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4頁

    工礦業的日益發展也形成許多新的需求,特別是在運輸方面,原本主要是靠海運和水運,隨著華夏控制區域逐步向內地發展,對長江的控制尚沒有完成。陸上運輸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

    早在台灣的時候葉楓就在雞籠和台北、淡水之間修建鐵路,也算是工業化的最早嘗試,在大陸始終未能集中資源發展鐵路,只有在福建的廠礦之間有幾條小鐵路,直到進入上海以後,通過股票市場募集資本,才開始大修鐵路。

    經過一年多的施工,第一條商業化鐵路滬杭鐵路終於建成,全長近200公里。連接上海、嘉興、海寧和杭州,一天之內可以跑一個來回,比原來節省了許多時間。

    在新建地上海火車站站台,葉楓登上了華夏一號列車的車廂,專門布置的車廂非常舒服。而且還安裝了無線收發報機,葉楓高興地看著窗外流動的風景,這樣的速度用來賞景確實是不錯,當然速度也不能算慢,畢竟睡一覺就能從杭州到上海,雖然在後世這可能只要一個小時多一點點的時間。

    對葉楓來說,能夠快速來往上海和杭州,顯然是非常有利的。上海因其天然的地理優勢和歷史原因。和歷史上一樣還是成為了華夏商業氛圍最濃厚的地方,而且憑藉生絲地出口,這裡還是華夏進出口貿易量最大的港口。  

    但因為同樣的原因,上海太容易遭到攻擊,顯然不適合再成為華夏的政治中心,所以葉楓將總督府和主要行政機構都設在杭州,以這裡作為臨時首府。有很多時候就需要在杭州和上海之間來往。

    “總督大人。東方鐵路公司已經準備了十二輛這樣的旅客列車,我們計劃每天早上五點到晚上七點為每小時一班。晚上九點和早上兩點各一般,一天共發車十七趟,今天出發地五趟車已經全滿了,”東方鐵路公司的總辦寧波人葉澄衷坐在葉楓的對面,微笑著說道。

    葉楓點了點頭:“滬杭之間的來往密切,我想這條鐵路會很繁忙的,或許很快就需要修造複線也說不定,除了旅客往來,我想更重要的還是貨運,上海是進出口的集散地,杭州和內地既是巨大的市場,也是生產基地,也會有很多貨運地需求,這就看東方公司地調度水平了,技術上沒有什麼難度吧?”

    “鐵路沿線的電報線已經連通了,我們用的是華夏電訊的調度系統,並且對調度員進行了專業的培訓,確保調度的有序和安全,”葉澄衷道。

    “你們這個調度員的培訓是華夏電訊組織地?”葉楓問道。

   

    葉澄衷點了點頭:“對,我們對這一塊早就做好了準備,在施工地過程中就到安裝第一線進行學習,所以現在就能上崗,考核的情況都不錯。”

    “我記得台灣那邊有電報學堂,現在情況怎麼樣?”葉楓轉過頭去問容閎,前段時間為了專利法地推廣,作為立法院院長的容閎也來到了上海,而作為華夏新學教育體系的建立者,容閎在這方面也一直參與學校建設方面的工作。

    “電報學堂分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長期班學制三年,如今第一批二十人剛剛畢業,他們主要充實到科學院、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中期班為一年,可以進入電訊公司做技術人員,短期班每半年為一期,每期培養五十人,至今已培養三百多人,這些人基本都分布在電報站以及軍隊中,目前華夏府城一級都已經有電報站,所以人才的缺口還是相當的大。”容閎道。

    “復旦大學、華夏大學為什麼沒有設置電報專業?既然有需要就要加大投入,人才在發展中始終是最重要的,”葉楓道。

    容閎搖了搖頭:“復旦大學和華夏大學成立時都有自己的任務,譬如華夏大學在福建成立時,最要是傳授新學、採礦、機械以及基礎學科的普及;復旦大學在上海建立的時候,最迫切的是培養金融、商貿、外交、紡織、電氣等方面的人才,杭州的蠶學院在建立初期就定位為農業方面的專業學校,所以無論是復旦大學還是華夏大學,都沒有資源和精力做更多的事情,實際上不僅是在電報方面,這段時間為了開發內燃機,復旦大學才成立了機電院,抽水機推出以後,機電人才的缺乏一下子就顯得很迫切了。”  

    葉楓點了點頭:“所以教育方面的規劃一定要有超前性,我的建議就是幾大重要產業的教育工作一定要抓起來,我看都需要成立專業學堂,大學裡也都要有相關的專業。”

    其實這樣的要求葉楓以前也說過,不過華夏的資源緊張程度顯然不允許大面積開花,就算在歐美,專業的職業教育也很少,很多電報員也只是作為學徒學習技術的,所以事實上的人員短缺並不如葉楓想像的那樣的嚴重,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學校出來的學生。

    不過葉楓還是這樣要求,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加快培養華夏的工業基礎,他知道教育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意義,而在出賣大量的產業以後,科技基金擁有一些資金可以用來擴大教育的規模。“滬杭鐵路算是大陸第一條真正的商業鐵路,東方公司也算是這方面的先驅了,以後還有這方面的計劃嗎?”葉楓轉頭問葉澄衷。

    “我們現在的想法就是經營好滬杭這條鐵路,另外我們最初的計劃是修建上海、杭州、寧波的鐵路,上海到杭州已經通車,杭州和寧波之間可能還需要半年的時間,”葉澄衷道。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