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04頁

    “不怕!”這次回應呂布的,是那麼的斬釘截鐵,毫不拖泥帶水。雖然知道此次也許能夠九死一生,但是憑藉著呂布剛才的那句話:我呂布手下的兒郎。這百餘名騎兵,九成以上都聽說過呂布的赫赫威名,也對呂布崇拜不已。今日是他們心目中的戰神將率領他們去殺敵,這讓這些熱血漢子,心底湧起一股自豪。他們以是呂布兵而自豪。所以面對呂布的發問,毫不猶豫的回答。

    “好!”呂布喝道:“好樣的,這才是我呂布的兵,你們有資格做呂布的兵,做我呂布的兄弟。這一次回來之後,只要沒有死的,本將保證,允許你們退伍,另外,每人賞良田百畝,一萬錢,讓你們取個婆娘。”

    “謝主公!”所有士兵臉上現出振奮的神色。

    呂布朝陳衛使了個眼色,陳衛會意,於是大聲喝道:“酒來!”

    於是另有二十名士兵,迅速的給在場一百名騎兵和呂布、陳衛、趙雲三人每人一個碗,然後又有士兵抬來數壇酒,給每人都斟滿酒。

    呂布舉起手中的碗,對著百餘名騎兵大喝道:“幹了!”  

    陳衛和趙雲以及百餘名騎兵都高舉著碗,然後緊隨呂布之後,將碗中的酒一飲而盡。只見呂布飲完之後,將碗重重的摔在地上,所有的騎兵也紛紛效仿,將碗摔在地上。

    一陣“噼噼啪啪”聲後之後,呂布喝道:“上馬!”

    所有人開始挺起手中的長矛,然後瞪著簡易的馬鐙跨上戰馬。呂布又喝道:“開城門!”

    “吱吱吱!”聲過後,沉重厚實的鐵門漸漸的打開,只露出允許一騎通過的縫隙。

    “走!”呂布又一次大喝道。

    一字長蛇,一百名騎兵紛紛跟在呂布、陳衛、趙雲身後,湧出城門。

    站在城門上的劉曄,見到呂布等人出的城外,又看了看五十里之外的袁軍,心中不僅沒有絲毫的擔心,反而是一股莫名的自信。

    “也許對於呂布來說,以常理來推斷不可能的事發生在呂布身上,卻不一定適用。”劉曄暗暗的在心中自言自語道。

    袁術共有大軍十萬,中軍袁術領軍五萬,一萬於後陣十里之外安營紮寨,右翼和左翼分別是張勳、楊大將,各領兵二萬壓陣。中軍的袁術軍又分為前中兩部,前部約有人數一萬人左右,中軍有四萬人。  

    戰鼓雷鳴,刀槍林立,一股肅殺之氣瀰漫於戰場之上。

    坐在中軍,身著五爪金龍蟒袍的偽帝袁術,正手持長劍,高坐馬上,見廬江城中駛出大約百來名騎兵向自己一方而來。心中疑惑,問參軍楊弘道:“這呂布僅率百餘名騎兵前來,與我數萬大軍前來對抗,不是找死嗎?是不是有詐?”袁術也不是傻子,在看到百餘名前頭威風凜凜的呂布,想不明白,難道他僅僅想以百來名士兵對抗自己的數萬大軍?袁術雖然常年驕奢安逸的生活,早就磨滅了袁術心中的鬥志,隨之增長的是其內心的野心。但是袁術早年時,被舉孝廉,任虎賁中郎將,曾經也是萬丈豪情,風華正盛,但是此時的袁術早已沒有年輕氣盛時的鬥志,自然不明白呂布此舉的目的。

    楊弘看了看遠處,身披血紅色戰甲,頭頂束髮冠,身背震天弓,腰懸寶劍,手握方天畫戟,胯下嘶風赤兔,威風凜凜,有如戰神降臨般的呂布,心中也是暗自嘆道:“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好一個呂布呂奉先。”再看看呂布身旁的另外兩人,俱是身穿白色鎧甲,英俊不凡,威風凜凜的陳衛和趙雲二人,忽然想到了什麼,疑惑道:“難道呂布是想以百來名騎兵衝殺我軍軍陣?”

    因為楊弘曾經聽說過呂布,在冀州以數十騎大破張燕的兩千騎兵,和兩萬步兵,讓張燕不得不撤兵,可見呂布的恐怖。  

    袁術聽了,輕蔑道:“哼,呂布這是自尋死路。呂布小兒竟然看不起朕,今日就讓呂布小兒好好的見識一下朕的精銳大軍。”

    一旁的楊弘知道此時也不能再勸袁術,要不然定會被認為是輕慢軍心,漲敵軍士氣。不過最主要的是,楊弘也不相信,呂布會以這區區百餘騎兵就像對抗自己擁有八萬之眾的軍隊。雖然聽說過呂布大破張燕,不過那都是聽說的,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事多的是,所以便也在一旁默不作聲。

    袁術高坐馬上,手持長劍,喝道:“傳朕命令,命前軍速去狙擊呂布的騎兵,命左右兩翼的張將軍、楊將軍二人率兵從兩翼包抄,圍住呂布的騎兵,務必要困死呂布。”

    “是!”於是自有身後的掌旗官,在揮動令旗,於是迅速的袁術大軍開始調動起來。

    此時呂布率領百餘名騎兵已經出的城外,距離袁術大軍的前軍不過八百步左右。騎兵之前的呂布喝道:“眾將士聽令,緊隨本將衝殺,不可戀戰。”

    “是!”百餘名騎兵怒吼道。

    呂布又道:“子忠,你在騎兵之後,護住騎兵尾部,子龍在騎兵之前,護住騎兵之頭,本將馬快,先去破袁軍的盾陣和槍陣,待得本將殺開條缺口,你們便緊緊跟上來。本將殺到哪兒,跟隨本將殺到哪兒。”

    “是!”

    一百名騎兵呈箭矢形,呂布由於赤兔馬快,當先離開箭矢,向著前面的敵軍而去。趙雲在前頭,倒提龍膽槍,陳衛則在騎兵之尾。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0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