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范增站起身來一揖到地,沉聲道:“范增願效仿姜尚,輔助項將軍成就不世霸業。”
項梁大喜道:“得范先生我項梁如同文王遇姜尚也。”
兩人相繼大笑。一人自喻姜尚,一人自比姬昌,弦外之音,不言而語。
兩人再度坐下。
雙方即已交心,范增也不在客套,直言道:“項將軍是否在考慮能否吞曹?”
項梁神色微變,這個想法只是在他腦中想過,並非說出來,就連項伯、項羽還未來得及告訴,想不到卻被范增一言猜中,猶豫的半響點頭道:“不錯,梁確有這種想法。曹操所居之丹陽富庶,乃魚米之鄉,治下百姓驍勇善戰又是江東門戶,落入他人之手,項梁如同芒刺在背。”
范增點了點頭,項梁的坦誠讓他很是滿意,遂道:“我認為將軍大可不必如此,這曹操智勇雙全,用兵如神,乃是一位堪比孫武子、范蠡之不世帥才也,若將將之收為己用,可戰無不勝,成就大事。”
“收為己用?”項梁長嘆道:“並非在下沒有想過,只是那曹操實力比項某還要強上三分,如何收得?”
范增大笑:“當今世上,人分數類。其中有項梁將軍這等英主,亦有項少將軍這等驚世霸才,還有子房賢侄的運籌帷幄,當然亦有曹操這類不世帥才。項梁將軍,項少將軍雄心壯志,都不甘為人後。而子房賢侄和那曹操卻無野心,好比姜尚一般,有通天之能,卻無稱霸之心。他們唯一的目的便是推翻暴秦。若非明主遲遲不出,他未必會在曲阿起義。因此,將軍想要收服曹操,並非是不可能之事。”
項梁眼中閃現出了一絲異彩道:“果真如此?”
范增肯定的說道:“不假,但才高之人,必有心高之處。將軍想要讓曹操折服卻不是一件輕易之事。”
“這點我也認同!”在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項羽這時走了出來,“我與曹操有過接觸,此人絲毫未有王霸之氣。交談之間,無所禁忌,竟然不顧身份與我兄弟相稱。還讓侄兒帶話,說願意與我項家軍結盟,共抗暴秦。”
如果范增的話讓項梁還有一些懷疑以外,項羽的這番話正好打消了他的疑心。
范增見項梁已經有了決定,乘勝追擊道:“項將軍,曹操此人不世帥才,若不能收為己用,必須殺之。然以項將軍之能,只須誠心以待,必可讓曹操歸心。”
其實,范增陷入了一個誤區。正如他所言一般,才高之人,必有心高之處。他范增自視才高,性格剛硬暴烈,相當自負。
自認為一雙眼睛能看透天下之事,可是他卻不知,他或許能看透項梁,能看透項羽,更可能看透張良,但他未必就能看透曹操。
以曹操的城府來言,放眼整個秦末除了年青時的始皇帝外,無人與之媲美,又其是他范增輕易可以看透的了得。
怪只怪他太過自負了。
曹操不顯吞天下之氣乃是因為他至今還沒有這個實力,不願成為眾矢之的。就如當年他屈從袁紹一般,雖然心中將其視為自己的勁敵,但依舊不露聲色,處處忍讓,在兗州這四戰之地,暗中儲蓄實力。
當范增真正醒悟過來,明白曹操用意之時,為時已晚。曹操已非如今這般是個弱小可欺的鯉魚,而是那躍過龍門騰飛在九天之上的巨龍,威勢無可抵擋。
范增之能,讓大楚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輝,但也因為這一失策,使得大楚陷入無力往回的絕地。
項梁再度向范增求教,問道:“我軍以後該如何抉擇。”
范增自言道:“第一、聯合曹操,渡江聲援陳勝,以此結交天下英豪,增加名望。第二、暗地裡找尋楚懷王之後裔,立他為王,令我軍出師有名。”
正文 第九十二章 曹操的弱勢
16K小說網 更新時間:2009-6-15 0:12:15 本章字數:2235
自從得到了陳嬰的投效,曹操也是聲勢大漲,不遜於吳中項梁。陳嬰所帶來的兩萬人馬,雖然不是兵卒,但好在都是熱血壯士。
曹操擇其中勇猛善戰之士擴充各部,給予武器、裝備,餘下在挑選其中精壯者組成蒼頭軍絕大部分裝備了武器,餘下體弱者安頓在丹陽城中為民,贈予田地,耕牛,稻種而且賦稅遠低於秦朝。
他們大多本就是因為活不下去而反秦,曹操重新給予了他們存活的期望,自然樂意,在丹陽城中安頓下來。
何況,丹陽此刻的縣令還是他們敬服的陳嬰。因為,陳嬰來投,曹操實力劇增,憑藉著這兩萬壯士,陳嬰理所當然的被曹操封為了第二把手,職位遠在蕭何、張彧之上。
一時間,曹操實戰兵力激增到了一萬五千之眾。
唯一讓曹操失望的是真正有能耐的大將、謀士卻無一人來投。
在起義的這三個月里,各方英豪來了不少,他自當是來者不拒,根據對方能力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安排。正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只是真正史上有名的人物卻是沒有。
只因,他曹操之名起於民間,傳於民間,於世家貴胄無緣。以家底來言,遠遠比不上項氏一族的根深蒂固,因而楚國後裔大多都願意追隨項梁,而不是他曹操。
對此曹操也是無可奈何,如此情形跟自己原先的那個時代何等的相識似,袁紹依仗四世三公之後,人才皆往其處相投,即便是荀彧、荀攸、郭嘉這等驚世大才也不例外。直到認清了袁紹的真面目以後,才來投奔家族地位只遜色袁紹、袁術的自己。而劉備空有賢明,走南闖北,身旁人才亦不過關張爾,直到獻帝承認了他皇室宗親的身份,才得以逐步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