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67頁

    季子冢有點遠,距江陰城七十里,好在走水路,一路欣賞湖光山色,時間過得飛快,似乎一會兒就到了。

    季子冢保存的很好,千載悠悠,巨大的封土堆聳立在申浦河畔,注視著滔滔不斷的流水。

    季札在江陰非常有名,沒有人不知道的,他如此廣為人知是因為一個“季札掛劍”的典故,他被江陰人視為了誠信的典範。

    有一次,季札去訪問晉國,途中經過徐國時順道拜訪了徐國國君。季札帶了一把劍,徐國國君在觀賞的時候,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臉上流露出想要的意思。季札因為要出使晉國,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他在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

    季札一直記掛著這件事,但等他從晉國回來的時候,徐國國君卻已死在楚國。於是,季札解下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

    隨從人員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

    季札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裡,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但在我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就使自己的良心虛偽,廉潔的人是不這樣的。”  

    於是,季札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但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

    於是,季子就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走了。

    佇立在季子冢前,遙想著千年之前的風雲變幻,陳海平的嘴角忽然現出一絲苦笑。季札掛劍在江陰是被當做誠信的典範廣為稱頌的,但這要是在那一世,季札掛劍不僅不會是什麼誠信的典範,反而一定會被批得體無完膚,一定認為季札這個人特虛偽,特矯情。

    季札所在的那個時代是一個名聲遠遠重於生命的年代,為了聲名,人們可以把頭顱輕擲。記得那一世在高中讀到《信陵君竊符救趙》那篇文章時,陳海平很困惑,他不明白侯贏為什麼要自殺,而信陵君又為什麼不阻止。實際上,不僅他不明白,老師同樣也不明白。

    後來讀書多了,他終於明白了。其實,不是明白了,而是理解了。候贏自殺與信陵君不阻止,那都是一個時代的精神特徵。

    候贏殺身以報,如果信陵君阻止,那就是對候贏莫大的侮辱,候贏所作的一切就都失去了意義。信陵君唯一能回報候贏的,就是要懷著一顆在奪軍救趙的鬥爭中必須成功、不能失敗的決心,也只有這樣,他才對得起侯嬴。  

    那個時代有那麼一種人,在他們心裡,不認為默默無聞地活十年和活一百年有什麼不同,他們寧願像流星一般燃燒一瞬間,也不願一事無成地苟活百年。

    季札掛劍、候贏自殺、信陵君不阻候贏自殺,這種重言諾、輕生死的行為都是出自這種渴望像流星一樣燃燒一瞬間的精神追求。

    對於後世的很多人而言,那是一個不真實的時代,但它們確實存在過,燃燒過無數人的生命。

    理想和世俗,那一種居於主導地位的社會形態更好?陳海平的心中還沒有答案。他極端敬重後世的那位偉人,但對於偉人所追求的社會理想卻並不完全認同。他不喜歡一個太過乾淨的社會,覺得沒什麼意思。

    祭奠過季子冢後,他們就在陰冷的風中喝著冷酒,談古論今,好不暢快!

    ------

    第一百三十九章 招人

    在江陰,陳海平最想去的地方不是任何的名勝古蹟,而是一個人的家,那個人就是後世那位名聞天下、無人不知的大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是真正的奇人,在那個時代,把旅行作為畢生的事業,這有多奇怪怎麼想都不可能想的明白。

    

    像徐霞客這種人,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會被人當做精神病看的,而徐霞客能堅持下來,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徐霞客於旅途留下的那部傳世之作被後世讚譽為“超越時代的科學考察記錄”,而實際上,那部傳之後世的《徐霞客遊記》只不過是整個遊記的四分之一的內容,其他的都遺失了。

    陳海平相信,如果中國不是在近代衰落了,那徐霞客一定要比那個達爾文有名的多。

    徐霞客的家裡還算富裕,即使什麼也不干,也可以衣食無憂,但徐霞客一生都在旅行,而且他的旅行幾乎都是自己挑個挑子步行。

    就是現在,陳海平都還覺得徐霞客一定是讓鬼給上身了,否則怎能吃的了這種苦?

    徐家就在城南四十里外的一個叫南陽岐的小村子,陳海平非常想去看看,但終是忍住沒去,他覺得自己沒有權利去打擾徐霞客,他應該讓徐霞客按照歷史的軌跡走完他的人生。

    把這個念頭拋開之後,陳海平繼續陪著幾個老傢伙四處遊蕩。三天後,江陰城外的古蹟都走遍了,最後剩下的就是江陰城了。

    江陰城座落在長江南岸的君山南麓,地勢雖不如何險峻,但也絕對是易守難攻之地。江陰城周長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三尺,成正方形。城牆都是用特製的青磚砌成,每塊的青磚的規格都是一樣,都是長四十厘米、寬二十厘米、高十厘米,極為堅固。

    真是一座雄城,原本的歷史上,閻應元之所以能率領江陰百姓抗爭八十三天,殺傷清軍二十四萬,斃敵三王十八將,此座雄城功不可沒。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6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