死諫一下呢?!我是不是該在這個時候堵住這個風氣?!

    我也不知道我這是第幾次走神了,朝中兩派爭來爭去都沒有說服對方。

    “這…鄭愛卿請起。此事尚在商議中,大夥權衡利弊方做決斷。若確實有害於大明,朕又怎會答應!愛卿快快請起!”

    聽到我這麼說,鄭以偉才顫抖的站起來,顫巍巍的回到班列。我見到如此,面對這這個年齡都可以做我祖父的鄭以偉,我又不忍心再呵責什麼!

    “其他大臣的意見呢?!”

    下邊的大臣互相觀望了下,最後是兵部尚書王永光出來道:“皇上,微臣以為鄭大人所言雖不可不慮。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如果大明不與察哈爾部結盟,其害大於利!大明將在遼東,大同兩線受敵。如今大明在遼東集兵十八萬,每年花費軍資四百餘萬兩白銀。若察哈爾部乘機要挾,九邊興兵,臣恐國庫難以支撐。到時京師背腹受敵,大明危矣。若是這樣,我等才是大明的罪臣!兩權相害取其輕!皇上,微臣以為可以與察哈爾部再議,務必結盟。”  

    王永光的話得到主和派的附和,此時鄭以偉因為心情激動,岔了氣無力反駁,好一會才聽到有人說:

    “皇上,臣以為此事王大人危言聳聽了。”說話的是翰林編修文震孟,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從孫,素有名聲。鄭以偉博學多才,文震孟甚是敬服,平日以師禮侍之。他見鄭以偉被王永光一番話說得還沒有回過氣來便出言相助。

    “如今遼東乃是鼎足之勢,察哈爾不與大明結盟,卻也未必與女真人狼狽為奸。成祖設置九邊便是為了防備蒙古,每年耗糧餉無數,如今即便大同披兵,難道其餘八邊數十萬人馬不足抵擋察哈爾部?|Qī-shū-ωǎng|天啟二年,王化貞便是依靠蒙古人,方導致廣寧之失。前事可鑑,臣以為整飭九邊方是正道。”

    文震孟的話說得堂堂正正讓王永光不知如何反駁,畢竟在大同,宣化,延綏,等八府駐有四十餘萬大軍,是專門用以防備蒙古人的。可王永光也知道,這四十萬裡面不知藏了多少的水分,剩下的士兵戰鬥力極為有限,怎麼擋得住蒙古的鐵騎呢?!北面長城年久失修,騎兵很容易就從當中關口突破而入,直指京師。可以說,北疆長城防線是處處有漏洞,根本就經不起折騰。可這話,他作為兵部尚書是不能說的,儘管朝中大臣也彼此心知肚明。他支吾了半會才道: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