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頁
特別是古希臘軍隊廣泛裝備的青銅圓盾沉重無比,必須以數道皮帶綁縛在左臂上才能支撐得住,使用時甚為不便且只能防護身體的左側面。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在軍隊的主力轉為由非職業軍人出身的有產市民構成後,為了互相掩護缺乏防護的身體右側並有效地進行戰鬥,方陣戰術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應運而生。
公元前四百年,斯巴達人在曼丁怪亞戰場上為了使喚方陣步伐整齊,還專門建立了笛子隊,步兵們踏著笛子的節奏而緩慢地前進。
這個時期的方陣戰術在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繼承者亞歷山大的時代發展到了頂峰,基本隊形變為手持六米長槍的十六人人縱隊、並有騎兵和排成鬆散隊形的輕步兵掩護配合。
各兵種有機結合成原始的多兵種混成部隊,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在亞歷山大死後,馬其頓方陣仍舊作為最強的步兵戰鬥隊形君臨於戰場之上,但亞歷山大創造出來的諸多戰術卻沒能得到繼續發展,反而停滯不前。
步兵裝備變得更為沉重、機動能力進一步退化;而本該掩護方陣側翼的騎兵部隊卻反而被削弱了。後來,馬其頓王國和他們的方陣敗給了羅馬人和他們的無敵軍團。
第二十二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
公孫策一馬當先,雷電戟直指前方,見馬其頓聯軍槍陣兩翼近萬騎軍出動,人數整整是自己的兩倍。
“衝過去,踏死他們!”
他有這個底氣,因為他手下的五千騎,都是半重甲騎士,衝擊力量十足。而他的雷電戟,又是開道利器,只要他與張遼趙雲聯手沖亂敵陣,其後大軍蒙著腦袋衝擊就足夠了!
此時的西魏,兵製革新後,只有校尉一級才有親兵,他們的親兵就是自己的天兵,其他多餘的天兵重新劃分,依照特長劃分軍種。
而趙雲、張遼這樣的無雙級神將,他們麾下天兵都是極具戰力和潛力的部隊,將他們打散建制是一種浪費。
迎面衝來的波斯弓騎一個個眉目高深,神情中戰意不高,望著決然衝鋒,毫無退縮之意的五千重甲騎兵,他們喪膽。
他們被人數遠遠少於他們的馬其頓人征服,只能說明他們水,原本為自己而戰都會降服於敵人,更別說是為自己投降的敵人賣命。
他們大多數張弓扣箭,有的甚至還沒有抽箭,就繼續一份為二,繞開公孫策鐵騎洪流,繞到鐵騎兩翼,準備側面放箭夾擊公孫策。
於是馬其頓槍陣就出現在了公孫策面前,槍陣寬半里有餘,厚達四十米。
第一排槍兵手持長槍平直指向前方,第二排手中長槍朝前角度微微上揚,直到第十排為止,餘下槍兵長槍都豎直朝天,這樣利於行軍,也節省體力。
每一桿長槍都是六七米長的超長槍兵,在公孫策面前,好好的闡述了什麼叫做槍如林!
他在高大的赤兔馬上,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看不到盡頭的槍林,如果不是有手中雷電戟安心,他現在可能已經墮了戰意。
槍陣百米範圍內,排在最前的伏曉光所部朝兩翼分掠,以連弩在馬上疾射,雖千騎,也讓馬其頓人見識到了什麼叫做箭如雨!
弩箭強勁,射傷的人要比射死的多。因為馬其頓應徵長槍兵人手一塊大盾,移動能力很弱,但堅守能力大增。
而黑色的馬其頓應徵長槍兵後面,是白色重甲鍍銀的馬其頓皇家槍盾兵。這些傢伙的體格透過寬大厚重的戰甲,可以看出他們論體力絕對要比應徵長槍兵要強健的多。
“殺!”
公孫策故技重施,五十米的範圍內將雷電戟投擲而出,盤旋的雷電戟在槍林中飛旋,所經過的地方,槍林下面的槍兵都七倒八歪電翻一地,加上伏曉光剛才的箭雨打擊,槍陣最前方已經混亂,公孫策一戟投出,又製造了一個缺口!
槍陣最重的整體性被破壞,擺在公孫策面前的槍陣,就是一堆待砍的頭顱!
“他是宙斯之子,可以御使雷電力量的神之子!”一名統御黑衣應徵長槍兵的希臘將領竭聲大吼,很是驚慌。
他準備逃了。
他當面正是戴著面甲衝來的公孫策,公孫策不知道他面前這個馬其頓將軍在喊什麼,甚至聽不清他在喊什麼,他對著雷電戟一招,雷電戟如蛇,彈射而起,穿過槍兵,電翻一地槍兵後,戟刃划過那名希臘將領脖頸。
希臘將領甚至還沒有感覺到痛苦,只覺得面前藍色一閃,就失去了意識,隨即整個人被赤兔馬撞個正著,赤兔馬一頭將他撞飛二十來米,打翻一地槍兵,為公孫策清理出了一條殺透槍陣的通道!
馬其頓本陣,白髮克利圖斯見波斯騎兵繞陣而走,當即大怒,當看到公孫策御使雷電戟,將槍陣秩序擊破,當即驚怒交加,深感恐懼。
在西州也有使用靈兵的人,不過使用者都是血脈高貴的人,比如他所效忠的亞歷山大大帝。
還有各種神之子,使用某一系神靈相關的靈力的人,則會被成為這一系的神之子。其中唯獨沒有見過使用雷電力量的人,所以公孫策的出現,讓不少希臘人大是驚怖。
公孫策躍馬挺戟,衝進槍陣大開大合,翻江倒海一樣的氣勢,使得他面前的槍兵紛紛潰散,而公孫策想要發揮雷電戟的力量,就必須一直往前沖,要與自己的部隊拉開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