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50頁

    “臣有本奏。”懿安皇后話音剛落,劉宗周立刻走出班列,躬身應道。

    “呈上來。”懿安皇后吩咐道。

    一個小太監小跑到劉宗周面前,雙手接過奏摺,然後又快步走上丹墀,把奏摺交給了大太監章程。

    從章程手裡拿過奏摺,看過之後,懿安皇后把奏摺放到龍書案上,然後道:“杞縣馬家賄案,楊嗣昌定七官八吏斬刑,不知眾卿有沒有異議?”

    無人出聲。不論是反對的,還是贊成的,沒有一個人開口。

    懿安皇后不是崇禎皇帝,眾人都已經明白,不論什麼事,糊弄懿安皇后,輕了想想前程,重了想想腦袋,然後再開口。

    所以,沒人敢有異議。

    至於沒有贊成的,遭太多人嫉恨的事兒,不是絕對必要還是不做的好。

    等了一會兒,見無人吱聲,懿安皇后忽然冷冷地:“傳旨!”

    章程趕緊躬身,道:“是,皇后。”

    “楊嗣昌所請照准,另,涉案之二十七人,其子其孫,兩代不得考取功名。”懿安皇后清冷的聲音迴蕩在大殿裡,人人驚懼。  

    “加封楊嗣昌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保。”

    眾人再驚。

    大明朝的大學士有六種。分別是中極殿大學士、建極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和東閣大學士。

    大學士的品級不高,只是正五品,但大學士以前都是封給閣臣的。現在懿安皇后封還不是閣臣的楊嗣昌為文華殿大學士,也就表明楊嗣昌以後必定入閣。

    還有,太子太保是太子三師之一,楊嗣昌今後就是帝師了。

    這是何等的恩寵!

    很多人嘴裡發苦,懿安皇后這是表明讓人跟楊嗣昌學,都來做往死里捅他們的刀,但還是沒人敢有異議。

    懿安皇后臨朝,和崇禎皇帝臨朝一個最大的不同是極少有人吵架。崇禎皇帝臨朝,幾乎沒有一天不吵的,而崇禎皇帝偏偏一點轍都沒有。但在懿安皇后這兒,除了極少數真有爭議的事情,沒人吵架,所以議事每每都顯得太簡單了。

    事情完了,但沒曾想,沒完,懿安皇后還沒完。等了片刻,見始終無人出來,懿安皇后道:“眾卿對此事皆無異議嗎?”

    身為內閣首輔,錢龍錫站在第一位。現在懿安皇后問起,不能不說話了,錢龍錫躬身道:“皇后聖明,臣無異議。”  

    有錢龍錫帶頭,余者盡皆躬身,學錢龍錫,齊聲道:“皇后聖明,臣無異議。”

    笑了笑,懿安皇后道:“看來哀家做的還不錯。這等事竟然無人有異議。”

    眾人聽了,很多人心裡都直咧嘴。

    懿安皇后又道:“哀家知道楊嗣昌犯了你們多大的忌諱,從當初思宗皇帝欲得一貪官而不可得,韓一良冒死也不肯指認一個貪官,哀家就知道了你們所謂的規則是多麼恐怖。”

    眾人傻眼。

    “但是,”懿安皇后話鋒一轉,鳳目生寒,“哀家認為,你們的規則有多恐怖,你們就有多愚蠢,有多無恥!”

    “你們”,“你們”,這是指著鼻子痛罵了。

    “不服氣嗎?”懿安皇后繼續道:“我們就以張居正張大人為例,張大人主政十年,便外無外患,內無內憂,府庫充盈,太倉之粟可支用十年。這是何等的氣象!張大人僅僅用十年,便成就了如此事功,別說是我大明,就是秦皇漢武以降,又有何人能比得上張大人?”  

    “但結果呢?”懿安皇后的聲音里有著一絲深入骨髓的痛惜,“對我大明朝有如此天功之蓋世人傑。身後事竟是何等的悽慘!不僅累積親人,更遭你們這些自命讀聖賢書的人肆意侮辱!”

    “哀家不否認,你們說的都是事實,張大人確實是奢侈無度,驕奢yin逸,但這些同張大人所立的功業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如此造福蒼生,張大人就是再奢侈百倍,千倍,萬倍,那。又算得了什麼?”

    “皇后,臣不敢苟同!”忽然,劉宗周上前一步,躬身高聲道。

    一看是劉宗周,懿安皇后知道這位老先生的迂腐勁又來了。

    滿朝之中,劉宗周不僅學問第一,論起迂腐來,也是第一。

    崇禎朝,內憂外困,劉宗周上書諫言,道:“陛下求取太平的心操之太急,慢慢就滋生了功利之心;功利之心不止,又轉而使用刑名之術;刑名之術不止,又流變為猜忌臣下;不斷地猜忌臣下,就慢慢地積為壅蔽,不解下情了,這正是人心中正在潛滋暗長而不自知的危險因素。陛下假如能平心靜氣,站在中間立場看看兩頭,不做聲地糾正這些錯誤思想,使自己思想方面所表現出的都是仁義的成份,用仁愛來化育天下,用道義來糾正萬民的思想行為,從朝廷擴展到四海,到處都看得到仁義教化。那麼陛下可以說一日之間就成了堯、舜一樣的聖人。”

    一會兒准又是這一套,懿安皇后心裡輕輕嘆了口氣,溫和地道:“劉大人有什麼話,請講,哀家洗耳恭聽。”

    劉宗周高聲道:“君子立功、立德、立言,張大人確實有功於社稷,身後所遇更令人扼腕痛惜。皇后給張大人正名,臣不反對,但皇后身為國主,應為蒼生立標,而不該鼓勵邪行。”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5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