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60頁

    第一,頡利可汗曾經領兵南下,在河北與楊浩交手,自然清楚,楊浩絕對不是昏庸無能的人,突利口中說的,他自然認為是假話。

    第二,那次突利出使,本來是為他探聽虛實,可是突利卻是撈了不少好處,雖說後來突利給了他一部分財物,但頡利可汗的心中,這突利一定暗中投效了隋帝了!

    因此,頡利可汗對突利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一再剝奪突利的封地,更將突利遷到東方與契丹人、高麗人接壤的地方,這意圖嘛,自然就是想要削弱突利了。突利雖然貴為可汗,還是頡利可汗的侄子,但人在屋檐下,只能忍氣吞聲,暗中卻是與隋帝聯繫,以圖自保。

    “可是李淵去突厥請求援兵?”尉遲敬德說著。這李淵請求突厥幫助,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是一種策略,但在尉遲敬德看來,那突厥人是外人,每次進入中原,都是亂殺亂搶,搞得中原四處火起,很是讓人惱恨。

    “尉遲將軍說的不錯。”蘇定方將軍文合上,皺眉說道:“想來突厥南下,河東有著地利,更有宋國公、楊將軍(楊公卿)鎮守,應該無憂。只是河北,王伏寶雖然驍勇,可若是高麗人也跟著南下,恐怕河北不保啊!”

    蘇定方的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早在李淵與突厥、高麗勾結的時候,隋軍就得到了消息。那高麗人,被王伏寶多次派兵偷襲,燒毀良田,使其生產不濟,損失很大,這個時候,興兵來犯,一點都不奇怪。  

    “蘇將軍,陛下既然已經知曉,定然會做出安排。”尋相寬慰著蘇定方。

    蘇定方點頭,說道:“尋將軍說的極是,稍後定方修書一封,告知陛下。”喝了一口水,蘇定方轉而攤開地圖,說道:“兩位將軍,正所謂一人智短,我們就商議一下這朝邑如何攻下吧!”

    潼關,戰火已經被撲滅,損壞的地方,已經被修葺,楊浩按兵不動,一來是準備以潼關作為基地,二來則是等待蘇定方攻下馮翊郡,三則是準備應付突厥人的入侵。

    就在蘇定方說著的時候,楊浩已經敲定了人選。河東,有宋金剛、楊公卿,此外還有燕王楊倓,這河東就無憂了。至於高麗人是否會響應突厥人入侵,楊浩已經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那就是,蓋淵蘇文已經同意與頡利可汗合作。當初,高麗還是高元是君主的時候,就曾經為了對抗隋明帝,而派出使者,結果被隋明帝所知,極好面子的楊廣當即大怒,出兵攻打高麗,結果數十萬雄獅折戟沉沙,直接導致了大業末年的叛亂。

    “劉黑闥甚為英勇,就讓他鎮守燕郡、柳城郡!”楊浩說著,這兩個地方,就是攻打高麗的前線。

    “至於王伏寶,就守涿郡、安樂郡。”楊浩看著遠方淡淡的雲彩,說道。涿郡、安樂郡,大部分以長城為界,又有雄關,可守。  

    “陛下,可是涿郡兵馬雖有兩萬,但恐怕對付突厥只能是剛夠。劉黑闥的兵馬,是否從軍中調撥?尚或是洛陽?”凌敬問道。

    “不必,如今攻唐正是關鍵時刻,若是抽調一分,唐軍就漲了兩分。”楊浩說道,凝神思考了片刻,說道:“就讓河間太守王琮調集兵馬,然後再從信都、上谷、博陵諸郡調兵,朕想,以劉黑闥之才,高麗人又不善於野戰,就算是主動出擊,仍有勝算!”

    凌敬應著,兩人又說了一些細節,就有說起攻唐大計。

    “凌愛卿,華陰北接大河,南靠華山,地勢較為險要,依你之見,如何攻取?”楊浩問著。

    “陛下,李建成昨日在潼關一敗,想必已經膽寒,如今大軍已經盡數進了潼關,可速速取之!”凌敬說著。

    “朕也有此意!”楊浩說著,就吩咐道:“午時,就讓秦叔寶、羅士信各自帶兵五千,駐紮在華陰南北兩方,明日朕親帥大軍,攻打華陰。”

    凌敬正要說著什麼,只聽急促的腳步聲響起,有人說道:“報!”  

    “講!”楊浩說著。

    “陛下,李世民突然率領大軍,攻打駐紮在藍田關外的來將軍!”探子說著。

    “朕知道了,藍田的戰事,可要時刻來報!”楊浩說著,示意探子下去。

    “陛下,看來李世民知道潼關已失,想要擊退來將軍之後,與陛下決一死戰!”凌敬說著。

    “哼,決一死戰?”楊浩聽了,冷冷一笑,說道:“大軍雖然三路齊出,志在長安,但朕絕不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

    “陛下,李世民急於一戰,不如讓來將軍暫時退保上洛!”凌敬想了一想,說道。

    楊浩踱了幾步,思考了片刻,終於緩緩開口。如今李世民守衛的地方,並不是藍田縣,而是在藍田縣以南的藍田關,雖然不比武關雄峻,但有李世民把守,就很難攻取。楊浩到了這個世界,對李世民有著研究。

    縱觀李世民的軍事生涯,此人擅長於打“防守反擊”,無論是第二次淺水原大戰擊破薛仁果,還是在柏壁擊敗宋金剛,都是養心蓄銳,並不直接與敵軍交戰,同時,想辦法截斷敵軍的糧道,乘敵軍士卒身心疲憊之際,瘋狂追擊,一舉擊敗敵人。當然,並不是說李世民不擅長於攻城,歷史上取洛陽,李世民就打得極有聲色,是攻打洛陽的一個極佳戰例。楊浩攻打洛陽,可以說就是模仿他的戰術。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6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