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2頁

    “張大人,東門軍情緊急,物品不夠了,張縣令請求支援。”一個滿臉烏黑,頭髮凌亂的士兵跑到張昭面前報告著。

    張昭聽說張紘防守的東門緊急,於是無奈的掃視了眾人一眼,吩咐到:“人在城在,城破人亡!傳我命令,讓民兵屯的人全部速度給我送物資到四個城門和各個城牆。鄉親們,如果你們還願意信任我,還想過安定的生活,希望你們不要逃亡,大家各自回家,願意跟我們一起抵抗敵人的就隨我一起去搬運東西,其他的就全部給我回家待著。”

    說完後,張昭就在士兵的保護下組織民兵搬送物資。而那些黑壓壓的民眾聽完張昭的話後,有部分人仍舊選擇要逃亡,有部分人直接回家了。還有部分人感到羞愧和憤怒,把行李包讓親人帶回去,然後也奔赴了群眾的搬運工作。不多久,原來只有三萬多守備軍力的鄱陽城,一下子又增加了好幾萬的百姓參戰。張昭把這些民兵和百姓們組織在一起,每百人一隊,輪流搬運石頭、拱木上城牆,每個城牆上留守十隊負責燒水、煮油備用,更多的民眾見有士兵倒下去的時候,則直接站在原本士兵的位置上繼續向城外砸著這些石頭、拱木或是灑著開水和沸油……

    五天過後,鄱陽城內的孫策軍多次打退敵人瘋狂的進攻,西門和北門方向的敵人好象減弱了不少,但是東門和南門的敵人卻仍舊進入瘋狂進攻狀態。只見東門的指揮官張紘此刻眉頭大皺,再這麼下去不行,就算所有的物資品全部消耗掉也不可能打退敵人的進攻,這個紀靈還真是一號人物。  

    “大家不用害怕,敵人也已經被我們外圍的援軍包圍了,所以此刻才會瘋狂的攻城,只要我們把敵人困在城下,讓我們的援軍解決他們,沒有多少補給的敵人必然會潰敗的。大家一定要堅持到底!啊……”張紘說到最後,突然像是發瘋似的大叫了一聲,原來他剛才為了鼓舞士氣,站在城門中央地帶安撫參戰的將士和百姓們,冷不防被城下的紀靈一箭從背部射穿到前胸,一聲“啊”的驚呼聲讓所有在場的將士和百姓害怕和憤怒到了極點。於是幾個人負責把張紘抬下去,另外的人主動的組織起來,繼續抵抗城外的敵人。

    “什麼,子綱死了,怎麼死的?被利箭貫胸而死!”張昭第一時間內就知道了張紘被敵人射死的事情,看著張紘那雙死不瞑目的眼神,張昭伸手幫他合上,沉痛的哭到:“子綱,你先在這休息一下!放心的休息吧,東門接下來就交給我了!”然後一直仁慈有長者之風的張昭悲憤的喊了聲:“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然後毅然的走上了東門指揮戰鬥。

    所有的將士似乎受到了張昭那悲戚情緒的感染一般,從東門、南門、西門一直到北門,所有的人不約而同的喊起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口號!先是從東門的將士和搬運的百姓,然後感染到負責向其他三門搬運的百姓,接著就是其他三門的將士和指揮官,當下所有人都知道張紘死了,於是全城武裝力量更是化悲憤為力量一般,肅穆異常的攻擊著城牆外面的敵人。  

    “大人,敵人不再進攻了,好象發生什麼事了?”身在南門的周泰聽到屬下的報告,當下也向城外看過去,只見敵人漸漸遠去,確實是在退兵,不知道是敵人的誘敵之計還是真正退兵,當下就吩咐著:“你們繼續給我防守好,千萬別大意!我去找軍師商量。”

    “奇怪,蔡瑁軍雖然傷亡慘重,奈何不了我們,但是有紀靈的六萬大軍輔助,怎麼說也不應該撤退,難道又有什麼陰謀詭計,看來我得去問問子布先生和郭軍師。”身為北門指揮官的蔣欽也離開了指揮台。

    “難道是我們的援軍到了?”張昭見之前還洶湧澎湃進攻著的紀靈軍,現在竟然如潮水般退了下去。

    “傳我話,告訴張大人、周將軍和蔣將軍,速度在西門匯合!”郭嘉看了看西門城下那些不戰而退的蔡瑁軍,然後再朝遠處的方向看了看,若有所思一刻,當下就向傳令官下達了命令。

    PS:因為孫策畢竟是年輕人,所以凝楓不大願意給他安排太多成名人物,借一些戰役清除一部分人,讓年輕人更能有出頭之日……想必大家在現實中,有時候也會碰到同感之事吧……謝謝大家的支持!凝楓會繼續努力!  

    第三十一章 敵人撤退

    “奉孝,你說敵人為什麼撤退,這裡會不會隱藏著什麼陰謀?”張昭百思不得其解,敵人總共有十萬大軍,即使在幾次的衝鋒中也不見得損失多少,兩軍加起來至少也還有七、八萬軍力,怎麼一下子說撤就撤。

    “是啊,先前我見淮南軍還非常的勇猛不懼死,可一瞬間卻都遠遠的避開了,難道真的是我們的援軍到了?”周泰也疑問的說著。

    “我的情況也差不多,荊州士兵沒有了先前的銳氣,而且我還發現他們撤退得很著急!”蔣欽也報告著自己的情況。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那麼荊州兵退兵急切一定是因為後方著火了。大家想想,黃將軍、太史校尉、甘校尉、孫大人和管校尉五人在敵人後方,敵人雖然會防範著,但是甘將軍他們豈是容易防範得了的人!這個就是蔡瑁退兵的原因之一,至於紀靈退兵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郭嘉此刻儼然就是一個軍師的派頭。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