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代王歇向來器重李左車。此刻對他卻是充滿了反感。不滿地望著他。
李左車見代王歇如此。長嘆道:“既然大王不願,那邊起兵反抗吧。聯合陳餘一同對付曹操,或許還有一點機會。”
“因懼怕曹操反對與陳余連手。說走吳秉的是你,現在說要和陳余連手,對抗曹操地還是你……李左車,你究竟有何用意?”代王歇直接喊出了李左車的名字,可見他心中極度的不滿。
“大王,反對與陳余連手,是因為曹操勢大,我們實力不足,無法與之對抗。避其鋒芒是萬全之法。可是曹操野心以表,他不僅僅是想要常山,他還覬覦著我們代地,想要吞併我們代地。曹操智勇雙全,乃是當世明君。如非別有居心,絕不至於如此傲慢。”
“他寫之書信背後另有目的,這個目的便是要激怒大王,讓大王拒絕出兵。好給他藉口,讓他出兵討伐我國。”
他嘶聲力竭的喊了起來:“放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其一、聯和陳余,集合兩國兵力,在常山抵禦曹操。常山山險,我們兵足糧足,未必沒有勝利的機會。其二、忍氣吞聲,答應曹操的請求,讓他沒有藉口進攻我國。我料曹操不僅僅只會用此手段,若我們選擇出兵,那麼他定還會用其他地方法來激怒大王。讓大王失去理智。做出一切出軌的事情,讓他抓到藉口。從而除之,以達目的。曹操用心之險惡,此計之陰毒,古來少見。”他搖著頭道:“如何抉擇,只看大王您地了。屬下身體不適,先行告退了。”
說完了這一切,李左車喪氣的走了出去。
一個時辰後,李左車得到消息,代王歇聽從了方重的兩全之策,熱情的款待了叔孫通,但藉口兵糧不足拒絕出兵了。
他聞之搖頭,心知代國以亡了一半,低聲道:“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可笑,先賢以作提示,為何大王還會無視?”
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
此言乃趙毋恤所說,趙毋恤乃是趙國先烈,趙國真正的奠基人物。
在春秋時期,晉國並未分裂。趙毋恤乃是晉國上卿趙鞅之子,因母是從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諸子中名分最低。
但為人從小就敏而好學,膽識過人,不似諸兄紈絝。
為了測驗諸子才幹,趙鞅對諸子說道:“我有寶符藏於常山,先得者賞。”於是,諸子乘騎前往,尋寶符於常山。然而,他們誰也沒有找到寶符,只得空手而歸。
只有趙毋恤道:“已得符矣。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也。”
原來,根本便沒有什麼寶符,趙鞅只是讓諸子勘察常山地形,唯有趙毋恤精通兵法,深知常山之重要,也因此趙鞅改立趙毋恤為太子。古有警戒,此刻若任由曹操取得常山,不就是等於將代地的門戶拱手相讓嗎?
李左車搖頭嘆息,苦思應對之法。
上黨郡,上黨。
曹操行軍緩慢如同龜行,一日三歇,一歇便是個把時辰。半月間才剛剛抵達上黨,距離常山國還有數百里之遙。
曹操悠閒自在的看著四周風景,到象是來遊玩、觀光的,而不是打仗來的。
連日來,消息不斷傳至。
項羽已經答應自己地請求對齊國出兵了。
這斷陳余、彭越後路,僅僅只是第一步而已,曹操真正的用意便是讓項羽出兵齊國,讓項羽將注意力放在伐齊之上,而不是關中。
讓劉邦割據關中,這才是他曹操背後真正的意圖。
此乃一箭雙鵰之法,即可讓齊國無力支援陳余、彭越,又可使項羽分心他顧。項羽的長處是打硬仗,他的短處是不善於攻堅,齊國有三座大城,項羽想要攻克齊國並不容易。劉邦有足夠的時間攻取關中,而他也有足夠的時間拿下北地。
便在此時,一輛馬車由北方馳來,已有衛兵來報:“武王,叔孫通先生回來了曹操笑著策馬迎了上去。
叔孫通一臉風塵的從馬車鑽出,入眼便見曹操,心中感動,忙到:“累大王親自前來,屬下死罪矣。”
曹操大笑,見叔孫通一臉功成的表情,已知答案,因而問道:“以通老之能,此行想必以是馬到功成了吧。”
“幸不辱命,那代王歇膽小怕事,但還有幾分骨氣,他藉口軍糧不足以拒絕出兵。”叔孫通自信滿滿地說道:“不過……”這時,叔孫通話鋒一轉,提醒道:“代王歇麾下有一個叫李左車的人,他似乎已經看破了武王的計策,須小心提防才是。”
李左車!
曹操心頭也是一震,暗罵自己糊塗,怎麼將他給忘記了?
這李左車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是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當年,漢高祖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一萬餘新召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韓信率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占據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
李左車一眼便瞧出了韓信軍的破綻,只可惜陳余不用其謀。《淮陰侯列傳》中記載: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這“大喜”可見,韓信在慶幸陳余不用李左車之謀,“乃敢引兵遂下”更見韓信也知自己的弱點所在,不敢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