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李大鴻低著腦袋,點了點頭,說道:“好,就照您老人家的意思辦。常言說:朝里有個人,強似花一錠銀。只要內中咱有人,事情總歸有個盼頭。”
……………………
走進玉米的海洋,尋找天然雜交的或者性狀奇特的植株,本身就是枯燥、乏味、勞累的活計,非有毅力和耐心的人不能長時間堅持。
從達爾文時代起,有不少科學家就熱心於進行玉米自交試驗,但只是停留在自交系的獲得上,從沒有想過用兩個自交系再次進行雜交。而自交後代植株的生長勢和產量都明顯地下降卻是個不爭的事實。科學史上常常有許多傳為奇蹟或巧合的故事,雜交玉米可以算是最典型的一例。在1908年,美國率先培育成了可供生產上採用的高產的雙雜交種子。
但孟有田決心繼續自己的研究,且不說現在如何能費盡艱難的從美國搞到雜交種子,就算能從美國得到種子,本土的馴化和種植效果也有待於觀察,而自己成功培育成適合本土的玉米種子,從時間上、效益上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孟有田頭頂日頭,腳踩爛泥,一穗一穗的觀察,一株株的尋找,然而收穫卻不大。這便是常言所說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
看著孟有田略顯疲憊的走出莊稼地,來到窩棚野,一位老漢端上一碗水,笑著說道:“小哥,歇會兒,喝口水。”
“謝謝。”孟有田點頭感謝,坐下來慢慢喝著冰冷甘甜的井水。
“雖然小哥說的俺不懂,但知道小哥是個幹大事的人。”老漢點上菸袋鍋,吧噠吧噠的抽起來,“真要是象小哥所說,別說畝產千斤,就是畝產五百斤,咱老百姓也能多吃上幾頓飽飯了。”
“呵呵,您老硬實的活著,會看到這一天的。”孟有田笑了笑,指著莊稼地說道:“這玉米需肥量較大,必須合理施肥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您這玉米今年肥料可有些不足啊!”
“說說,俺明年注意。”老漢說道。
“玉米生長的三個階段,需肥數量比例不同。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時要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底肥要施足,這是基礎。”孟有田侃侃而談,“在底肥、種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條件較差的時候,要合理追肥。追肥要及早進行,方法一是前邊追肥,後邊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結合;或者是用鎬刨坑,深追十五厘米以上。”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名高度,“這樣才能促進玉米提早成熟。”
“厲害。”老漢放下菸袋鍋,緊盯著孟有田笑道:“俺這種了一輩子莊稼的,也說不出個道道兒來,小哥真了不起。”
“您老人家的經驗那才是無價之寶呢!”孟有田謙虛道:“這些日子真是打擾了,明天我準備到孟村去看看。”
“說這話就不中聽了。”老漢磕磕菸袋,有些不舍的說道:“今晚讓我那口子多炒兩個菜,咱倆喝兩盅,你給的飯錢和宿錢按理是不該收的……”
“日子苦,誰家都不容易。”孟有田笑著打斷了老漢的話,說道:“哪能白吃白住,不過,這酒我是不能喝的,我一沾酒就犯渾,別嚇著人。”
“你和我投脾氣。”老漢點著頭,拍了拍孟有田的肩膀,“孟村我有個親戚,你去他家住,都是實在人,肯定能照應好你。那邊靠近九龍堂的地盤吳村,不是很安穩。嘿嘿,其實要說玉米、高梁長得好的,還就數吳村那水澆地了。可惜,太危險,太危險,還是不去為好。”
“那就多謝您老人家了。”孟有田笑著答應下來。
……………………
第六十五章 荒野鬼廟
更新時間2009-10-21 12:22:32 字數:1872
第二天早上,天空有些陰沉沉的,孟有田猶豫了一會兒,婉拒了老漢的挽留,帶著穀雨踏上了去孟村的路。
“姐夫,我要是象你那麼聰明就好了。”穀雨突然抬腳踢飛塊石子,情緒有些不高的說道。
“怎麼了?念書腦袋疼不是什麼毛病。”孟有田笑著說道。
“爹和姐都說不念書沒出息,象你,又能教大家種地,又能當村長,多有出息。”穀雨依舊是愁眉不展。
“呵呵,那是他們激勵你。”孟有田伸手拍了拍穀雨的肩膀,說道:“念書是有好處,但也不是說人不念書就真的沒出息。”
穀雨眨眨眼睛,望著孟有田不解的搖了搖頭。
“我給你講個故事啊!”孟有田緩緩的說道:“從前有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坐船過河。他問船夫:你懂得文學嗎?船夫回答:不懂。他又問:那麼歷史學、動物學、哲學、植物學呢?船夫老老實實的搖了搖頭。他便嘲諷道:你什麼都不懂,十足一個飯桶。過了一會兒,風浪大作,船要翻了,學者嚇得面如土色。船夫問他:你懂游泳嗎?學者顫抖著身子說道:我什麼都懂,就是不懂游泳。船翻了,船夫把學者救上了岸,笑著說道:你所懂的,我都不懂,你說我是飯桶。但要是沒我這個飯桶,你現在就變成水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