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後來。根據一七六三年《巴黎條約》,這些方又歸還給了法國人。法國在印度沿岸保留的五個城市,必須拆除它們防禦工事,儘管如此,這些城市仍然在長時期內作為勾結與英國人為敵的印度王公們的基,從這裡向他們出售武器。並派遣教官和顧問。
與法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人在孟加拉確立了軍事優勢:最有威脅的法國人被完全趕了出去,英國人獲得了授予的領土,可以維持一支具有相當裝備軍隊。同時,英國還擁有對納瓦卜龐大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增長起來的威望。英軍統帥克萊武由此而身價倍增,一七五八年六月加爾各答參事會自己動議,選舉他任孟加拉總督職務。到那一年底,這一職位因得到東印度公司的任命而合法化。
在非洲。在中東,法國和英國都在不同的方,爭奪著各自的利益和霸權。
可以說十八世紀後半葉的總體時代背景。就是英法兩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年代,這個過程一直要持續到拿破崙時代結束為止。隨著拿破崙的敗落,英國霸主位,得到徹底的鞏固,一直持續到一戰,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挑動。
康柏受自身知識面影響,現在的目光只看美國和歐洲,並沒有從整體世界和時代背景上來把握這次美國獨立戰爭。
但法國大使傑拉爾德,作為一個資深外交官。作為一個法國政府的高級代表,他卻能從這次戰爭中,覺察到法國擊倒英國在北美的霸權,至少是削弱英國世界霸主位的契機。所以他和法國的高層,都秉持著同一個理念,就是為了削弱英國,甚至可以犧牲一部分法國的利益。
法王路易十六,並不是像後來小說中評價的那樣低能。實際上他在剛繼任王位的這幾年,也同樣想效仿歷代賢王,勵精圖治,對政治和經濟,都非常重視,也非常有見。知道法國在現在和英國差距越拉越大的情況下,只要換取拉近和英國差距,就已經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了。
所以在接到法國大使傑拉爾德傳來的消息後,路易十六馬上同意了美方的建議,簽訂的密約。南俄俄暫時歸屬美國。並且命令特使乘坐美國大西洋油輪公司的“紐奧良號”蒸汽快船,返回美國。
這裡就不得不說說“紐奧良號”抵達歐洲時的事情了。
經過二十多天的艱苦航行,歷經暴風驟雨,蒸汽船“紐奧良號”,終於在一七七九年二月,抵達了法國港口布雷斯特。
雖然早已經有消息傳到歐洲,並且報紙上都刊登了美國使用蒸汽船情況,但大多數歐洲人,仍然認為這種蒸汽船,也就是和單人劃的小船差不多。等到“紐奧良號”上的煙冒著濃煙,向布雷斯科特港口駛來時,港口的救援船隻,第一想到竟然是派出船隻進行滅火和搜救。
“紐奧良號”的船長,在搜救船抵達蒸汽船附近時,只能以鳴汽笛向他們致敬,船上的水手也全是歡呼著拒絕了他們的幫忙。
當美國的蒸汽船竟然跨越大西洋,來到法國港口的消息傳開以後,大量的歐洲人群蜂擁到布雷斯特港口,來看這艘神奇船隻。
在他們心目中,還只是為了看看這條在幸運女神眷顧下,奇蹟穿越了大西洋的“小船”。但當他們看到幾百噸的“紐奧良號”後,全都大失所望,感覺自己被欺騙了。蒸汽船和自己想像中的模樣完全不一樣,和報紙上對於那些運河拖船的描述,也同樣不一樣。
“這是一艘大海船,還有帆!”
“這艘船真醜!”
浪漫的法國人對於這艘船的評價很不高。
不過隨著報紙陸續刊登出“紐奧良號”航行的詳細情況,加上船長按照康柏事先的吩咐,在法國沿海各主要港口,進行展示性的航行表演,看到這艘船的人們,都對那船隻冒著滾滾濃煙前進的樣子驚呆了。
同樣喜歡新奇事物的法國人,很快改變了自己的評價。
“雖然丑了點,但是速度還是很快的!”
“不錯!這是一艘奇蹟般的船隻,真想上去乘坐一下試試。”
宣傳的效果,就是整個歐洲都知道了美國的蒸汽船。在間諜把消息傳到各國上層後,各國也馬上開始嘗試研究和製造自己的蒸汽船。
相對於普通人對蒸汽船的新奇,以及政府官員對於發展蒸汽船在戰略上應用的重視,大量的普通船運公司,卻是更看重了蒸汽船在海運上的應用前景。
這些大商人,紛紛直接把訂單給了康柏和路易斯安那總督的紐奧良蒸汽造船廠,總共是大小十二艘蒸汽船,其中就有法王路易十六本人訂購的一艘。
“紐奧良號”的事情,英國內閣也馬上接到消息,對蒸汽船懷有極高興趣的他們,一面叫人使用瓦特改進的新式蒸汽機,嘗試進行蒸汽船的研究。隨即同樣也派出答覆殖民大臣的特使,以外交事務為由,希望搭乘上這艘新式蒸汽船。至於真實目的,自然是偵查蒸汽船的情況了。
可惜法國方面很清楚這一點,為了保證蒸汽船的機敏,“紐奧良號”船長和法方代表一起,拒絕了這個要求。
第二百一十節 對大局的覺悟
月一號,蒸汽船“紐奧良號”,搭乘著法王派遣到特使,以及大量其他貴賓乘客和郵件,再次從法國港口出發,經北極航線,返回美國。