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我紅了臉,問道:“卜機少聞,願聞此道一二。”
郭璞說道:“傳神農嘗百草,於山野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把它當藥採回來,後來麼,《華陽國志.巴志》有言: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自此皇家顯貴,都已飲茶為尚,這聞林茶麼,東漢時,佛教傳入我朝後,佛教徒便結舍於廬山。當時全山梵宮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侶雲集。他們攀崖登峰,種茶采茗,此茶一般在穀雨之後至立夏之間始開園採摘。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長度不超過一寸,剔除紫芽、壞葉,采後攤於陰涼通風處,放置至少兩個時辰後始進行炒制。經殺青、抖散、揉捻、理條、搓條、提毫、烘乾、揀剔等工序精製而成。茶中上品,莫過於此,芽壯葉肥,白毫顯露,色澤翠綠,幽香如蘭,滋味深厚,鮮爽甘醇,耐沖泡,湯色明亮,飲後回味香綿,品之如夢似幻,飄飄欲仙,人間樂事也。”
看郭璞說的搖頭晃腦,我心中暗驚,沒成想這茶還有這般說道,看來還是自己孤陋寡聞了,不過現在我關心的不是這個,我關心的是我在這江東名門是幹什麼來的。
“在下名微才疏,不知因何得幸,可與名門受此厚待,還望郭先生賜教?”
郭璞很詫異的看著我,問道:“這就奇了,難道那丫頭沒告訴你?”接著不待我回答就拍拍腦袋,自語道:“也難怪,聽我這麼抬舉你,人不當我瘋了說胡話就算好的了,世事皆不易啊。”
見郭璞大發感慨,我只能唯唯稱是,郭璞思慮片刻,突然說道:“那劉向父子篡改先秦典籍的事她們可曾知會於你?”
“承蒙謝小姐賜教,卜機如醍醐灌頂。”
郭璞頷首道:“那就好,也勉得我再費口舌。原本的三大奇書,雖然行文上與現今傳本只有隻言片語的差別,但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某師祖窮一生之力,猶未能徹底參透書中所載,不過,他卻發現了一個驚天秘聞。”
“哦?”我大感興趣,這郭璞毫無疑問是當世奇才了,連他都這麼鄭重,那這事就小不了了。
郭璞神情變得肅然,恭敬,緩緩說道:“我的師祖,就是諸葛孔明先生,他精研《易經》三十餘年,終於發現,這《易經》,當然還有《洛書》,《河圖》,這三部書都是有靈性的。”
“靈性?”我心中一顫,難道那次也是書的靈性在作怪?因問道:“郭先生,在下曾用火灼《洛書》,曾聽到嚶嚶哭泣聲。”
郭璞點頭道:“不錯,正是如此,師祖發現此段後,遍覽天下奇書,他的岳父黃承彥先生更是走遍天下名山大川,交遊宇內隱士名流,終於發現,這幾本書都是歷通古今,通曉中外,如果能參透其中奧妙,便可知曉身前身後之事,甚至可以逆天改命。”
聽了這些,要不是在這叨叨的是郭璞,我真懷疑有碰上街頭騙錢的,不過聽起來神神叨叨有點意思,因問道:“既如此,孔明先生不是一心光復漢室麼,為什麼不用其助一臂之力呢?”
郭璞嘆氣道:“雖已師祖之才,猶未能盡曉其妙,再說三部書本為一體,卻三家共有,為之奈何。”言語間頗多唏噓。
我聽了,也是心中神往,逆天改命,多麼讓人激動啊,我要能把自己改進皇家貴胄,一身享盡榮華富貴,再娶了雲娘,呃,還納幾個小妾,終日和貴介公子們遊山玩水,何其妙哉。
郭璞仿佛看出了我心中所思,嘆道:“天地人本為一體,此盈則彼虧,逆天之事,豈是人力所能為,據師祖所傳,古今中,唯有王莽,參透其中奧妙。”
“王莽?怎麼又是王莽?”我心中再次泛起滔天巨浪。
正文 第十六章 洛書,河圖,易經的真相(2)
郭璞搖搖頭,好一會才開口道:“光武即位後,頒詔天下,從此王莽就成了竊國的巨奸,可誰又知道,王莽其實是千百年來,少有的可堪比炎黃的聖賢啊。”
<div style="display:none">王莽是聖賢,我幾乎無法相信我的耳朵,那個欺負漢家孤兒寡母的權臣是聖賢?那個矯揉造作,謙恭於先蠱惑人心的偽君子是聖賢?那個為了立威豎名卻屢戰屢敗的懦夫是聖賢?那個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的昏君是聖賢?我幾乎想朝郭璞臉上吐唾沫。不過謝小姐連伊尹都敢說成巨奸還讓我無法反駁,不不妨還是再聽聽。
<div style="display:none">郭璞繼續說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古人誠不欺我,可是孔孟之道,卻講究道德文章教化人心,輔以嚴刑峻法以安社稷,可是,等人都活不下去了,誰管你聖賢之言,誰聽你先王之法啊。那時漢家百年窮兵,有傷天和,以致天譴,二十年來旱澇交替,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可是,王莽主政,即風調雨順,又改制變法,一時間中興大有希望,唉,可惜啊。”
<div style="display:none">我聽了嘟囔道:“可是後來還不是民變四起。要不是光武帝英明神武,還不知道要兵連禍結到什麼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