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頁
“本王只是覺得,與其去饒州打十一師。還不如從江北走廬江、桐城、潛山、黃州一線,進攻武昌,既可牽制李妖的淮軍,又能避開強大的復興
陳玉成看了看楊輔清,見楊輔清也在看他,也不由苦笑著上前一步,道:“輔王說得不錯。從江北走,則我軍兵力集中,既利於攻,也利於守。”
“可是,武昌卻有更老牌的復興軍第三師,不說輔王能不能從桐城衝過去,就算是能打下黃州又如何?沒有蘇福的水軍,我們如何能進攻武昌?”洪仁沉聲說道,他上前兩步。直接跪倒在洪秀全面前:“天王陛下,臣以為應當和華夏和談。”
陳玉成和楊輔清都是大吃一驚,沒想到洪仁竟敢在天王面前說出這樣的話,洪仁發已經大聲叫了起來:“放肆,干王你是想造反嗎?”
洪仁卻不管不顧,繼續說道:“天王,復興黨已經明確表示支持華夏。並將在未來幾年逐步加入華夏聯盟。在這個時候攻擊江西,復興軍肯定會反擊。不管輔王能不能攻下武昌。在饒州、徽州的復興軍同樣可以進攻寧國、池州,甚至,復興軍一個旅可以襲取北京,為什麼不能來天京呢?要知道,和直隸相比,蘇福地李秀成與復興黨的關係可是很密切啊!”
洪仁這麼一說,包括洪仁達洪仁發在內地人大多數臉都白了,其實他們到現在都不清楚復興軍是怎樣用兩千人就占領了北京的,光是維持市面秩序,這點人都不夠啊!
“天王,復興軍的強大輔王很清楚,臣也見過,那是純火器的軍隊,所以輔王才會提出避開饒州,但卻依然是與復興軍為敵,何況如今復興軍與湘軍、淮軍、捻軍、翼王部,甚至是江西、蘇福結成聯盟,我軍一旦攻擊江西,則四面為敵,屆時如何抵擋?”
洪秀全抬頭看了看沉默的諸臣,突然雙眼一翻,筆直地從龍椅上跳了起來,一副鬼上身地模樣:“諸位天朝的子民,你們遇上麻煩了嗎……”
在復興黨改組以後,原本的總督府架構勢必丫發生比劃,眼下不過是換了個牌子,成為復興黨總部下屬地不同委員會,雖然從政府官員一下子成為黨的職員,但是實權卻沒有發生變化,而葉楓也有意識地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一線的工作中,培養他們獨當一面的能力。
華夏聯盟的權力架構在多方會談時已經達成共識,當時很多人都將這個聯盟看成一個鬆散聯盟的性質,所以爭論並不大,基本是按照華夏原本地設置結合一些傳統進行了重新規劃。
聯盟不設皇帝,只有內閣,內閣由各部尚書大臣組成,最高首腦為宰相,由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最高連任兩屆。
內閣掌管全國政務,也包括軍務,分別由兵部和樞密院負責練兵和作戰,由於不再設總督,因而內閣的權力很大,包括了原先總督的許多權力。
內閣宰相由聯盟國士會選舉產生,重要政策和事項也必須通過國士會表決,國士會對內閣擁有質詢、審查等權力,作為對內閣權力的制衡。
都察院作為監察官員的專門機構,將直接對國士會負責,不過無論是國士會也好,都察院也好,可以彈劾官員,卻不能定罪,定罪必須由按察院提起訴訟,理問院進行審判,國士會下又專門設置立法院。事實上形成了國士會、內閣、理問院三權分立的格局,而其中的基礎就是掌握了選舉和立法的國士會。
復興軍占領北京以後,南方各省都出於各自的立場宣布支持華夏聯盟,原本大家並不看好地聯盟,在復興黨的強力支持下,隱隱成為問鼎天下的不二人選。
原本多方協議確定的這個框架就引起更多重視,各方勢力都希望在其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而復興黨的改組則將原本默認的派系制衡公開化,葉楓甚至電請曾國藩、李鴻章組織湘淮地黨派,參與華夏聯盟地首次組閣。
華夏聯盟首次組閣原本象徵意義大過實質價值,如今卻是誰也不能小視,李世賢是原本就確定的內閣宰相地人選,而在法司院丞、內閣各部尚書的人選上,各方勢必會有一些爭奪。
李世賢借著對洪秀全的反擊,提出創建太平黨,並提議由李秀成或石達開來擔任黨魁,李秀成也已石達開是天朝元老,又是他的老領導,也建議由石達開來做黨魁,這個建議也得到很多支持太平正義思想的太平軍的支持,石達開也覺得這是團結太平軍,實現太平軍理想的最佳途徑,欣然接受。
不過太平黨的組建並不是一帆風順,石達開的很多部下都表示不理解,好在張遂謀從杭州回去以後,表現出極高的權謀手段,通過扶持一些年輕新銳將領,裁撤了部分腐化後戀權而不接受新法的將領。當然,對更多只是貪圖享樂的將領,卻也用公司的形式,給了他們富貴。
黨派新政帶來很多機會,同樣也會讓一些人失去很多,反對是肯定的,但是得到基層士兵和百姓支持的石達開、李世賢、李秀成等人都是很快穩住了局勢,雖然有人走了,但他們帶走的只是極少的親信,大部分士兵都留了下來,太平黨的實力並沒有受到損害,相反也得到了天京控制地區一些人的支持,洪仁就曾經多次表達過相同的理想,但是他的理想和洪秀全的宗教根本無法調和。
洪秀全雖然越來越像神棍,卻並沒有糊塗,至少他在最後時刻放棄了進攻李世賢的打算,並不斷用天父上身來抵消太平黨的不利影響,又讓洪仁試探割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