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頁
其外祖父是隋煬帝楊廣,其祖父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其父是一代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其一人身有楊隋,李唐,和獨孤氏三豪門之血脈,可謂天下第一。
李恪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中最賢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而作罷。高宗李治即位後,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陷害至死。前朝太祖曾經評價李恪為“英物”,為李世民不立李恪為太子而感到惋惜。
各種史料可見,李恪與日理萬機的父親經常見面,父子相愛,關係融洽;甚至與李恪關係密切的人,太宗都會另眼看待。李恪頗得父親疼愛與欣賞,特別是“類己”的評價,這在有著家天下法則的帝制時代,是有著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
巍巍大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繁華的國家,其疆域東至大海,西越巴爾卡什湖,南涉南海,北到興安嶺,遼闊之極!
國家如此之大,國務如此繁複,然而,不論是教育栽培李恪德才,還是責罰糾正李恪過錯,常見太宗親歷親為,或者父子促膝,或者丹書通信,動之以父子真情,曉之以聖義賢理,申之以國法嚴肅,娓娓道來,語重心長,足見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期盼!
後來齊王李祐謀反,將太子李承乾咬出,於是李承乾被廢。李世民打算立李泰為太子,李泰這個傢伙有才華,但心思狠毒。李承乾雖然被廢,為了以後安穩度日,面見李世民說李泰繼位,李世民諸子鮮有能存活的!
知子莫如父,李世民也知道,還是很猶豫。雖然李泰是長孫無忌的外甥,但為了其他外甥的安全,長孫無忌以大舅子的身份勸諫李世民,於是李泰不僅沒當成太子,反被幽禁。
李世民想冊立李恪為太子,長孫無忌的妹妹是皇后,自然振振有詞的說不立嫡,會給後世帶來無窮禍患!主張立長孫無垢的另一個兒子李治,李治是嫡子,而且還孝順,雖然性子懦弱。不過這樣,他長孫無忌這個當皇帝舅舅的丞相,日子就會更滋潤不是?
李恪的血統之高貴,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死穴。隋唐兩代皇帝都是獨孤信的外孫,是親戚。兩朝的體制,也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統治力量,都是關隴軍功貴族。
所以很多李唐元老害怕李恪這個身兼隋唐兩代皇室血統的皇子即位後,隋朝一系的勢力會死灰復燃。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幫人會和他們搶位置。在這種大勢下,李恪這個很類似李世民的英武皇子落選。
李恪有無爭儲之心,目前史書並無具體記載;並考後世對李恪的良好評價,有自知之明,而不輕舉妄動,李恪還是很當得起的!
不過此事,成為李恪與國舅長孫無忌矛盾的起點。等到李治登基,先是長孫無忌、褚遂良與王皇后的戚族共同謀立太子李忠,後借“房遺愛謀反案”冤殺了吳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很久以前有個電視劇《薛仁貴》,裡面那個某張扮演的哭哭啼啼,殘疾還企圖謀反王爺就是李道宗。這是污衊,李道宗是李世民同輩宗室里,最能打仗的人,沒有之一!
至此,長孫無忌炙手可熱的權勢達到頂點——但是同時,相權也已經強過皇權,政局的平衡被打破,這在帝制體制下,必然會導致後來的朝局進一步洗牌。
為了對付這個強勢的舅舅,李治將強勢的武媚娘推出來。武媚娘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將長孫無忌集團玩弄於手掌,盡數幹掉。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李恪被冤殺後,海內冤之,絕天下望。
長孫無忌被誣陷謀反,以罪賜死之後,唐高宗追封李恪為鬱林郡王並為其立宗廟。他的四個兒子被流放嶺南,但未被加害,在武后時期封王加爵,親王一人、嗣吳王一人,郡王兩人,有的歷任五州刺史,有的歷任六州刺史,子孫四代、五服之內,名臣輩出!
太宗十四子中惟李恪名下附註“子成王千里,孫信安王”,越王李貞名下附註“琅邪王沖”。其他兒子,都是身死王爵除。這說明什麼?說明李恪很善於教導兒子,更說明,李恪基因確實優秀!
李恪之孫李諱被封為信安王“居家嚴毅,善訓,諸子皆有美名,三子恆、嶧、峴皆至達官”,尤以李峴相肅宗“獨守正”而成為一代名相!
《舊唐書》作者後晉劉昫對人才輩出、名臣如雲的大唐人物以苛刻到變態的眼光挑選寫傳,居然為李恪的三位曾孫李恆、李嶧、李峴分別立傳。這為史書所罕見!
可以說,李恪是大唐出類拔萃的棟樑之材!
附帶前朝太祖點評:“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假若李世民傳位於李恪的構想得以實現,那麼“貞觀之治”後的大唐,在李恪經營之下,也許有鮮花著錦之榮、烈火烹油之盛。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但是,這裡可以!
李恪與李世民帶領下的晉國,夾在北方侵掠成性的遊牧民族、東邊強燕、西邊霸秦和南邊死仇武周之間,中間還有一個世之虓虎公孫策,究竟能不能發展起來,並強盛起來?
而隨李恪一起復活的嫡長子李仁,是被武則天讚嘆為“李氏千里馬”而改名為李千里的牛人,祖孫三人英明無比,前赴後繼,大晉真的會被強國摧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