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頁
所以,徐光啟的周邊極為清靜,罕見有人來打擾他。
現在徐光啟很少參與政事了,除非極特殊的情況,他不是在科學院,就是呆在家裡。
徐光啟在中南海有一處宅院,但已經很少去住了,所以幾次想要推掉,但陳海平不准,說是徐光啟在一天,那處宅院就是徐光啟的。
徐光啟真正的家在城外,在城北,那是陳海平為了安置徐家一族特批的。
那片土地足有千畝之多。水澤環繞,土地肥沃,是一座典型農莊式的園林。
農莊式的園林起於江南,像這類的園林不僅風景如畫,同時也是種稻麥,竹園、桑園、果園、菜園、藕塘齊備的田莊。
陳海平動念建這個天大的園林之後,就定下了基調。這個天大的大園林就是天大的農莊式的園林,包含了無數的農莊式的小園林。
實際上,陳海平這也是不得不然,因為這麼大園林,只有這麼做,才能做的下去,否則那就是真是勞民傷財了。
陳海平定下的這個基調,徐光啟全力支持,並親自寫信,從江南請來了一位園林大師。
這位園林大師是江南吳縣人,叫計成。計成很了不起,他寫了一部園林史上的曠世之作《園冶》。
計成一到,便被陳海平尊為大師,位同一品,是這個天大園林的總設計師。
計成一步登天,哪想到自己這輩子還會有這等榮耀?於是立刻死心塌地,把全家人都接了過來。
徐家的園林就是由計成親自設計建造的,實際上,這類園林的造價並不高,因為多取天趣,隨形地物,各種建築也盡以實用簡樸為原則,與江南豪門動輒窮數代所積建造的園林實有天壤之別。
但是,不管江南的園林是多麼精美,在這個樸拙簡陋的大園林面前,都顯得過於可笑了,因為這個天大的大園林最大限度地融合了天地之美,這是江南的那些園林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這千畝之地的產權都已歸在徐光啟的名下,徐光啟百般推辭不得之後,立下遺囑,並在政府相關機構備案,這塊土地永遠不得變賣,也不得分割繼承,是徐氏一族共同的財富。
這,便是名垂千古的徐園。
今天,天氣很好,在徐園西北角的一塊稻田裡,徐光啟正在仔細觀察著稻穗的長勢。當太陽漸漸升起來之後,徐光啟無奈地站起身來。現在不得不走了,要是再不走,家人就得把他給架走了。
這是醫囑,不聽不行。
回到內院,徐光啟剛把手洗過,正在這時,長孫徐爾爵走了過來。
徐爾爵手裡拿著一卷書冊,到了近前,對徐光啟道:“爺爺,請您看看這個。”
如果有人要來拜會徐光啟,那得經過徐爾爵的審查,徐爾爵同意了,這才行。
徐光啟接過書冊,一看,見封頁上有四個古樸厚重的隸書大字:天工開物。
只是這四個字,徐光啟就心中一動。拿著書,徐光啟在院中的石桌旁坐下,然後把書翻開,仔細看了起來。
這一看不要緊,徐光啟登時就沉了進去。
這一冊書卷里有六篇文章,講述的都是和農業有關的。
第一篇是《乃粒》,主要論述稻、麥、黍、稷、粱、粟、麻、菽等糧食作物的種植、栽培技術以及生產工具,包括各種水利灌溉機械,並對以江西為代表的江南水稻栽培技術詳加介紹。
第二篇是《乃服》,主要論述包括養蠶、繅絲、絲織、棉紡、麻紡及毛紡等生產技術,以及工具、設備,特別著重於浙江嘉興、湖州地區養蠶的先進技術及絲紡、棉紡技術,並繪出大型提花機結構圖。
第三篇是《彰施》,主要介紹植物染料和染色技術,偏重靛藍種植和藍靛提取以及從紅花提取染料的過程,還涉及諸色染料配色及媒染方法。
第四篇是《粹精》,敘述稻、麥收割、脫粒及磨粉等農作物加工技術,偏重加工稻穀的風車、水碓、石碾、土礱、木礱及制麵粉的磨、羅等。
第五篇是《作咸》,論述海鹽、池鹽、井鹽等鹽產地及製鹽技術,尤詳於海鹽及井鹽。
第六篇是《甘嗜》,敘述甘蔗種植、榨糖和製糖技術及工具,兼及蜂蜜及飴餳(麥芽糖)。
足足看了兩個時辰,看畢,徐光啟滿眼都是震驚和驚喜之色。
著書之人當真是一代奇人,很多方面,徐光啟都自愧不如,有些更是聞所未聞。
比如,在第一篇《乃粒》中,講述了水稻育秧後三十天即拔起分栽,一畝秧田可移栽二十五畝,即秧田與本田之比為1∶25;又說旱稻食水三斗,晚稻食水五斗,失水即枯;還有,通過人工選擇可培育出抗旱的旱稻,並介紹以砒霜為農藥拌種、以石灰中和酸性土壤等等。
在第二篇《乃服》中,介紹了蠶的變異現象,並提出將一化性蠶與二化性蠶、黃繭蠶與白繭蠶人工雜交,可培育出具有雙親各自優點的咋種蠶;通過蠶浴、排除病蠶實現人工淘汰,可使健蠶順利發育成長等等。
在第四篇《粹精》中,講述了江西水碓,以水力為能源,驅動水輪轉動,通過立式主軸帶動各機件,同時實現灌田、穀物脫粒及磨麵粉三種機械功能。
在第六篇《甘嗜》篇中,介紹了將水稻育秧法移植到甘蔗種植中,實行甘蔗移栽。
所有這些,都無不令徐光啟有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