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17頁

    “從戰略態勢來說,廣寧軍、遼南軍和東江軍從西、南、東三線隊建奴形成壓力,北面還有蒙古的林丹汗,也就是說,建奴實際上是四面受敵的,這個弊端在平時並不明顯,畢竟建奴並不像我大明,要處處設防,他們只是在遼陽、瀋陽等核心地區設防,並且放棄了蓋州、復州之間的沿海地區,以及蓋州、岫巖到復州、鐵工城之間地大片土地。”

    “但是,一旦發生戰事,建奴地這種戰略態勢的劣勢就顯露無疑,”茅元儀點了點地圖,接著說道:“理論上來說,不管建奴在哪個方向用兵,我們都可以在其他方向上給予牽制,但是考慮到建奴地機動優勢,以往的明軍很難做出配合。但是在如今地情況下,參謀部認為建奴應該會考慮到金州軍的威脅,又會習慣性地輕視明軍的作戰能力。”

    “因此,參謀估計建奴這次軍事行動的計劃,應該是攻破遼西的同時,引誘復遼軍離開城牆,尋機在野戰中殲滅我有生力量,就建奴的動員規模來說,解決遼西、遼南兩大威脅,應該是此戰的最終目的,至於東線與北線,尚不值得建奴如此大動干戈,”茅元儀冷靜地分析道。

    王國興撇了撇嘴:“***,胃口還真他娘的大咧!“吃多了,可是會撐著的,”劉文炳陰森森地笑道。  

    李彥點了點頭,肯定了參謀部的分析:“如果情報準備,就建奴對復遼軍戰力的判斷,他們進行這樣大規模的動員,應該不會只是針對遼南,建奴對復遼軍雖然重視,也意識到我們在遼南,會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但是還不值得他們動員一百二十個以上的牛錄進行作戰,所以這一次建奴肯定要對遼西動手。”

    “參謀部覺得,遼西的戰事會如何發展?”李彥已經習慣將這樣的戰情分析交給參謀部來做,畢竟他們就是專門做這個的。

    “王化貞在廣寧周圍屯兵十二萬,廣寧城以東、三岔河以西,西平、鎮武、西興、西寧、平洋諸堡皆分兵把守,表面上看,是相互呼應,但廣寧軍兵丁多為遼東潰兵,各地班軍,戰鬥力實在可憐,參謀部認為,這些城堡的駐軍,很難在建奴進攻某一城堡的時候,進行牽制,反而容易為建奴大軍分別圍困,逐一攻占,就好像遼瀋之戰時的情況一樣,”茅元儀指著遼西的地圖說道。

    “以單個堡壘來說,很難阻擋建奴的步伐,但要是每個堡壘都能據城堅守,或者各堡壘的守軍聚攏到大城中固守,還可以拖住建奴大軍,保持寧遠防線的完整。更糟糕的是,建奴可能利用這些堡壘引誘廣寧軍出城增援,形成野戰,而不是城牆攻防;而在建奴攻下某一處堡壘以後,其餘諸堡,也可能望風潰散,以王化貞的心氣,以及廣寧軍的素質,這兩種情況都很可能發生。”  

    “廣寧十二萬大軍,是擋不住建奴的,甚至也很難給建奴造成大的殺傷,”李彥有些痛苦地閉上眼睛,過了一會才緩緩睜開。

    遼瀋之戰,除了渾河一戰還有些戰果,不管是瀋陽還是遼陽城下,都沒有讓建奴付出太多代價,廣寧之戰,要是還有渾河那樣的戰鬥出現,就算是很難得了,更不能期望太多。

    “還是給廣寧提醒一下,穩固防守,方為上策,”李彥一邊說一邊搖頭,他要真這樣做了,王化貞也未必聽,說不定激起他的火氣,反而更加不顧一切。

    “還是算了,”李彥苦笑著搖頭:“還是說一說復遼軍的作戰方略吧!”

    茅元儀點了點頭,他也知道李彥為什麼會放棄,喝了口茶繼續說道:“表面上看,建奴在西線、東線都集中了重兵,在南線的蓋州、岫巖一線,以監視為主,參謀部認為這是建奴故意設計的,就是希望我們復遼軍主動出擊。”

    “從地理位置來說,復遼軍要從遼南出擊,要想起到效果,至少要推進到蓋州、岫巖一線,問題是不管蓋州也好,岫巖也好,距離建奴屯兵的海州都非常近,而距離金州反而更遠。特別是蓋州雖然可以藉助海運補給輜重,但是蓋州距離海州,又實在是太近;至於岫巖,雖然距離海州要遠一些,但距離金州就更遠,又不能通過海運補給,所以參謀部認為,遼南並不具備出擊的有利條件。”  

    “而在東線,”茅元儀指了指鴨綠江的中朝邊境,道:“建奴看上去在寬甸動員了二十個牛錄,加上鳳凰城、鎮江堡和義州的建奴兵,估計最後能夠達到三十個牛錄近一萬人,建奴愈是在東線擺出大軍的模樣,愈加證明東線並非建奴的主要目的。”

    “因為,建奴是不可能在東、西兩條戰線同時發動攻勢的。”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一六七回 東江計劃

    “參謀部認為。建奴對東江軍並沒有足夠的認識。也意識不到東江對遼南的重要性。他們此番在東線動員的目的。就是要震懾或者說驅趕遼南軍向西出擊。”

    參謀部的判斷。是基於建奴對復遼軍的認識不足。在第一、第二次金州之戰。以及復州之戰中。復遼軍也正是利用這一點。取的了不錯的戰果。參謀部打算再給建奴一次教訓。

    建奴的意圖很明顯。甚至可以算作是陽謀。在東線佯動。當然總兵力也達到三十個牛錄近一萬人。使的復遼軍不敢在東線妄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1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