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李彥笑著搖了搖頭,索性把話挑明了:“抱歉,李某是報紙的總編撰,不知道諸位能不能容忍在下指手畫腳呢?甚至是修改你們的文章?”
“憑什麼?”高道遠大聲喝問:“你有什麼水平來對吾等指手畫腳?”
李彥雙手一攤,微微笑道:“這不就是了,你們既然不能接受,那何必一定要加入?”
梁可山皺了皺眉頭,覺得李彥也太不知好歹了,就他那生員都不是的水平,還要對他們指手畫腳?
梁可山的容忍已經差不多到了極限,冷笑數聲,就要發作。
“少爺,賈大人來了!”外面地家丁突然從院門處跑了進來。
“賈大人?快快有請!”李彥正要想法擺脫這三個聒噪地書生,聽說賈之鳳來了,連忙起身迎了出去,崔寧青等人扔在一旁。
梁可山的臉色更加難看,不屑地撇了撇嘴:“賈大人?估計是什麼里正之類地,真是個土鱉。”
外面響起李彥的聲音:“賈大人,未曾遠迎,恕罪恕罪!”
“不罪不罪,本官不過是順道來看看,哈哈!”
崔寧青聽到這個聲音,臉色頓時一變:“賈大人?”
“你認識?”梁可山向外面看了一眼:“是哪個賈大人?”
崔寧青已經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看到李彥和一個穿著儒衫的中年人攜手向前廳走來,連忙身子一矮,上前行禮:“學生崔寧青,見過賈大人。”
第三卷 巧木匠
第九十三回 天津東林
梁可山與高道遠都是愣了愣,這才看清和李彥一起走來的是誰,也連忙上前行禮:“見過崔大人。轉載 自 ”
正四品按察副使,再升一級就是一省封疆,就算現在,那也是天津地區的最高官員,就算他們心高氣傲,也不得不仰視,就算他們家世顯赫,也不得不尊重。
“哦,原來是你們幾位,”賈之鳳臉色一整,微笑著讓他們不要多禮,轉頭對三娃說道:“依本官看,《華夏商報》比之《東林報》也不遜色,你這華夏社,可謂是天津的東林書院。”
崔寧青等人聽了都是心中一驚,東林書院那是多顯赫的存在,賈之鳳作為天津兵備道,竟然將華夏社稱作天津的東林書院,期許之高,讓人驚訝。
賈之鳳又笑著點了點崔寧青等人:“你們幾個可要好好努力,下科會試,定要考中,不然可弱了華夏社的名頭。”
崔寧青等人趕緊唯唯稱是,心中卻掀起驚濤駭浪: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他也是華夏社的成員,這華夏社只有進士才能加
他們擔心地看了李彥一眼,怪不得剛才他顯得底氣十足,原來有天津兵備道作後台,都很懊悔剛才的態度,若是將李彥得罪了,不能加入這個“天津東林”,可就有些丟人了。
崔寧青有些惱火地瞪了梁可山、高道遠一眼,梁可山則狠狠地瞪著高道遠,高道遠還在發愣:完了,怎麼又犯渾了呢?
賈之鳳在廳中坐了坐,喝了點茶水,便要李彥領他去看看水車,崔寧青等人也老老實實地作出謙虛的姿態,跟在身後,名曰“學習”。
三十畝田地已浸在水中。風神一號便卸下風帆,圍繞著風力水車,卻有很多人在忙碌。
“賈大人來得正好,華夏工場今日鋪設自來水管道,就請大人開閘放水,”李彥引著賈之鳳來說水車所在的高台旁,笑著說道。
“自來水?”賈之鳳笑了笑:“三娃莫非又搞出了什麼新鮮物事?”
李彥指著鋪在地上地陶管。{對賈之鳳簡單介紹起自來水:“通過這些陶管。水塔中地水可以通到用水地地方。在那裡裝一個水龍頭。只要擰開。就有水流出來。不用提著水桶去拎水。”
李彥從旁邊拿了一個銅製地水龍頭。給賈之鳳他們比劃了一下:“可以通到廚房。也可以通到工場裡需要用水地地方。就節省了人力。”
“如此說來。也可以通往每家每戶。連井都不用了?”賈之鳳驚奇地說道。北方與南方不同。河流更少。地下水位也低。加上近年來時常乾旱。用水也是個不小地問題。畢竟不是每家每戶都能打上一口深井。李彥笑著點了點頭:“不過。這個陶管聯結地水道。靡費甚多。尚有一些缺陷。於城中人多處鋪設還行。若要通往城外。便不划算了。”
“人少處卻也不用。”賈之鳳蹲下去看了看盤子粗地陶管。知道這樣地工程花費不小。但如果真地好用。卻可以向使用者募款。
有進取心地文官通常比較重視官聲。這也是賈之鳳等人支持屯田地原因之一。他們認為屯田可以為百姓、為大明帶來好處。自然也有助於提高他們地官聲。
如果能解決天津城地吃水問題,顯然也是一件好事。賈之鳳特意在陶管上摸了一把。拍著手站了起來:“三娃,你又為大明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啊!”
“哪裡。學生不過是做了些器具,若真能推行,為百姓帶來實惠,那都是諸位大人施政有方,”李彥恭維道。
“能想出此法者,當然也有功勞,”賈之鳳笑著搖了搖頭,又對崔寧青等人說道:“三娃這是經世致用之學,於百姓、與國家社稷大有裨益,你等日後若是為官,也要用心為之,便是現在,也不妨多看看、多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